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章 內策反

苗傅、劉正彥逼趙構遜位於皇子趙雱,請孟太后垂簾聽政,以為萬事大吉,忙著封官許願,打擊政敵,而宰相朱勝非也沒有閒著,同樣在緊鑼密鼓地行動,只不過,朱勝非做得更為隱秘。

朱勝非先找了苗傅的心腹王鈞甫,他是燕山“赤心軍”首領。朱勝非裝作不在意的問道:“將軍前幾天說苗公、劉公學識不足,何以見得?我倒認為他們忠心為國,足智多謀啊!”

王鈞甫回答道:“比如劉正彥親手殺了王淵,軍中很多將領就有看法!”

朱勝非心中竊喜,不動聲色再刺激王鈞甫道:“太上皇(指趙構)以前對待你們河北燕地人情同骨肉,如今無一人願為太上皇效死力嗎?我以前聽說燕、趙之地多忠勇奇異壯士,看來是假的吧?!”

王鈞甫不知是計,聽了這話,覺得很傷臉面,不由大聲道:“相公不能說燕、趙無人!”

朱勝非見目的已達,話鋒一轉,既讚賞又安慰還帶威脅的口吻道:“當然,王將軍不一樣,王將軍和馬擴都是燕地的名人,曾經向朝廷獻策滅契丹。如今金人重用了大批契丹人,他們對我們大宋是有仇恨的,尤其痛恨是你們這些當初為大宋出主意的人,如果他們渡江,最先遭殃的可能就是你們,你們何不早點為朝廷出力呢?”

王鈞甫被朱勝非一席話,繞得暈暈乎乎,對苗傅、劉正彥的態度大變。

朱勝非攻破了苗、劉的一位心腹,又謀劃策反苗、劉的主要軍師王世修。

有次王世修找朱勝非彙報工作,完畢後,朱勝非示意左右退出,親熱的拉著王世修侃大山。有意無意聊到王世修的官職,朱勝非喟然長嘆。王世修忙問為何。

朱勝非故作神秘地道:“王公建立諾大功勳,竟沒有得到提拔,苗公、劉公有所遺忘啊!吳湛尚且被提拔為步兵主管了呢!”

王世修面紅耳赤起來,朱勝非的話正戳到了他的痛處。王世修是苗、劉叛亂的聯絡者,也是主要策劃者,還是帶兵伏殺王淵的實施者,可以說,這場變亂演出,除了苗傅、劉正彥,他是妥妥的“男三號”,可是苗劉論功行賞,自己官職還是原地踏步。這種不平衡在他心裡憋了幾天,朱勝非明眼如炬,直接點破,王世修既尷尬又羞愧,只好訕訕地王顧左右而言他:“我對從軍興趣不大!”

朱勝非一笑,淡淡道:“上進何必要從軍!”

王世修更加窘迫,只好低頭不語,朱勝非乘勝追擊道:“國家正值艱難之時,也是大丈夫立功之秋!古人說見機而動,王公如果想'變亂為治','轉禍為福',易如反掌!王公難道無意於此嗎?”

王世修心中一動,猛然抬頭道:“朝廷如果有所安排,我義不容辭!”

朱勝非道:“朝廷尋常等級提升,是針對平常人的,如有奮不顧身為朝廷建功立業之人,朝廷怎會吝惜高官厚祿?我是當今宰相,不會虛言!”

王世修聽得熱血沸騰,當即拍著胸脯表示,願意為國效勞,朱勝非讓他往來通報苗傅、劉正彥的訊息,轉眼之間,王世修成了朱勝非的“間諜”。

第二天,朱勝非奏請孟太后,提拔王世修為工部侍郎!苗傅、劉正彥見朱勝非提請拔擢自己的人,樂得順水推舟,結果,這份順手人情被朱勝非好端端地送到王世修面前,王世修見官職晉升如此立竿見影,感激涕零之餘,'反正'的心思更加堅定了幾分!

朱勝非一心策反之時,苗傅、劉正彥兩人之間,卻發生了分歧。三月十日,苗傅提出更改年號,而劉正彥提出將行宮移到江寧府(江蘇南京)。兩人意見不統一,爭持不下,退朝後,朱勝非單獨留下了,此時苗劉兩人對朱勝非已經毫無戒心。

孟太后問朱勝非這兩件事怎麼應付。

朱勝非道:“怎能輕易轉移行宮,金人就在江北,沿江沒有防禦,安全沒有保證!”

孟太后道:“他們難得有分歧,要好好把握,謹慎處理!”

朱勝非點頭道:“最近,臣透過觀察,覺得苗劉兩兇,愚昧無知,他們身邊的王鈞甫、王世修都有悔意!可以再加點利益,引誘他們反正!只是無人向陛下通報這些訊息!”

孟太后笑道:“這倒不必擔心,張夫人可以來往'睿聖宮'通報資訊。”

朱勝非驚異地問:“張夫人是誰?”

孟太后解釋道:“張夫人以前在宮內教過哲宗、道君皇帝讀書,熟悉朝廷文字,洞悉宮內事務,相公有事,可以讓她傳送!也無人注意她。”

朱勝非鬆一口氣道:“這樣最好,”接著又道:“兩兇所提二事,如果一件都不批准,恐怕生出事端。兩事中,'改元'這事較為次要,可以先答應。”

孟太后深以為然,口諭朱勝非辦理,三月十一日,朝廷下詔書,改年號“建炎”為“明受”。朝廷派員將“改元”及“大赦”詔書分送各地。

佐料:宋人周煇的《清波雜誌》卷一記載了孟皇后和哲宗大婚時的一個片段,很值得玩味。摘錄於下,以饗讀者,括號內是解釋。

元佑(孟皇后)大婚,呂正獻公(呂公著)當國(執政),執意不用樂(音樂)。宣仁雲(高太后說):“尋常人家,娶個新婦,尚點幾個樂人,如何官家卻不得用?”

欽聖雲(神宗皇后向氏說):“更休於他們宰執理會,但自安排!”

遂令(便命)教坊(管理音樂官屬)、鈞容(禁軍中的儀仗樂隊)伏宣德門裡。

皇后(孟氏)乘翟車(后妃專車)甫入(剛進來),兩部關門,眾樂具舉。久之,伶官(藝人)輦出賞物(用車裝載高太后賞賜的物品),語人曰(對人說):“不可似得這個科第相公,卻不教用!”(不像那宰相,卻不讓用樂人)。

這個記載很口語化,不過卻有瑕疵。因為孟氏大婚是公元1092年,而呂公著在公元1089年就去世了,那麼當時的宰相是誰呢?是呂大防。

呂公著被封為“申國公”,諡號“正獻”。呂大防被封為“宣國公”,諡號為“正愍”。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