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章 三股力

再說韓世忠從揚州敗退到鹽城,隊伍被金軍打散,只好在鹽城“重打鑼鼓重開張”,收集散兵遊勇,聚攏幾千人,聞趙構在杭州,於是渡海奔杭州。

三月十八日,韓世忠走到常熟,聽說苗劉叛亂,便不再南下,暫時駐軍常熟。

扼守吳江的張俊聞韓世忠駐軍常熟,大喜道:“韓世忠來,事情好辦了!”

張俊寫好給韓世忠的信,派人到平江府找張浚,請他也寫信邀韓世忠一起興兵勤王。

張浚遣使者到常熟,找到韓世忠軍營。韓世忠的將營暫設在一船中,聞張浚派人來,不明所以,裹甲持劍,不肯上岸。

張浚使者不得已,隻身上船,將“兩張”的書信遞給韓世忠。韓世忠看完“兩張”書信,心中釋然,既而悲痛萬分,將酒倒在甲板上,大哭舉手發誓道:“我韓世忠和苗、劉二賊不共戴天!”韓世忠部下見此,感慨奮然!

韓世忠當即整頓軍馬,赴平江府見張浚。張浚出城迎接,韓世忠見到張浚後,又痛哭道:“今日之事,我願和張俊共同擔負,張公不要憂心!”

這裡有個問題,張浚是公元1097年生人,韓世忠比他大七歲,張俊比他大十一歲,劉光世比他大八歲,呂頤浩更大,比他大二十六歲。

此時,張浚的正式職務是禮部侍郎,韓世忠是鄜延路副總管、平寇左將軍,張俊是御營中軍統制,兩人都是武職,加上張浚接替朱勝非節制平江府、秀州軍馬,實際還包括常州、湖州、江陰等地的軍馬,兩人聽命於張浚理所當然。

劉光世則不同,苗劉叛亂前,劉光世就是“行在五軍制置使”,變亂當天,趙構加封劉光世為檢校太保、殿前都指揮使,職位比張浚高,所以張浚接連三次寫信邀劉光世出兵,劉光世都不鳥他。

而呂頤浩地位更高,官拜“同籤書樞密院事”,所以呂頤浩出面邀請劉光世,劉光世才買賬出兵,但不願聽張浚指揮,而是和呂頤浩聯合。所以此次平叛有三股軍事勢力。平江的張浚指揮韓世忠和張俊,呂頤浩的江寧兵,劉光世的鎮江兵。

張浚有韓世忠、張俊兩員大將,腰桿頓時硬直了幾分,犒賞三軍後,召集各級將校在大帳,高聲問道:“今天,我宣佈起兵勤王,大家認為有錯嗎?”

眾將齊聲應和:苗、劉罪不可赦,願意跟著張浚幹到底。

張浚又道:“聽聞賊人以重金懸賞我的首級,如果我張浚此舉有違天意,你們可以割下我的首級去邀賞,否則,如有退縮,軍法從事!”眾將又齊聲許諾。

韓世忠性格較急,誓師後便想發兵杭州。張浚勸戒道:“投鼠忌器,事不能急,一急反倒引起不測。我已派馮轓去勸誘,你可以先去秀州(浙江嘉興),佔據糧道,等候大軍同進。”

三月二十日,韓世忠兵發平江,張俊見韓世忠兵少,命部下統制官劉寶率軍二千,借給韓世忠。苗傅、劉正彥聽說韓世忠軍來,派使傳檄給韓世忠,要他領軍調頭,屯駐江陰,韓世忠假裝好言好語回覆說,我的軍隊人數少,沒有戰鬥力,還是來杭州和你們並肩作戰吧!苗、劉兩人頭腦簡單,信以為真,還暗暗高興了一陣子。

誰知,韓世忠領軍至秀州,謊稱自己生病,臥船上不出,卻命軍士打造雲梯、兵器等戰爭器具。這是要幹仗的準備!

苗、劉兩人聽韓世忠沒來杭州,而是在秀州做戰爭準備,開始有些擔憂,但想想手裡握著“王炸”,心下釋然不少。

原來,當時韓世忠的妻子梁氏和兒子韓亮在杭州,苗、劉見韓世忠領軍來逼,便將梁氏及韓亮扣為人質。這真是一手好牌啊!

朱勝非有些著急,密切配合韓世忠行動,誆騙苗傅道:“韓世忠勇猛過人,兵逼城下,恐怕難以抵擋,不如向太后秉奏,派梁氏及韓亮去撫慰韓世忠,那樣的話,不僅韓世忠會感激涕零,在平江的各將士也會安下心來!”

苗傅果然上當,請孟太后召梁氏。孟太后見了梁氏,封她為“安國夫人”,讓她去秀州迎接韓世忠,請韓世忠速來勤王。梁氏飛馬出城,一個晝夜就趕到了秀州。

這又是苗、劉無學識的表現。難怪朱勝非高興地道:“二兇真是無能!”

苗、劉見梁氏送出去後,沒有絲毫反應,心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又想到派人送改元“明受”的詔書去試探韓世忠。

韓世忠在秀州整頓旗鼓,熱火朝天,忽然接到改元“明受”的詔書,韓世忠毫不客氣道:“我韓世忠只知道有'建炎',不知道有'明受'。你也別回去了。”說完,命衛士將苗劉的使者斬首示眾,詔書也焚燬了。

苗、劉兩人聽說後,惶恐和後悔一齊湧上心頭!

佐料:《三朝北盟會編》記載,韓世忠是延安人,十八歲時,在延安府當兵,勇猛彪悍,不用馬鞍、轡頭可以騎生馬駒,善挽強弓,騎射百步穿楊,勇冠三軍。家貧無產業,可是豪邁嗜酒,難以約束,因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世人稱他為“潑韓五”。原來,韓先生年輕時是個問題青年啊!

有次,韓世忠到米脂寨親戚家吃大餐,太陽落山後,米脂城門關閉了,韓世忠酒足飯飽出城,見狀大怒,用手臂強拉城門門栓,門栓應聲而斷。真是天生神力!

有位叫席三的,有點看相算命的手段,他曾經預測韓世忠可以作“三公”的位置,一個問題青年能作“三公”,別說眾人不信,韓世忠自己也不信,還以為是席三侮辱自己呢,將他揍了一頓。後來韓世忠發跡,席三也到江南依附韓世忠,韓世忠贈送他三萬緡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