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章 蜀地平

成都自古為天府之國,大宋之後,似乎形成了這樣一個魔咒,但凡領兵進川的人,都會迷失方向。三國時期魏國大將鍾會如此;宋初,王全斌也是如此。而此次平定義軍的王繼恩,同樣如此!

王繼恩率軍勢如破竹,迅速平定了四川內亂,立即重複了以前王全斌收復後蜀的老毛病,手握重兵,滯留成都,義軍餘黨也不想圍剿了,每日在成都飲酒、賭博、下棋,日子過得逍遙快活!

王繼恩出行,前面有樂隊奏樂引導,後面有樂隊壓陣,兩旁有騎兵攜帶棋盤跟隨,端的是威風八面!大家可以想象,一位下面無“勢”的宦官,因手中有兵,便如此作威作福,假如是一位身體健全,頗有謀略的帥才掌握兵權,天高皇帝遠的蜀中,能不生出來幾絲野心麼?

不僅如此,王繼恩還縱使部下搶掠良民財產,親信、僕役都極端驕縱不法,軍士逐漸喪失鬥志。義軍餘黨蟄伏在山谷裡,伺機佔領一些州縣,王繼恩也不在意。

大概,王繼恩在意的是那宣徽使吧!

面對仍在興風作浪的義軍餘黨,王繼恩僅派部將王文壽,領著二千官軍追擊張餘等義軍。這位王文壽,對待部下苛刻嚴厲,出征士卒本來不滿,加上聽聞王繼恩大軍在成都享福,更是怨聲載道。

一天晚上,王文壽睡在營帳中,指揮使張嶙率親兵闖入,將睡夢中的王文壽砍死,當時天色昏暗,張嶙還怕殺錯了人,用火把照看清楚無誤後,率領這些官軍投奔義軍首領張餘去了。義軍和官軍一匯合,勢力大振。這張麟好好的朝廷軍官不做,卻委身前途渺茫的義軍,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錯了,唯一的解釋,可能就是受了王文壽責罰,內心不平,鋌而走險!

趙光義聞報,大怒之下,生出昏招來,便想將變亂的張麟等軍人家屬全部斬殺,樞密直學士張詠諫道:“陛下切勿濫殺,士卒叛逃,首惡為張嶙!如害其家屬,必激起叛逃士卒的更大憤慨,從而截斷他們歸心,應該將這些家屬全部釋放,並派員去招撫叛逃軍卒,叛逃軍卒見家屬無恙,定反投政府,賊人可破矣!”

趙光義拍案叫絕!有學者說趙光義這不對那不對,他知錯能改,就值得點贊!

趙光義立即命張詠知益州,程道符協同安撫。叛逃官軍果然殺了張嶙,將首級送朝廷,叛逃士卒也一同迴歸了朝廷。

再說義軍首領張餘,乘著王繼恩大軍在成都城裡享樂,率義軍一路開掛,沿著岷江,陸續攻陷嘉州(四川樂山)、戎州(四川宜賓),然後沿著長江東下,攻四川瀘州,渝州(重慶)、涪州(重慶涪陵)、忠州(重慶忠縣)、重慶萬州、開州,夔州(重慶奉節)。

夔峽巡檢使秦傳序,兵敗被殺。

王繼恩自恃功高,領著眾人胡作非為。一般人不敢規勸,恰好張詠來了,張詠是位難得的良吏,他到益州後,見上官正、宿翰等都跟著王繼恩在成都作威作福,決定先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

張詠親自上門對上官正宿翰等大將道:“你們蒙受國恩,應當出征為國蕩平餘寇,如果頓足不前,致使功敗垂成,成都也是你們的死地!”這就既是勸說,又是恐嚇了!

張詠鎮住了上官正等人後,再對王繼恩道:“朝廷如果讓我統領大軍,何至於此?我早活剮了他們!”這又是暗中敲打了。

好在王繼恩沒有完全喪失理智,他慚愧異常,和上官正、宿翰一合計,決定讓他們兩人率軍深入追擊。

公元994年底,上官正在重慶雲陽大敗張餘。張餘很快抵擋不住,只得又沿江而上返回四川,退據嘉州。

公元995正月,趙光義因蜀亂漸平,想收買民心,便向蜀民下罪己詔。罪己詔是皇帝自我批評的詔書。

詔書大體意思:朕委任官吏不當,考察事理不明,致使親民之官,不以仁愛為政;主管專賣之吏,以苛刻嚴酷為功。撓我百姓,起為狂寇。朕念此過錯,反躬自責,永改前非,決不重蹈覆轍!

應該說,趙光義的“罪己詔”,言辭還是誠懇的、態度還是端正的!

蜀民聽得皇帝這等自責,莫不感悅。

知州張詠,還調查民意,改善風俗,規勸士人當官府就任。凡脅從為亂的人民,概不加罪,諭以朝廷恩信,使良民各歸田裡,並規勸蜀民道:“前日李順脅迫良民去作盜賊。今日我勸化盜賊去作良民,不是很好麼?”

於是蜀民便不願意從亂了。

張餘龜縮在嘉州,勢力更加緊縮,威聲銳減。公元995年二月,宿翰大破張餘於嘉州,擒斬張餘。至此,王小波李順起義失敗。

王小波、李順起義,雖然失敗了,但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喊出了“均貧富”的口號,這在格局上就上了一個層次,儘管他們提出這個口號,是否會一直貫徹始終,我們無從得知;假若起義成功,是否會像後來朱元璋一樣,轉化成地主階級的代言人,我們也無從得知。但這一口號卻在中國歷史上閃耀著思想的光輝,哪怕從時間上講,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剎那!

佐料:張詠少年時任性使氣,不拘小節,曾經學習擊劍,為人慷慨好說大話,樂為奇節。又愛好下棋,精通射箭,喜歡飲酒。

但是張詠性格剛直急躁。文瑩的《湘山野錄》記載了張詠的一則趣事:

張詠在成都時,有次夏天吃餛飩,脖子的圍巾有根帶子,張詠低頭吃餛飩時,帶子就落下來垂在碗裡,張詠用手挽起,甩在背後,一低頭打算再吃時,帶子又落下來。張詠又用手甩開,再低頭,帶子還落下來。

如此反反覆覆幾次,惹得張詠勃然大怒,一把扯下圍巾,按在碗裡,口裡吼道:“讓你吃個夠!”

文瑩的記錄,將張詠急躁得近乎可愛的形態,描繪得躍然紙上。

不過,讓筆者疑慮的是:夏天,張詠脖子上戴個圍巾做甚?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