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章 逼禪讓

再說苗傅殺了康履,宮樓上趙構及文武百官,輕輕鬆了一口氣,以為苗傅等人達到目的,將退回軍營。誰知苗傅已經是騎虎難下,失了心瘋!

苗傅進一步對趙構道:“陛下不應該即皇帝位,將來淵聖皇帝(指趙桓)回來,不知朝廷怎麼應對?”這就是“鹹吃蘿蔔淡操心”了。

趙構一聽,頭皮發麻,心中怒火中燒,恨不得撕碎了苗傅,可又發作不得,只得讓宰相朱勝非下樓,和苗傅溝通。

因為這樣尖銳的問題,趙構無法立即答覆,而且這樣的國家大事,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總不至於雙方一個在樓上,一個在樓下,扯著嗓子對嚎吧?可趙構派宰相朱勝非下樓溝通,又不敢開宮門,怕叛亂軍士湧入,只得讓朱勝非從宮樓上垂繩而下。

宰相身上捆著繩子,從宮樓緩緩垂下,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時的場景!

經過短暫溝通,朱勝非又坐著吊籃上樓,對趙構彙報說,苗傅要求孟太后聽政,並派使者向金軍求和。趙構一聽,這條件沒問題啊!孟太后聽政,自己是皇帝,聽政無非是擺設而已;派使者求和,我趙構早在做在前頭了,哪需要你苗傅來提?趙構立即命人按苗傅的要求起草詔書。

朱勝非帶著詔書,又晃晃悠悠下樓,對苗傅等宣讀完詔書,苗傅再次節外生枝,他並不跪拜謝恩,而是道:“陛下應該退位,禪讓給皇太子趙旉,道君皇帝有先例!”

苗傅部將張逵畫蛇添足地解釋道:“這事,是為江山社稷考慮的!”

朱勝非又顫顫悠悠上樓,唉,誰知道,做宰相還是個體力活呢?

朱勝非向趙構秉奏了苗、劉的要求。趙構問眾人怎麼辦,群臣誰敢表態啊?又是時希孟出頭道:“有兩個說法,一是陛下不從,率百官死社稷;二是聽從三軍的要求。”

時希孟看似高論,實屬廢話,等於沒說,擺在趙構面前的本來就兩個選項,“聽”或“不聽”。“聽”就得認慫,“不聽”就得認命!何去何從,哪有第三條路可走?

但還有忠臣,時希孟剛說完,通判杭州事章誼斥責道;“你這是什麼話?三軍之言,豈能隨便聽從?”

章誼“剛”則“剛”矣,但這不是將趙構往死路上推麼?趙構橫了章誼一眼,回頭對朱勝非等道:“朕決心退位,但此事必須稟奏太后,請她下手詔!”

朱勝非可能爬上爬下,身上繃著一根弦,心力憔悴了,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慌忙回答道:“哪有這個道理?”

門下侍郎顏岐頭腦靈敏,馬上介面道:“如果得到太后手諭,倒是無話可說了。”

趙構順勢命顏岐入內室,請孟太后來宮門樓,又命吳湛傳諭苗傅等道:“陛下已派人請太后御樓商議。”

此時已是午後,北風呼嘯強勁,宮門樓上並無簾帷,趙構坐在一光禿禿的竹椅上,沒有墊褥,寒風一吹,渾身冰涼,幾乎要縮成一團,要多淒涼有多淒涼!

不久,孟太后在四位老宮人的陪同下,坐著黑色小竹轎,被抬上宮門樓,趙構見孟太后來,恭敬地站起身來,立於樓上楹柱旁邊,不再坐下,簡單地向孟太后說了目前的狀況。

百官請趙構坐下,趙構悽然道:“朕沒臉坐這裡!”

孟太后聽完,即表示要下樓從北門出去見苗、劉等。朝廷大臣都認為不可行,有人道:“如果被亂軍劫持了,怎麼辦?”

朱勝非道:“他們必不敢如此!臣請跟從太后出門,可以為太后傳遞話語,同時觀測群兇的真實意圖!”宰相表了態,其他執政大臣也不好沉默,紛紛表示也要隨太后出去。

孟太后坐轎下樓出門,各執政跟在後面。苗傅、劉正彥等見孟太后,跪拜在轎前道:“望太后為天下百姓作主!”

孟太后道:“自道君皇帝任用蔡京、王黼,變更祖宗法度,童貫起邊事,所以招來金人入侵,養成今日禍患,怎麼和當今皇帝有關係?況且皇帝聖孝,並無失德,只是被黃潛善、汪伯彥所貽誤,現兩人已被皇帝驅逐,統制能不知道嗎?”

苗傅無言以對,叉開話題道:“臣等已經商量好了,豈可猶豫?”

孟太后道:“我依你們所請,同意權同聽政。”

苗傅堅持立皇子趙雱為皇帝,孟太后道:“太平時期,此事尚且不容易。況且如今強敵在外,皇子幼小,決不可行。不得已,我才與皇帝同聽政。”

劉正彥道:“今日大計已定,我們有死而已,望太后早賜許可。”這是威逼了。

孟太后道:“皇子才三歲,我以婦人之身,簾前抱三歲小兒,拿什麼號令天下?敵國聽說這事後,不是會更加輕辱我們麼?”

苗傅、劉正彥假裝號啕大哭,孟太后始終不答應。

苗傅、劉正彥見軟的不行,招呼部下道:“太后不答應我們的請求,我們應該解衣就死!”說完裝作解衣露背的樣子。

孟太后道:“統制乃名家子弟,怎不明曉事理?今日之事,實難聽從!”

苗傅道:“三軍將士,從早到今還沒吃飯,事久不決,恐怕發生其他變故!”

孟太后對朱勝非道:“相公怎麼不說一句話?今日大事,正要大臣果斷決策。”

朱勝非低頭不能回答。此時顏岐從趙構那邊過來,奏太后道:“皇帝令臣奏知太后,陛下決意依從苗傅,請太后去宣諭。”

孟太后便轉身坐轎進宮,但口裡仍嘟嘟囔囔不同意。

佐料:孟太后是哲宗趙煦的皇后,兩次被廢,又兩次復位,最後作為皇太后病逝,頗有傳奇色彩。

公元1092年,十六歲的孟氏得到宣仁高太后的青睞,被冊立為哲宗趙煦的皇后。公元1096年,因劉婕妤受趙煦寵愛,劉婕妤誣陷孟氏詛咒趙煦,導致孟氏被廢黜,遷居瑤華宮。

1100年公元,哲宗趙煦駕崩,徽宗趙佶繼位,在向太后的授意下,徽宗恢復孟氏皇后名號,尊為“元佑皇后”,位居“元符皇后”(即劉婕妤,後封為皇后)之上,次年,向太后崩,公元1102年,孟氏再次被廢黜,又一次搬居瑤華宮,長達二十多年。

公元1127年,欽宗趙桓與大臣商議,決定再次恢復孟氏皇后,並尊為“元佑太后”,但詔書還未正式下達,金軍便攻陷了皇宮,因孟氏是一位被廢黜的皇后,故孟氏並未被金軍所擄,得以留在皇宮。

高宗趙構登基後,復尊孟氏為“隆佑太后”,按輩分,孟氏是趙構的伯母,自然和趙構沒有血緣關係,但沒有孟氏,趙構不可能順利當上皇帝,也很難渡過危難局面。趙構深感孟氏的恩德,把她當作親生母親一樣尊重孝敬,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關照,時有鮮果,必先獻太后,然後自己才肯品嚐。孟後病重,趙構衣不解帶地在床前照顧。

公元1131年四月,孟太后崩,享年五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