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章 這或許是兇手故意留下的線索

宋慈點頭:“這或許是兇手故意留下的線索。我們要找出這‘玄機’之所在。”

宋慈仔細檢視石碑四周,發現石碑背後竟有一個隱藏的石門。石門緊閉,上面嵌著一個複雜的機關,需要破解才能開啟。

趙清風好奇地問:“宋兄,這機關看似極為精巧,該如何破解?”

宋慈端詳片刻,取出隨身攜帶的小刀,輕輕撬動機關的各個部分。隨著“咔嚓”一聲,石門緩緩開啟,露出一條通往地下的密道。

密道內昏暗潮溼,宋慈舉著火把緩步前行,發現盡頭處有一個石室。石室內有一張石桌,桌上放著一卷密信,旁邊還有一個裝有數支火藥的木箱。

宋慈開啟密信,發現裡面確實記錄著一場叛亂的詳細計劃,並附有朝廷重臣的名單。然而,密信末尾卻留下了一句奇怪的話:“真正的影,未曾現形。”

宋慈回到地面,召集府衙人手封鎖園林,同時命人調查密信上的筆跡。經過比對,發現筆跡與京城一名書院學士王清漣極為相似。

宋慈請王清漣前來問話,王清漣大驚失色:“宋大人,這信件並非出自我手,我從未參與任何叛亂!”

宋慈問:“王學士,可曾有人模仿你的筆跡?”

王清漣思索片刻:“宋大人,近期確有一名僕從辭職離去,曾伺候我多年,熟知我的書法習慣。”

宋慈意識到,真正的兇手可能利用僕從偽造筆跡,企圖栽贓嫁禍。於是,他命人追查該僕從的下落。

經過追蹤,宋慈發現那名僕從已投靠一位名為李文睿的江湖人士。李文睿善於偽裝,常以不同身份混跡於京城,伺機策劃各種陰謀。

宋慈帶領府衙捕快將李文睿抓獲,經過審問,李文睿供認自已是叛亂組織的成員,受命偽造密信,企圖引起朝廷內部的不和。

李文睿冷笑道:“宋大人,你雖破我計謀,但我等早已佈下更多的暗棋,天下大勢,豈是你一人能扭轉的?”

宋慈淡然道:“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只要我在一日,便不會讓你等陰謀得逞。”

迷宮秘信案成功告破,叛亂計劃被挫敗,朝廷重臣得以安然無恙。宋慈的機智與膽識再度得到眾人稱讚。

趙清風感嘆:“宋兄,每次與你共事,都是一次智慧的洗禮。”

李芸讚道:“大人,您的明察秋毫,令人欽佩。”

宋慈微笑道:“人心如迷宮,行於正道者,終能尋得出口。願天下少些陰謀,多些光明。”

夜宴疑雲案

盛夏的夜晚,京城中最負盛名的富商莊府正在舉辦一場奢華的夜宴。名流雲集,歌舞昇平。然而,在宴會接近尾聲時,一聲尖叫打破了喧囂。一位侍女發現莊府的主人莊鴻安在後院的涼亭中猝然倒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莊夫人驚慌失措,立刻命人報官。宋慈接到報案,迅速趕到莊府。

宋慈抵達時,莊府內一片慌亂。莊鴻安已經被送回房間,由大夫診治。然而,大夫搖頭嘆息:“莊老爺毒發身亡,恐怕是中了劇毒。”

宋慈立即封鎖現場,展開調查。他首先察看莊鴻安倒地的涼亭,發現一杯未飲盡的茶水,茶杯旁還散落著一些花瓣。

趙清風問:“宋兄,這茶水會不會就是毒源?”

宋慈拿起茶杯,嗅了一嗅,眉頭微皺:“茶水中確有異味。此案表面看似中毒,但為何偏偏在宴會接近尾聲時發作?我們需找出毒源的真正來歷。”

宋慈走訪宴會上的賓客,試圖還原莊鴻安中毒前的情形。一名侍女回憶道:“莊老爺在宴席中途曾去過後院涼亭,與一名神秘的白衣男子密談,但談話內容我並不清楚。”

宋慈問:“那名白衣男子如今何在?”

侍女搖頭:“他離開後就不見蹤影了。”

宋慈意識到,這名白衣男子或許是關鍵人物。他命人搜尋白衣男子的下落,同時對莊府的每一處細節進行深入調查。

在莊府的廚房,宋慈發現了一些被遺棄的藥材。經過化驗,發現其中一種藥材名為“斷腸草”,是一種劇毒之物。宋慈推測,毒物可能是透過茶水混入莊鴻安體內。

然而,奇怪的是,莊府的其他茶具都未發現任何毒物的痕跡。這意味著,毒藥是專門針對莊鴻安下的,且只在特定時間下手。

趙清風思索道:“宋兄,這毒藥既然是針對莊老爺,必定是熟人所為。會不會是莊府內部有人作案?”

宋慈點頭:“確有此可能。但我們還需找到動機和具體的作案手法。”

宋慈繼續調查莊鴻安的背景,發現他最近與另一名富商林懷遠發生過激烈的商業競爭。林懷遠曾放言,要讓莊鴻安從京城消失。然而,林懷遠有不在場證明,案發時正在自已的府中宴請賓客。

宋慈又發現,莊鴻安生前曾向一名落魄書生李瑞東提供過資助,但最近因為生意上的分歧,與李瑞東鬧翻。李瑞東被傳喚到府衙,面對宋慈的質問,他支支吾吾,難掩心虛。

宋慈追問:“李書生,你與莊老爺的恩怨眾所周知,但你為何要下如此狠手?”

李瑞東驚恐萬分:“宋大人,我確實與莊老爺有矛盾,但我絕無下毒之意!請明察!”

宋慈冷笑道:“若非你親自動手,必有幕後主使。你最好坦白交代,否則只會加重罪責。”

在宋慈的步步緊逼下,李瑞東終於吐露真相。原來,他受人威脅,利用他對藥材的瞭解,在莊鴻安的茶水中下毒。幕後主使正是那名神秘的白衣男子,而這名男子竟是林懷遠的管家,張逸峰。

宋慈立即命人逮捕張逸峰。經過審訊,張逸峰承認自已受林懷遠指使,策劃了這場毒殺行動。林懷遠為了掩人耳目,故意安排自已不在場,試圖將罪行嫁禍他人。

林懷遠被捕後,狡辯道:“宋大人,我只是生意上的競爭,豈會涉及人命?這些全是張逸峰的私自行為,與我無關!”

宋慈冷笑:“林懷遠,你或許能欺騙他人,但你的管家不會背叛你。他已經供出你指使的全部經過,證據確鑿,你難逃其咎。”

夜宴疑雲案真相大白,林懷遠和張逸峰被繩之以法。莊府的陰霾終被驅散,而宋慈的智慧與公正再度受到稱頌。

趙清風感慨道:“宋兄,每次與你共事,總能見證真理的勝利。”

李芸微笑道:“大人,您的洞察力令人折服。”

宋慈目光深遠:“人心險惡,世事如棋。願天下人能以誠相待,莫為一已私利,枉害他人。”

孤舟遺屍案

夏末初秋,京城西南的運河畔水霧瀰漫,一片朦朧。一艘無人小舟順流而下,徑直漂至碼頭,被一名漁夫發現。漁夫好奇地上前檢視,驚見舟上竟有一具屍體,身著華貴錦衣,面容猙獰,彷彿經歷了極大的恐懼。

訊息迅速傳至府衙,宋慈帶領趙清風、李芸趕赴現場展開調查。

運河碼頭,圍觀的百姓議論紛紛。宋慈命捕快維持秩序,隨後仔細察看屍體。他發現死者口中含有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一葉孤舟,沉淪彼岸。”

趙清風疑惑道:“宋兄,這句話似乎在暗示什麼。”

宋慈點頭:“這是一個警示,或者是兇手故意留下的線索。死者身份尚未確定,但他穿著的錦衣顯然非富即貴。”

李芸指著屍體的雙手:“大人,死者的指甲縫中似乎有泥土痕跡,表明他在死前可能掙扎過。”

宋慈吩咐人將屍體抬回府衙,命仵作驗屍,同時派人沿著運河上游調查,尋找可能的線索。很快,仵作報告稱,死者死因是窒息,但未發現明顯外傷,推測是被人強行按入水中致死。

與此同時,趙清風帶回了調查結果:上游不遠處有一座廢棄的碼頭,曾有目擊者見到一艘小舟停泊在那裡,但夜間並無人影出沒。

宋慈思索道:“廢棄碼頭可能是拋屍之地。我們去現場一探究竟。”

廢棄碼頭周圍雜草叢生,顯然久未有人使用。宋慈仔細搜查,發現岸邊的泥土上有車輪印痕,指向一條通往城中的小路。宋慈推測,兇手可能是將屍體運至此處,再將小舟推入水中。

李芸提醒道:“大人,這車輪印痕是否能追蹤到兇手的馬車?”

宋慈點頭:“不錯,我們沿路追查,必能找到線索。”

沿著車輪印痕,宋慈等人追蹤到城中一座富麗堂皇的宅邸。宅邸主人是京城有名的商賈劉富貴。宋慈登門拜訪,劉富貴卻面露難色,聲稱自已並不認識死者,也不知曉孤舟一事。

宋慈環顧四周,目光停留在院中的一輛馬車上。馬車的輪子上沾有泥土,與廢棄碼頭的印痕一致。宋慈暗自記下,表面不動聲色,離開了劉府。

宋慈回到府衙,命人暗中調查劉富貴的背景,同時查詢死者的身份。幾日後,有訊息傳來,死者是一名外地富商張啟明,日前剛到京城,與劉富貴有過商業往來。

宋慈再次傳喚劉富貴,質問他與張啟明的關係。劉富貴百般抵賴,但在宋慈的逼問下,最終承認自已因生意糾紛,與張啟明發生爭執,誤將其推入水中,見張啟明溺水而死,遂將屍體裝入小舟,順流漂至下游。

劉富貴辯解:“宋大人,我本無意害他,只是失手推搡,才釀此慘劇。”

宋慈冷聲道:“劉富貴,你一錯再錯,謀財害命,拋屍滅跡,已是鐵證如山。法不容情,你當接受應有的懲罰。”

孤舟遺屍案告破,劉富貴被押赴法場,張啟明的家人得知真相,痛哭不已。宋慈的公正無私,使得百姓再度對法治充滿信心。

趙清風感嘆:“宋兄,每次見你斷案,都是一場正義的洗禮。”

李芸微笑道:“大人,您的智慧與果斷,令人折服。”

宋慈望著遠處的運河,喃喃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人心善惡,皆在一念之間。願天下少些貪婪,多些寬容。”

樵夫秘錄案

秋日的清晨,山林間霧氣瀰漫,一名樵夫在山中伐木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具身著粗布衣衫的屍體,隱匿在密林深處。屍體旁散落著一本泛黃的冊子,紙頁上滿是模糊不清的文字。

樵夫匆忙下山報官,宋慈得知訊息後,立即前往案發地點。

在案發現場,宋慈察看屍體,發現死者年約四十,面容蒼白,身體無明顯外傷,但表情凝固,似乎死前經歷過劇烈的痛苦。屍體旁的冊子引起了宋慈的注意,他小心翼翼地撿起,翻開一看,冊子中的文字歪歪扭扭,似乎是死者生前的匆忙記錄。

趙清風皺眉道:“宋兄,這冊子上的文字難以辨認,是否與死者的死因有關?”

宋慈輕輕點頭:“這冊子或許是解開此案的關鍵。先將屍體和冊子帶回府衙,再作詳查。”

回到府衙後,仵作對屍體進行了詳細的驗屍,發現死者死於一種罕見的毒藥中毒,該毒藥能導致內臟劇烈收縮,進而致命。宋慈開始翻閱冊子,試圖解讀其中的內容。然而,文字模糊不清,部分紙頁也因潮溼而損壞。

宋慈命人拓印,將尚能辨認的文字逐字抄錄下來。在解讀的過程中,他發現冊子中記錄了一些神秘的符號和數字,還有一些隱晦的詞句,如“青石”、“暗河”、“火焰”等。

李芸思索道:“大人,這些詞句似乎指向某種地點或事件。”

宋慈點頭:“我們需要進一步調查,找出這些詞句背後的含義。”

宋慈帶著趙清風和李芸前往山林,按照冊子中的描述,尋找可能與案件相關的線索。幾經查探,他們在一片青石覆蓋的區域發現了一處隱秘的洞口,洞口內是一條暗河,水流湍急。

在洞口旁的巖壁上,宋慈發現了一些與冊子上相似的符號。這些符號似乎是某種指引,通向洞穴深處。

趙清風提議:“宋兄,是否要進去一探究竟?”

宋慈點頭:“此處與冊子上的線索吻合,必有蹊蹺。我們需小心行事。”

三人進入洞穴,沿著暗河前行,發現洞穴深處有一處火光搖曳的石室。石室中央有一座石臺,石臺上擺放著一些藥瓶和器具,看似是一處隱秘的煉藥坊。

宋慈察看石臺上的物品,發現其中一瓶藥瓶的標籤上標註著一種罕見的毒藥名稱,正是導致死者死亡的毒藥。同時,石室內的一些殘留物也表明,這裡曾有人進行過試驗。

李芸分析道:“大人,這煉藥坊的主人或許就是殺害死者的兇手。”

宋慈點頭:“煉藥坊的存在,表明此案涉及毒藥的製造與使用。我們需要找到煉藥坊的主人,揭開背後的真相。”

透過調查,宋慈發現煉藥坊的主人是一名隱居在山中的藥師,名叫石老。石老自稱只為醫治病患,從未製造毒藥。然而,在宋慈的審問下,石老最終承認,曾受一名神秘黑衣人的威脅,強迫他製造毒藥。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