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章 講學習

五代時期是武將的天下,整個社會都存在重武輕文的風氣。誰的拳頭硬、誰的槍桿子多,誰就有實力。文人甚至文臣都不被社會重視。這實際是個軍閥時代!

好在歷史讓趙匡胤閃亮登場!

隨著動亂局面的結束,武臣治天下顯然和社會的需要格格不入。

亂世用武,治世尚文,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趙匡胤尤其有清醒的認識!

所以趙匡胤果斷下決心,要徹底改變這種重武輕文的局面。

趙匡胤是純粹的武將出身,但他天賦異稟,在短暫的治國理政中便意識到文化統治的重要性。

這是大宋士子、讀書人的大福利!

開國第一年,公元960年正月初,趙匡胤親自到國子監(國家最高學府兼最高教育管理職能)行春秋祭奠之禮,然後對學子進行考試。

五天後,賜楊礪等十九人進士及第。趙匡胤啟用文人簡直是迫不及待!

二月初一日,將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皇帝文字秘書)王著貶為刑部員外郎。

王著這人,不注意小節,有次沉醉在娼妓家,被巡警抓住,密報趙匡胤,趙匡胤看重書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高抬貴手放置不問。

王著不知進退。一月底,王著在宮內值班,半夜,到滋德殿敲門求見,趙匡胤睡得正香,以為有什麼急事,忙命宦官穿衣持燭上殿,卻發現王著酩酊大醉,披頭散髮撒酒瘋,趙匡胤對讀書人再尊重,涵養再好,也忍不住勃然大怒了!王著也就靠邊站了。

沒幾天,趙匡胤突然對侍立在身旁的趙普說:“朕想讓武臣們多讀些書,以便他們都懂得治國的道理和措施!”

趙匡胤的這番話很突兀,趙普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尷尬得不知如何回答。

趙匡胤進而又說:“你一貫學習吏治,學術方面還有所欠缺,你以後還要肩負更大的責任,所以也要多讀讀書,讀書才能養氣、明理!朕最近幾年看了一些書,很有裨益!”

趙普忙回奏道:“陛下教誨,臣銘記於心!”

後來趙普手不釋卷,回家便關門開箱取書認真閱讀,有時一天都不出門,一部《論語》爛熟於心,做宰相時臨政決斷如流,很是得益這部《論語》。

962年三月,趙匡胤下令修復孔廟,重新塑繪孔子、顏回、孟子等先聖、先賢的雕像。

趙匡胤親自為他們寫了讚歌,刻在孔子等塑像旁邊,又命文臣分別寫了祝頌詞。

開闢儒館,聘用名儒啟迪教化,自己經常到儒館去看望、視察。

接著趙匡胤下詔撥款修整國子監學舍,當國子監開學講書時,趙匡胤很高興地派專人送去美酒、蔬果表示祝賀。

趙匡胤聽從翰林學士竇儀建議,改進和推行隋唐以來的科舉考試製度。

首先,趙匡胤極力放寬科舉考試的範圍,無論家庭成分如何,只要有文化知識,都可以參加考試,這又是讀書人的大福利!

其次就是嚴格考試製度,防止官員請託舞弊;

再次,趙匡胤對考中的進士親自進行復試,也就是殿試,使他們成為“天子門生”,並規定凡是參加殿試的都有做官的機會。

從此以後,殿試成為各王朝科舉考試的一道必不可少的法定程式。

殿試的目的,就是將進士的錄取權力抓在皇帝自己手中,同時讓讀書人時刻感到皇恩的浩蕩,也讓統治集團的基礎隨之擴大,夯實了自己的政權。

趙匡胤這一措施,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從此後,讀書人走上了幸福的康莊大道!

在宋代,考中科舉的進士,很受政府優待和民間尊崇,他們的風光場面,讓武臣心裡只犯酸水,甚至說:“狀元登第,比統兵十萬,收復國土都要顯赫!”

在趙匡胤的大力推崇下,尊儒重文的風氣迅速在全和社會颳起狂風,幾十年來鬱郁不得志的文人騷客頓時風騷百倍。

京城中,那些興致勃勃參加科舉考試計程車子文人,那些昂首闊步、氣宇軒揚穿行武官面前的文官,很是讓老百姓看重,老百姓高興地指著他們說:“書生又可以治天下,天下該太平無事了!”

佐料:趙匡胤在殿試的時候,錄取狀元的方法簡單明瞭,那就是看誰先交試卷,最先交卷的為狀元。

據宋人王明清所著《玉照新志》記載,有一年殿試,考生王嗣宗和陳識同時交卷。

狀元郎只有一位,卻有兩個第一交卷的人選,趙匡胤好生為難,便出了一個損招,讓他們兩人放對!

結果王嗣宗技高一籌,將陳識揍趴下,順利摘取狀元帽!

《宋史》裡記載的卻是王嗣宗將趙昌言打倒,之後才做的狀元,並不是和陳識決鬥。

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也記錄了這件事,同樣記錄的是王嗣宗和趙昌言放對,但經過卻是這樣:因為趙昌言禿頭,王嗣宗手明眼快,將趙昌言的裹頭巾打落在地,王嗣宗大步竄過去拽在手裡,順勢跪著對趙匡胤說:“臣贏了”!惹得趙匡胤哈哈大笑!

相比來說,司馬光的記錄文明得多!

不管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王嗣宗不僅文章寫的花團簇錦,手腳功夫也頗為不賴!

歐陽修的《歸田錄》裡記載,趙光義坐殿取狀元時,先前也是繼承趙匡胤的傳統。

諫官陳靖看不過意,上奏道:“士子這樣考試顯得很輕薄,如果作文不求義理,僅憑寫作速度相互誇耀,豈不是很荒誕?聽說有舉子們在燒餅店裡比賽作賦,竟然以一塊燒餅烤熟的時間為限,先作成辭賦的為勝利者!”

趙光義一聽,大怒,立即廢除了這種取狀元的措施,畢竟,皇帝可不是燒餅店老闆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