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章 西夏割地賠款-戰爭結束

中興府府伊任得恭乃是任家老三,他可不是憐憫這些西夏百姓的死活。

“陛下說了,儘量要活的給宋軍抵債,還用本府伊再提醒你們嗎?!””

這句話在空氣中迴盪,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一般敲打在在場每一個人的心上。西夏侍衛軍們面面相覷,他們自然明白這句話背後的含義-無奈的妥協。

這場戰爭已經持續了太久,久到人們幾乎忘記了以往的和平和安逸。

國庫空虛,民不聊生,西夏朝廷每一次徵兵令下,都是對這片土地生命力的一次榨取。

如今,中興府內百姓僅剩的生命,也要被當做貨物一般抵押給宋人,以換取宋人軍隊短暫的退兵。

任得恭看到西夏侍衛軍大大殺特殺的情況氣不打一處來,沒了這些百姓給岳飛抵債,宋軍不撤退的話,任得恭拿頭頂債啊!

“這該死的差事!”任得恭怒罵道,指揮衙役們抓人。

也不是西夏侍衛軍們不想抓活的,但西夏本就民風剽悍,你不下死手,百姓對你就下死手。

這些武裝西夏百姓戰鬥力還是有的,不亞於宋人的義軍,宋人義軍的戰鬥力也很強的。

岳飛對西夏皇帝承諾拿到賠償的五百萬金和一千萬銀就退軍。

西夏皇帝李仁孝為了換取岳飛的退軍,瘋狂的籌集軍資。

國相任得敬走了過來,恭敬的對西夏皇帝李仁孝說:

“陛下!雖然我朝盡心竭力籌集退兵之款項,但仍有很大的缺口,這可如何是好?”

國相任得敬表面上憂國憂民,背地裡已經藉助岳飛的幫忙增強了自已的實力。

任得敬:沒錯,我就是臥底。

西夏皇帝李仁孝身心俱疲,剛接手的國家就面臨亡國的危險,如今還要在宋人的寬恕下卑微乞憐尋求一條生路,這當的是什麼皇帝啊!

“朕讓你當國相,是讓你解決問題的,不是讓你有問題來問朕的!”皇上的聲音在殿堂中迴盪,每個字都像是重錘敲打在國相的心上。

國相低頭,額頭隱隱滲出汗珠,他知道這一刻的選擇最好是閉口不言。

李仁孝厲聲斥責國相任得敬,而任得敬只是低著頭不說話。

“都啞巴了,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宋人退兵,不然岳飛腦子哪根筋搭錯了再圍攻中興府,西夏還存在嗎?”

李仁孝呵斥眾臣子,然而西夏臣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不出來一個主意。

就是有辦法,誰敢說啊?

“任國相,你來說!”

皇帝李仁孝點到了國相任得敬,這下任得敬不得不硬著頭皮站了出來,說道:

“老臣倒是有一計,可是.........”

“任國相但說無妨!”

已經病急亂投醫的皇帝李仁孝哪還顧得上別的,哪怕是飲鴆止渴也得喝下去這杯毒酒。

任得敬便上前一步說道:“既然金銀不足,宋人又佔領了我西夏許多城池,不如就將城池抵債?”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響起一片議論之聲。有的大臣點頭稱讚,認為此計既可減輕國庫負擔,又能保住肥沃的國土,有的則面露憂色,擔心此舉會引發百姓不滿。

皇帝李仁孝沉吟片刻,掃視著殿下的文武百官,緩緩開口:“任國相之言雖有幾分道理,但城池一旦交出,豈不是等同於割地求和?我大夏雖然國力不振,但也不可失去祖宗留下的疆土。”

任得敬聞言,面色不變,心中冷笑,這少皇帝真是又當又立,於是又進言道:

“陛下英明,臣自然不敢相比,然而眼下局勢危急,若不採取權宜之計,恐怕難以渡過難關。臣以為,可以先將邊遠小城作為抵押,與宋人商議和平共處之道,待我國力恢復之時,再作長遠打算。”

末了任得敬還補充道:“反正都是被宋軍佔領的城池。”

此言一出,一些西夏老臣坐不住了。

這些人開始攻擊國相任得敬。

“胡鬧!國土乃祖宗基業!怎可以輕易給之?”

“我朝本就國土不足,如今再割讓幾座城池,日後如何跟宋人抗衡?”

身為宋人的任得敬還怕跟他們打嘴炮?當場反諷:“可是國庫已經分文沒有了,不割讓城池,難道幾位上官掏錢賠款岳飛?”

這下把幾個老頭乾啞火了,幾個人支支吾吾說不出來什麼。

“任國相,倒不是朕吝嗇國土,只是此舉有違祖制,朕.........”

西夏皇帝李仁孝也猶豫了起來。‘

看到皇帝李仁孝沒有直接反對,任得敬心中已經有了謀劃。

陛下,我朝已無力承擔流民災民的口糧,我們可以將流民災民趕到割讓給宋軍的城池中,消耗宋軍的糧食,而且我朝可以割讓蓋朱城、韋州、賞移口、應裡、西寧州及其周邊小州,此乃貧瘠之地,而且這些城池,不止五百萬金和一千萬銀。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響起了一片議論聲。有的大臣面露難色,有的則是眉頭緊鎖,顯然對這個提議心存疑慮。

畢竟,割讓土地乃是國之大事,非同小可,更何況這位國相大人腦子被門夾了一樣,報菜名似的說了一大串州府。

任得敬繼續說道:“陛下,此舉雖然看似損失巨大,但實際上卻是以退為進。我們割讓的土地雖多,但皆是邊遠貧瘠之地,並未對國力造成影響!“

任得敬說道這裡停了,皇帝李仁孝急忙追問道:

“然後呢?可是要跟宋人談判?”

“然也!我朝可以將沒用又貧瘠的城池割讓出去,跟宋人交換新式糧種、青壯俘虜等,儘可能的挽回損失!”

任得敬的話得到了在場所有西夏大臣的贊同。

皇帝李仁孝恨不得馬上讓任得敬去辦這件事,最好把他皇宮的東西也給贖回來。

西夏大臣們又開始了阿諛奉承的操作。

“陛下!國相言之有理!貧瘠之地本就沒有產出,朝廷還得貼補賑災!”

“對啊!陛下!與其浪費朝廷國力,不如將其扔給宋人,消耗宋人國力!”

”陛下!戶部可是一文錢都拿不出來了!臣懇請陛下割讓城池後,多從宋人那裡撈點好處補貼戶部!“

-------------------------------------西夏的朝堂活了過來,大臣們又開始轉動智慧的腦筋。

割地賠款讓任得敬說成拯救國家社稷,秦檜來了也只能當弟弟。

最終西夏皇帝李仁孝決定:“此事交給國相處理,務必換回我朝俘虜最低十萬人,不可讓宋軍帶走我朝青壯!”

“老臣謹遵聖命!”

任得敬聽後恭敬的答應了,內心卻是閃過一絲警惕。

這少皇帝,就是年輕,沒老皇帝好忽悠。

任得敬已經猜到了皇帝李仁孝的心思,不就是重新武裝這些俘虜嗎?藉此對抗任家的私軍。

但是,任得敬不打算從中作梗,他相信,岳飛會有應對辦法。

任得敬在二弟任得聰的保護下出使宋營,跟岳飛談判。

任得聰看著岳飛麾下士兵皆手持火繩槍,眼熱不已。

“大哥,就是這玩意,一槍一個洞!這次能幫我再要五千杆火槍嗎?”

任得聰的話讓大哥任得敬感到一絲煩躁,瞪了任得聰一眼,後者嚇得不敢說話了。

宋軍副元帥張浚接待了西夏國相任得敬。

任得敬提出了以國土抵債的請求,張浚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去找岳飛。

岳飛聽後,又叫上自已的軍師魏建安前來談判。

南宋和西夏又開始了談判。

任得敬取出一幅地圖說道:“嶽樞密!這片地方可任你取之抵債,還請嶽樞密網開一面!”

“呵呵,這些城池已經在我岳飛的佔領下了,何來西夏朝廷讓給我一說?任國相是糊塗了嗎?”

岳飛看了看地圖,這上面都是自已已經佔領的地方。

西夏人拿被佔領的國土抵債,真是比宋人還無恥。

國相任得敬一愣,沒想到岳飛如此不給面子。

任得敬看了看自已的二弟任得聰,眼神裡彷彿在質問:這就是讓你交好的岳飛?你辦的什麼事?

任得聰更是一臉懵圈:上次來不還是好好的嗎?

“只要能讓嶽帥退兵,嶽帥有什麼條件但說無妨!”

任得敬索性開啟天窗說亮話,詢問岳飛退兵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這場談判非常詭異。

在場的所有人都是宋人,而任得敬和任得聰二人代表的卻是西夏朝廷的利益。

岳飛沒說話,而一旁的魏建安指著地圖說道:

“除了蓋朱城、韋州、賞移口、應裡、西寧州及其周邊小州外,爾等還需將夏州、銀州、石州、密陀洞城交付於我軍!”

任得敬坐不住了:“這事本相做不了主,畢竟夏州、銀州這些地方非同小可,本相需要回去詢問陛下!”

岳飛終於開口了:”如果你朝同意,我們願釋放所有俘虜,並交還一半人的武器鎧甲,這就是對你朝的補償。”

任得敬心頭一跳,這俘虜都二十多萬人了。

全放走???

還交還十萬人的武器鎧甲???

任得敬沒想明白岳飛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但目前這個情況來看,還是有利於西夏的,除了岳飛釋放的俘虜太多了以外。

對岳飛來說,這些西夏軍隊,放走他們,再擊敗他們,不過是重複性操作而已。

沒有戰鬥力的軍隊是可悲的。

任得敬最終返回中興府內,馬不停蹄的覲見皇帝李仁孝。

西夏皇帝李仁孝見到國相任得敬這麼快回來了,還有一絲納悶,但還是詢問道:

“那岳飛可答應了退兵?”

“回稟陛下,老臣這次可是帶來了天大的喜事!”

任得敬這老狐狸又開始裝起來了,讓西夏皇帝李仁孝頓時摸不著頭腦。

“哦?還有喜事?”

皇帝李仁孝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算得上喜事。

“經過老臣跟岳飛的談判,岳飛不但同意了釋放全部俘虜,而且還交還一半的武器鎧甲!”

任得敬屬於是先報喜再報憂,這樣拿捏西夏皇帝李仁孝的心理。

“此言當真?那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啊!明日國相加封上柱國、中書舍人.....”李仁孝頓時高興地找不著北。

“咳咳!但是,岳飛他多要了幾個州府。”

任得敬開始報壞訊息了,而西夏皇帝李仁孝不在意的說道:

“不差這幾座州府了,都割讓給岳飛吧!”

“是夏州、銀州、石州等地。”

任得敬終於說出了這個爆炸性訊息,皇帝李仁孝無所謂的話語也停滯了一瞬間。

“夏州?銀州?這可是我朝兩座軍事重鎮啊!”

皇帝李仁孝緊皺眉頭,開始權衡利弊起來。

“可是夏州、銀州已經被宋軍攻陷了!”

任得敬再次補刀,這讓西夏皇帝李仁孝沒話說了。

皇帝李仁孝還在做最後的掙扎:“那可是軍事重鎮,能不能.......”

國相任得敬仍舊打斷道:“可是已經被宋軍攻陷了,而且我們以國土抵債談判的事,本就是空手套白狼!”

皇帝李仁孝猛地驚醒:“是啊!就依國相所言!立即去辦吧!”

李仁孝這才反應過來,自已是空手套白狼,用已經被佔領的地方來談判。

如果岳飛不願意談判,完全可以不給這些城池。

國相任得敬點點頭,恭敬的告退了。

任得敬回府上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又前往宋營談判。

雙方都同意了對方的要求,而任得敬則是私下裡找到了魏建安。

透過任得敬的觀察,副元帥張浚並不能做主。

除了岳飛本人以外,軍營裡話語權最大的就是這個軍師魏建安。

於是任得敬找到魏建安,提出要買五千杆火銃。

魏建安露出一絲奸詐的笑容:“五千杆火繩槍是吧?一杆三十兩白銀,附贈彈藥若干,包教包會,劃不划算?”

任得敬撫摸著鬍鬚,看來這火銃還是價效比挺高的。

並不是火繩槍的造價比弓箭便宜,相反,火繩槍的造價比弓箭高。

任得敬思索一番,決定購買五千杆火繩槍。

北宋末期,一張弓箭也就8-10兩白銀。

可是魏建安賣的火繩槍一支三十兩白銀?

不不不,西夏處於高物價地區,一張弓在宋人那裡8-10兩,在西夏就得翻倍,高達15兩甚至20兩才一張弓。

這也沒比火繩槍便宜啊?任得敬為啥還要買火器?

因為,火藥跟弓箭對比,弓箭太貴了。

一支箭的平均價格是70文錢,100支箭的價格高達7000文錢,足足7兩白銀。

這是宋人的價格,西夏還是高價區,100支箭需要15兩左右!

而且弓箭還需要保養,都是開支花銷。

火繩槍就不一樣了,只要有火藥,可以一直打。

自已製作土火藥都行,只是威力小一些。

彈藥方面確實省錢,保養更簡單,只要槍管沒斷沒變形,就還能射出子彈。

任得敬還購買了一些火炮。

魏建安從任得敬身上爆出了大量白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