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章 宣仁崩

公元1092年,趙煦已經十八歲了,血氣方剛,精力旺盛。皇宮內除了內侍,就他一個大男人,真是萬花叢中一棵松,要開哪花,哪花見紅!

趙煦從十三歲開始歷經人事,到現在也有五個年頭,算是久經沙場了,但中宮仍然沒有皇后。

太皇太后覺得應該將冊立皇后提上議事議程了,於是下詔歷選官宦世家女子上百人入宮,太皇太后在這些女孩中挑來挑去,最後選中了馬軍都虞候孟元的孫女孟氏。

孟氏時年十六歲,大家閨秀,體貌端莊,舉止得法,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很喜歡她,並特意手把手教她宮中禮儀。四月,太皇太后口諭宰相呂大防等:“孟氏能執婦禮,應該正位中宮皇后!”

隨後命翰林學士起草制書。朝廷認為近代冊立皇后的禮儀比較簡便,又下詔讓翰林院、臺諫官、給事中和禮部官員制定冊封皇后禮儀。

五天後,命宰相呂大防為奉迎使,同知樞密院事韓忠彥為副使;尚書左丞蘇頌為發策使,籤書樞密院事王巖叟為副使;尚書右丞蘇轍為告期使,皇叔祖趙宗景為副使;皇伯祖趙宗晟為納成使,翰林學士範百祿為副使;吏部尚書王存為納吉使,代理戶部尚書劉奉世為副使;翰林學士梁燾為採納、問名使,御史中丞鄭雍為副使。陣容確實豪華!

五月趙煦親自到文德殿立她為皇后。太皇太后語重心長地對趙煦道:“官家得到了賢內助,不是件小事啊。”

不久趙煦進封孟皇后的父親合門祗候孟在為崇儀使、榮州刺史,孟皇后的母親王氏為華原郡君。

好事剛完,糟心事又來。五月底,御史攻擊籤書樞密院事王巖叟,說王巖叟天資陰險,剛愎自用,貪汙受賄,徇私枉法。王巖叟只得託病請求辭職,朝廷下詔,王巖叟以端明殿學士身份知鄭州。

王巖叟是元佑之初打擊新黨的主攻手,何曾想到,有朝一日被元佑黨內部同志打落下馬?宋朝的朋黨,以元佑黨最難分辨,黨中有派,千奇百怪!像司馬光、蘇軾、程頤、劉摯,都是君子,蔡確、邢恕等當屬小人。小人攻君子或者君子攻小人,高下立判,一目瞭然,但是君子攻君子,就如一鍋羹,讓人難以分辨是非!

說得好聽一些,元佑黨打擊新黨,對錯暫且不論,畢竟可以抗出為國為公的旗幟,但是元佑黨自我攻擊,純屬小集團的私利,這種內耗,應該說是最傷國力的!

六月,朝廷進蘇頌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填補了劉摯留下的空白,和呂大防並列為宰相。蘇轍進門下侍郎,範百祿為中書侍郎,梁燾為尚書左丞,鄭雍為尚書右丞,四人為副宰相。

公元1093年三月,宰相蘇頌以年老辭職,六月,尚書左丞梁燾也以疾病請求罷免,趙煦向他徵求宰相人選,梁燾推薦前任宰相範純仁。御史楊畏、來之邵攻擊範純仁。太皇太后不聽,七月初一日,範純仁復相。

八月十六日,太皇太后突然得病,臥床不起。二十二日,兩府大臣呂大防、範純仁、蘇轍、鄭雍、韓忠彥、劉奉世到崇慶殿探問病情。

太皇太后艱難道:“老身受先帝所託,同官家御殿聽政。愛卿可以說說,九年間吾曾給高氏特別恩遇嗎?高氏至親一男一女,都病死了,老身都沒有見到他們啊!”說完不禁流淚,眾大臣也陪著哭泣。

她接著又說道:“吾身體病勢加重,和相公們再也見不到了,請大家為朝廷社稷,好好輔佐官家!”

呂大防道:“近聞聖體轉好,請太皇太后寬心服藥,好好將息!”

太皇太后緩緩搖頭道:“不行了!吾正要和官家說清楚,老身過後,一定有向官家進讒言的人,希望官家不要聽!相公們也應該早些退出朝廷,讓官家另用一番人!”

老太后前面要大家盡心輔佐,後面又要大家退出官位,老太后是糊塗了嗎?其實老太后精明著呢,因為前一句是說給執政大臣聽的,後一句確是說給哲宗趙煦聽的。

太皇太后一口氣說完,命左右向呂大防等人賞賜社飯(社祭所供的飯食),最後交代道:“大家去吃一勺社飯吧,明年社祭時,希望還記得老身!”

九月初三日,太皇太后高氏駕崩,享年六十二歲。諡號為宣仁聖烈皇后,後世也稱她為宣仁皇后或宣仁太后。

宣仁太后在歷史上有很高的評價,說她執政才能優秀,勤儉廉政,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後人甚至稱她為“女中堯舜”。

宣仁太后獲得後世的好評,無非是起用了司馬光,廢除了新法,而改革基本是歷代文人所不推崇的。說她政治清明,九年間元佑黨人內鬥不斷,從未停歇;說她勵精圖治,米脂等四縣是她拱手送給西夏的,因此稱她為“女中堯舜”,似乎有點過頭了。

佐料:當然,史書評宣仁太后為“女中堯舜”,她自有過人之處。

英宗時期,宣仁太后弟弟高士林長期任殿崇班,打算給他升官,宣仁太后謝絕道:“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經是過分的恩典了,怎麼好援照前代推恩後族的慣例?”

神宗時,幾次要為高氏家族修建豪華的宅第,宣仁太后都不答應,最後由朝廷賞賜了一片空地,自己出錢建造了房屋,沒用國庫一文錢。

宣仁太后垂簾聽政後,她的兩個侄子高公繪、高公紀都該升觀察使,但她堅持不允。哲宗一再請求,才升了一級。

朝廷廷試舉人,官員請求依據劉娥時期的舊例,太皇太后和皇帝都到殿上,宣仁太后制止不去。

有大臣們請求宣仁太后在文德殿接受冊書和寶璽,宣仁太后道:“母后當權,不是國家好事,況且文德殿是天子衙門,哪能是太后當去的地方?到崇政殿受冊就夠了!”

元宵節燈宴,宣仁太后的母親應當入宮,宣仁太后制止道:“夫人登樓,皇上一定增加禮儀,這樣由於我的原因而超越典章制度,於心很不安啊!”只令賜給她燈燭,此後每年以此為常例。

相比劉娥,宣仁太后更懂得收斂,曉得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