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威好奇問道:“陳老闆,你們一個月也要花多少錢?”
陳川說道:“飼料、麵粉、大米、員工工資,每一樣都不少,一個月得兩千多.”
“有時候還會有其他花銷.”
“最近又在擴大規模,花得就更多了.”
鄭威聽得暗暗乍舌:“這麼多啊?”
陳川解釋說道:“我們這看著很掙錢,其實壓力很大.”
“遇到問題,一個不順,就有可能傾家蕩產.”
鄭威有點不信:“這個不至於吧?”
“你們規模那麼大,不可能一點抗風險能力都沒有吧?”
陳川搖頭嘆息:“難呀!其實現在大部分創業的人都很脆弱.”
“國家或地方有一點什麼風吹草動,就能把你給按死.”
“我們這些人能賺錢,其實是搭了發展的東風.”
“現在很多東西又不穩定,做生意最怕的就是不穩定,一天一個樣.”
“怕你今天可以做,明天就不可以做,投進去的錢全部打水漂了.”
“也怕今天不可以做,明天就可以做了.”
“今天不可以做,你不做,但有人偷偷做,等可以做的時候,你再去做,那就晚了.”
“是一個全新的行業還好,只是錯過了一個賺錢的機會;如果就是你自己所在行業的規定,那對生意打擊還是很大的.”
“舉個例子,如果去年養殖不準自己孵雞苗,我沒孵,老老實實自己去進貨;有人偷偷孵,省了成本.”
“明年忽然準了,我就沒有孵化技術,孵化率提不上來,成本就得增加,賺的就少了.”
“如果類似的事,多遇上幾次,那發展就非常受限了.”
“而且生意發展,其實就是滾雪球,尤其是跟同行競爭的時候,他今年比你多賺一萬,他多投一萬進去,他明年就能比你賺更多,規模效應下,成本也要比你低,第二年賺的比你就更多了.”
“一年一年比你多,如果沒有意外,雙方一樣的水準,他只會比你越來越大.”
“所以現在很多事,我們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陳川說其實是故意的,他知道鄭威想做生意,特意說點他想聽的。
如果直說賺錢有多容易,聽著確實爽,但有點腦子的都知道,這肯定就是說他想聽的。
說點難處,能讓鄭威覺得陳川是說心裡話。
鄭威聽得很認真:“陳老闆這麼一說,倒是讓我茅塞頓開.”
“那你們一年能賺多少?”
陳川可不會跟鄭威說自己能賺多少,換了一個說法:“要說賺多少,那都不一定的,我才做了一年,除了流動資金,賺的都投進去了,現在肯定比一開始賺的多,畢竟規模大了一些,對不對?”
鄭威覺得有道理:“也是,規模不一樣,賺錢也不一樣.”
陳川又說道:“真要說賺錢,其實可以說個年利潤率,年淨利潤率.”
“利潤率?”
鄭威笑著說道:“這詞倒是比較新鮮.”
雖然剛聊沒多久,鄭威已經對陳川興趣越來越大。
更覺得陳川是個人才。
陳川並不覺得自己有多厲害,一開始的時候他也是個新蛋子,就知道跟人客氣,講好話。
但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跟不同人打交道、各種酒局,一點點學,積累下來也就有了一套自己的技巧。
他的技巧未必就有多厲害,但相比以前,肯定是進步的。
而且這些詞也不難理解,又新奇,肯定能讓鄭威感興趣。
陳川現在就是要讓鄭威對自己有興趣,以後好做個朋友,畢竟他有個好爹。
陳川說道:“這個詞一聽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不同行業,利潤率不太一樣,雖然我餅乾規模小,養殖規模大,但要算利潤率,餅乾其實更高.”
“不算一開始的固定投資,比如買裝置、裝修、建設等等,只算後期運營.”
“我們餅乾的毛利率能達到將50%,淨利潤率能達到30%左右.”
“養殖的話,目前一直在投入,沒有產出,但我估計,淨利潤率不會超過15%,能穩定10%就已經很不錯了.”
養殖行業的利潤率陳川是往低說的,實際可能不止10%,達到15%也不是不可能。
這個淨利潤率其實已經很高,後來的養殖行業,基本沒有哪個淨利潤率基本在5%到10%左右。
都說現在做生意好做,隨便做什麼都能發財。
這個說法主要在於現在個體經濟處於野蠻時代,就算沒有專業知識,膽子大、腦子聰明、人機靈,再加一點運氣,賺錢機率也很高。
甚至不那麼聰明,只要不傻,勤快一點、臉皮厚一點都能賺錢,實際上也能賺個溫飽,比大部分人收入要好。
這麼好賺,很大原因就是現在利潤高,利潤高了,容錯率就高,對經營者的要求也沒那麼高。
後來大部分行業的利潤率基本都對半砍了,有的甚至少了不止一半。
鄭威覺得這個演算法還挺有趣,其實現在國營廠都會算利潤率的,只是鄭威沒接觸到。
他又對生意有興趣,陳川說的這些都說到他興趣上去了。
一直在旁邊沒說話的龔勝成有些驚訝陳川這麼快就能跟鄭威聊上。
這一聊,時間不知不覺就過了,陳川和鄭威的關係也是越來越近,儼然跟老朋友似的。
晚上,三人又去了舞廳。
有龔勝成在,鄭威又不勸酒,陳川樂得只是陪一陪。
接下來的時間,陳川隔三差五就會跟鄭威、龔勝成聚一聚。
其實陳川的時間真不多,完全不夠用。
很多事都要他去處理,山頂的建設、每個工廠的關係維護、未來發展規劃、沒事還要給自己充充電。
最近陳川還在琢磨,管理的事,自己要不要接手一部分。
自己一直忙於業務和維護人脈、擴張等事,很多具體管理的事宜都沒有過多接觸瞭解,以後要是真發展起來了,自己不可能再做甩手掌櫃,肯定是要懂管理才行的。
管理這東西,不是天生就會的,兩世為人,在創業之前,他都沒有做過管理。
他深知自己不是管理天才,真要是管理天才,他另一世就不會是流水線工人了,想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還是得去實際操作才行。
奈何現在他根本就分不出時間,專門去管理一個東西,管理要持續性,不能今天你管管,明天我管管,偶爾還行,時間一長,肯定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