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是宋仁宗在位的第六個年號,自公元1041年至公元1048年,八年間發生了許多大事,除了前面所說的和西夏交兵,慶曆和談等,還有很多,我們一一道來。
公元1040年,老宰相張士遜時年七十七歲了,有天上朝時,坐騎受驚,竟然摔倒在地。
當時大宋正和西夏交兵,張士遜年老多病,無所建樹,諫官韓琦上疏指責張士遜道:“政府重地,豈能成為養病場所?”
張士遜自己也深感不安,多次上表懇請退休。五月九日,張士遜告老退休,封鄧國公。同日,呂夷簡第二次入相。
七月,呂夷簡提議讓范仲淹擔任龍圖閣直學士,和韓琦併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此前范仲淹被貶正是因為懟了時任的首相呂夷簡,使朝中正直大臣對呂夷簡有看法。
此次呂夷簡主動提請超拔范仲淹,趙禎很高興,認為呂夷簡是德高望重的長者,范仲淹進宮受命謝恩時,趙禎讓他和呂夷簡盡釋前嫌,范仲淹道:“臣以前所議論的都是國事,對呂夷簡私人有什麼怨恨啊?”范仲淹此話也是君子之言,坦坦蕩蕩!
此後兩年,大宋一直和西夏交兵,章得象為首相,呂夷簡成為次相。公元1041年三月,范仲淹答覆李元昊書信,李元昊又回了一封信給范仲淹,語言狂悖輕慢,范仲淹將書信對著李元昊使者當面焚燬。呂夷簡聽說後,對參知政事宋庠道:“人臣無外交,范仲淹擅自和李元昊通訊,得到敵國書信又焚燬不上奏,其他人敢這樣幹嗎?”
趙禎聽說後,要范仲淹詳細奏報事情經過,范仲淹道:“虜賊狂妄悖慢,臣認為朝廷見了他的書信,又不能出兵征討,那麼對於朝廷是恥辱,所以臣不敢上奏,直接焚燬了。”
趙禎命兩府討論該怎麼處置范仲淹,宋庠突然道:“范仲淹這個行為應該斬首!”
樞密副使杜衍道:“范仲淹志在招降納叛,這是忠於朝廷的舉動,怎麼能夠責罰?”兩人爭執不休。
宋庠以為呂夷簡一定會站出來幫自己說話,沒想到呂夷簡沉默不言。趙禎也覺得奇怪,便問呂夷簡什麼意見?
不料,呂夷簡卻道;“杜衍說得有道理,只能稍微懲罰一下就可以!”不以個人恩怨加於國事中,這也是良臣的表現。
公元1042年七月,晏殊也被任命為宰相。
不久呂夷簡得了頭暈症,風眩頭重,在家養了幾天,趙禎似乎失了左右手,下詔拜呂夷簡為司空,平章軍國重事(這是因人而異設定的一種最高榮譽職位,《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職官一》記載'平章軍國重事'是在哲宗元祐年間設定,以文彥博、呂公著相繼為之,其實呂夷簡在仁宗年間已經擔任這個職務了。)
幾天後,呂夷簡覺得身體有所好轉,依舊進中書省辦公,為了照顧呂夷簡身體,趙禎下詔,讓他隔幾天進一次中書省辦公,裁決軍國大事。
一段時間後,呂夷簡又感覺身體不適,上疏請求辭職退休,趙禎捨不得這位老幹部,親自剪下自己的鬍鬚,命內侍傳手詔道:“朕聽說鬍鬚可以治病,朕剪下一些賞賜愛卿療疾!”
呂夷簡接詔,捧著趙禎剪下的“龍鬚”,心裡翻江倒海,感激涕零,不敢再提辭職之事,只得強打精神安心工作,畢竟,趙禎的這份恩情確實太厚重了。然而,呂夷簡實在操勞過度,身體越發難以承受國事了。
公元1043年春,趙禎在延和殿召見呂夷簡,並指示呂夷簡可以騎馬到殿門,呂夷簡下馬剛要進殿,一群內侍扛著小轎出來,要抬他進殿,呂夷簡嚇得連連推辭,內侍說是奉陛下詔命,不敢違,好不容易進了大殿,趙禎又命內侍扶他坐在自己面前,不要他參拜。
奏對時,趙禎希望他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多多過問朝政。呂夷簡再三辭讓,並再次提出退休,趙禎見他身體實在孱弱,終於准許他以太尉致仕。公元1044年九月,呂夷簡病故,享年六十七歲。
訃聞傳入朝中時,宰臣正在向趙禎奏事,趙禎悲痛地道:“安得憂國忘身如夷簡者。”旋即在禁苑中為其服喪發哀,並輟朝三日,下令有關卹典從優,追贈呂夷簡太師、中書令,賜諡“文靖”。
自真宗趙恆駕崩後,呂夷簡前後當政近二十年,特別是仁宗初年,劉娥稱制,劉娥比較專斷,呂夷簡一方面要細心處理國家大事,一方面還要小心翼翼地約束太后的放縱和獨斷專行。在這種情況下,呂夷簡本著公忠報國之心,殫心竭慮地處理萬千事務。小事他照顧太后的顏面,大事則寸步不讓,有時惹得太后非常惱怒。
在呂夷簡努力下,仁宗初年政治清平,社會安定。《宋史》評價他說:“仁宗初立,太后臨朝十餘年,天下晏然,夷簡之力為多”。但是,因為“四賢士”等事,後人對呂夷簡的評價,則是譭譽參半!
佐料:《涑水記聞》在最後的《逸文》附錄了兩則呂夷簡的事例,可以看出呂夷簡的智慧和見識。
景祐末(公元1037年),西北開始交戰,到三川口之戰,劉平戰死,誅殺監軍黃德和後。有大臣認為,朝廷委任宦官監軍,主帥沒有節制專權,因此頻頻失敗,有人提出應該撤掉各軍中設定的宦官監軍。
趙禎問呂夷簡什麼意見?呂夷簡卻道:“不能輕易罷除監軍,只不過應該選擇謹慎忠厚的內侍做監軍!”
趙禎委任呂夷簡辦理這件事。呂夷簡接著道:“臣為宰相,不應當和內侍私交,因此不知道內侍的賢愚,請陛下詔命內侍都知保舉,如果有不稱職的,內侍都知同罪!”
趙禎認為是好點子,剛要這樣處置,第二天,內侍都知就叩頭主動請求罷免內侍做監軍,呂夷簡輕而易舉便解除了內侍做監軍的後患,士大夫交口稱讚呂夷簡有謀略。
為什麼內侍都知不接這個差事?他怕擔連帶責任啊!
慶曆初(公元1041年),趙禎服藥久,不能視朝,康復後,急著見宰相,坐便殿督促內侍急召。呂夷簡接到詔命,等了一會才出發,內侍幾次催促呂夷簡快點走,呂夷簡反而勒馬緩行。
趙禎見到呂夷簡後,迫不及待地道:“朕久病方愈,想和愛卿等相見,你怎麼來得如此遲緩?”
呂夷簡道:“陛下龍體欠安,中外憂慮,一聽到急召近臣,臣若賓士,恐怕引起人心騷動!”
趙禎感嘆道:“愛卿真是宰相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