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章 立端王

公元1100年正月十二日,天寒地凍,大宋京師皇宮更是一片沉悶。所有執政大臣聚集在門下省政事堂已經是一整晚了。從昨晚初更,接皇太后諭旨在此恭候,一晚上,大家都忐忑不安,而皇宮內闃然無聲。

黎明,內侍來宣皇太后口諭,讓所有執政大臣趕赴福寧殿。章惇等振作精神,在內侍引導下,穿內東門,入會通門,進入福寧殿。

章惇等進殿後,見他們年輕的帝王趙煦平躺在御榻上,全身蓋著黃綢,紋絲不動,顯然已經駕崩了。殿內宮女內侍都在低頭流淚。御榻旁邊的垂簾後,也傳來皇太后向氏悉悉索索的哭聲。

章惇率眾官行禮畢。皇太后嘶聲道:“國家不幸,你們的官家剛剛駕崩了!”

向太后話音剛落,底下已經哀嚎一片!雖說在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皇帝到底太年輕了!

向太后強忍悲痛,接著道:“現在不是難過的時候,大行皇帝(諡號、廟號確立之前,對去世皇帝的尊稱)無子,天下大事應該早定!耽誤不得。”

章惇是個急性子,又是唯一的宰相,皇太后話剛落音,他衣袖將眼淚一擦,立即介面大聲道:“這還有什麼疑問嗎?按禮法、律法都應該立大行皇帝同母弟弟簡王趙似!”

皇太后一怔,接著道:“老身無子,各王都是神宗的庶子,哪有什麼分別?”

向氏的意思是:我是神宗的皇后,我生的孩子才是嫡子,其他嬪妃生的各王都是庶子,庶子之間沒有分別。從她的話語中,可以聽出章惇提出的人選,向氏是不滿意的。

章惇接著道:“立嫡不立長,無嫡則立長,各王之中申王最年長,那麼該立申王了!”

皇太后見章惇說的還不中意,直接攤牌道:“申王是年長,但他眼睛有病,形象不佳,不能立。按年紀,除了申王,其次就是端王了,所以應該立端王!”

章惇一聽,急得冒冒失失地道:“端王輕佻,怎麼能夠君臨天下!”

此時知樞密院事曾布已經看清了形勢,出列當面斥責章惇道:“皇太后的聖諭極英明,章惇並未和臣等商議過!”

曾布和章惇同屬新黨骨幹,為什麼曾布和章惇唱反調?

原來,當初章惇做宰相時,曾布為翰林學士,負責起草了章惇的宰相任命制書,言辭極為崇敬讚美,意圖要章惇提攜他為宰相,誰知章惇大權獨攬,不願讓人分一杯羹,曾布很有怨言,因此兩人漸行漸遠、貌合神離。此次,在權力交接的關鍵時機,曾布適時跳出,和向太后及趙佶站在同一戰線,為自己的宰相位置奠定了基礎。

曾布及時地和章惇劃清了界限,尚書左丞蔡卞、中書侍郎許將也急忙表態道:“臣等尊皇太后諭旨!”

向氏見大局已定,特意又打圓場道:“先帝神宗曾說過,端王有福壽,而且仁孝!”章惇只好妥協,不再爭辯。

向太后命內侍召端王趙佶入福寧殿,在趙煦靈前即皇帝位。章惇大概考慮到趙佶確實難當大任,又提出讓皇太后向氏垂簾聽政。其他大臣也附和。向氏沒有料到出現這一幕,以趙佶已經年長推辭。

趙佶這時表現出了異常的機靈,立即跪在皇太后面前,哭著請求向氏答應垂簾。向氏不得已,終於答應“權同處分軍國事”。

第二天,朝廷下詔,大赦天下,趙佶派宋淵向遼國告哀。十四日,尊哲宗皇后劉氏為元符皇后,十六日,追尊生母陳氏為皇太妃。十七日,任章惇為山陵使。

二月,趙佶開始聽政,尊哲宗生母朱太妃為聖瑞皇太妃。立自己的順國夫人王氏為皇后。

佐料:趙佶生於公元1082年十月十日,母親是慈聖陳皇后。

陳皇后幼年就被選入宮中,因相貌端莊,性格聰穎,成為神宗的御侍,生趙佶後,晉封為美人。

陳氏對神宗的感情很深厚,神宗駕崩後,她追思神宗情誼,形銷骨立,左右進粥、藥給她,她揮手打掉,並道:“願早些跟隨先帝而去,此生足矣!”

不久,陳皇后薨逝,年僅三十二歲。當時趙佶年僅四歲。公元1101年趙佶追封她為皇太后。

關於趙佶的出生日期,有兩種不同說法:《宋史》明確記載是十月十日,但南宋周密的《齊東野語》卷十一卻說,趙佶於五月初五日出生,按以前的習俗,五月初五是一個“惡日”,雖然過端午節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在裡面,可家家插菖蒲、艾葉,卻是用以驅鬼辟邪,喝雄黃酒用以避瘟疫。

正因為如此,趙佶將十月十日改為自己的生日,什麼時候改的,不得而知,但他在公元1100年四月十一日,將每年的十月十日定為“天寧節”,用以慶祝自己生日,卻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