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亞新這樣的公司來說,現在玉信這樣的公司完全不夠看。
能夠對其產生威脅的,也就只有華威、神州這樣的有政府背景的大型公司。
通訊行業是一個技術門檻比較高的行業,可不是開發一兩套系統就能做進去的,不僅需要持續的改進服務和優秀的業務支撐,而且需要與通訊運營商一起成長。
這個行業的市場正出現井噴式的發展。
這得益於網路基礎設施的大力發展,通訊服務不僅滿足通話語音需求,同時將會在文字簡訊、WAP等方面出現大的機會。
無論是從從計費、結算系統產品到簡訊閘道器係統,再到核心BOSS、增值業務系統、經營分析系統和CRM系統等,都會出現大量的專案機會。
而每個專案機會的規模,都在幾十萬到幾百萬,至幾千萬不等。
只要不出現大的變動,這些專案足以保證玉信能夠生存,並快速發展。
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林世琛想了很久。
從最具有競爭力、最有前景、最具統治力的層面來看,無疑是人工智慧方向,而人工智慧最為重要的因素為:大資料、運算能力、以及演算法工程師(人才)。
後世,在人工智慧方面的領軍企業是世界七大巨頭:谷歌、Facebook、亞馬遜、微軟、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
飛訊和玉信的目標,就是這些巨頭。
網際網路的戰場,表面看是使用者和流量之爭,實際上是四個層面之爭:工具、資訊、連線、物質。
當工具、資訊、連線和物質這四個層面向前發展的時候,就形成了主賽道。
主賽道不是一直不變的,隨著市場和科技的發展,這些主賽道可能會產生一些交集,而有的賽道會被合併,有的會加寬、加大。
工具層的六大主賽道:搜尋引擎、支付金融、應用市場、瀏覽器、手機管家、地圖導航;
資訊層的七大主賽道:作業系統、IM、社交、社群(互動娛樂)、娛樂、資訊、知識。
物質層的主賽道:主要企業是阿里、京東、美團、滴滴、拼多多等。
2010年以前,是移動網際網路的上半場,而2010年則被稱為移動網際網路元年,2015年則是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元年。
其中:
(1)2011年,微信橫空出世。5月,國家網信辦正式成立。5月,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首批2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業務許可證》)。
(2)2012年,網際網路公司紛紛進入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移動支付領域競爭加劇。
(3)2013年,支付寶推出餘額寶。大資料興起。年底,4G牌照發放。
(4)2014年1月,微信推出微信紅包,接著O2O大戰,誕生滴滴、美團、餓了麼三隻超級獨角獸。
2014年2月,阿里推天貓國際,次年一月,網易推考拉。
2014年,4G網路開始大規模覆蓋全國,亞馬遜雲AWS威力初現,次年阿里雲單列。雲端計算進入快車道。
2014年底,今日頭條嶄露頭角。大資料元年。
(5)2015年初,釘釘、拼多多出現。
(6)2015年,小米大力發展生態。智慧手機藉助線下渠道崛起,阿里策劃盒馬。
(7)2015年底,快手嶄露頭角、王者榮耀面世。短影片爆發。
(8)2016年初,阿爾法狗橫空出世,國內人工智慧浪潮興起。
(9)2017年,共享經濟繁榮。
(10)2018年,“網際網路+”成為新常態下驅動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車聯網、AR\/VR虛擬現實、工業網際網路等興起。
(11)2019年,5G商用元年,5G興起,5G牌照正式發放。6月,科創板開板。網際網路金融監管加強。
(20)2020年,5G應用場景蓬勃發展,5G+興起,AI和機器深度學習流行,區塊鏈成為國家戰略。
縱觀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可分為以下四個發展方向:
1、尋找增量
線下紅利:先是線上賣手機遇到瓶頸,得去線下賣;再是線上電商遇到瓶頸,得搞新零售;
發掘B端:C端消費者接近瓶頸,B端剛開始;
出海機遇:國內很多領域已成為紅海,國外部分地區還是藍海;
軟硬結合:吃完軟體吃硬體,軟硬一體能提供更好的體驗,也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2、發掘需求
分為二個群體:早已入網的人有更高的要求,剛入網的人有不一樣需求。
消費升級:電商領域,經濟能力較高的資深使用者開始對質量服務有更高的要求,而新使用者在走老使用者當年走的路;
內容為王:資訊、娛樂、社交領域,內容在那,使用者就在那,好的內容願意付費,同時一批看起來很low的內容也有極高的流量;
重度娛樂:互動娛樂領域,輕度手遊向重度手遊轉變,新使用者開始接觸小遊戲。
3、媒介進化
資訊層:4G、wifi、無限流量卡的普及,資訊媒介由圖文進化到音影片;
物質層:使用者對電商的時效與服務要求越高越高,全國—同城—三公里;
工具層:工具向內容過渡,純工具產品逐漸沒落(工具型平臺除外);
支付普及: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普及讓應用商業化變更簡單。
4、技術變革
雲端計算:更靈活、門檻更低的計算服務;
人工智慧:使用者產生的資料與需求在爆炸性增長,傳統分發模式遇到瓶頸;
區塊鏈:網際網路+區塊鏈,理論上徹底解決資訊不對稱。
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是在以上四個方向發展拓展自己的地盤,而網際網路小巨頭、新興獨角獸則在這些領域拿到了自己的入場券。
------
2000年,國內三大入口網站赴美上市,開啟了資訊層的主賽道之一入口網站。
而此時,在工具層主賽道之一的搜尋引擎上,百渡是國內企業的一枝獨秀,抗衡著谷歌、雅虎。
資訊層的主賽道上有三大入口網站、飛訊、藤訊等。
物質層的主賽道上有88-48、阿狸巴巴等。
林世琛對於飛訊和玉信的自信,來自於自己後世五百強的工作從業經歷,以及創業的成功經驗。
有了前瞻性的規劃,林世琛相信自己正站在IT領域的風口。
這種感覺很奇妙,也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