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章 新年

第二年的計劃商量起來其實很繁雜,一家人一直商量到深夜。

其實這些東西真仔細商量起來,發現其實很難。

養殖技術,陳家人其實也是經驗積累,但根本不知道其中原因。

雞舍要用石灰消毒,他們知道大概要用多少,但他們沒有具體的資料。

陳川第一次意識到後來網上常說資料收集的重要性。

還有孵小雞,他們大概知道要37度左右,但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保持這個溫度,大雞蛋和小雞蛋的溫度是不是一樣。

很多東西他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不管怎麼樣,還是得自己做出一套標準,然後自己實驗,最後才能拿出來做教學教材。

次日,陳川早早去了餅乾店,前面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特意叫了個人來前面幫忙。

過年大家買得也多,大多都是一斤起步,不像平時,很多人買半斤的。

接下來的幾天生意都很好。

農曆十二月二十九。

為了賺錢,陳川還是選擇繼續營業一天,但中午十二點就停止營業。

回到家,陳川特意算了一下今年的總賬,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出賬和進賬都破萬了。

碎米、飼料有很多是倒賣的一進一出,賺的不少,但流水看著也不小,進一次貨少也是上百塊錢,多的幾百。

餅乾流水也不少,麵粉消耗量大,買麵粉、賣餅乾,流水很容易就積累起來。

反倒是養殖上,大多都是出賬,沒有什麼入賬。

木炭倒是沒太多支出,進賬也比較穩定。

不做生意不知道,賬面流水還是很大的,看著挺唬人。

最終手裡還剩了兩千多塊錢,這還要得益於木炭、餅乾和釀酒年底都不錯。

陳川跟家人商量了一下,把供銷社同事那借的錢全還了,又備了些年貨,最終手裡還有一千八百多的流動資金。

大年當天,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又要準備年夜飯,又要管著養殖場,工人都放假了,所有的事只能自己做。

當地過年習俗是晚上十二點吃年夜飯,通常是十一點半左右開始吃,吃到十二點過完,等於一頓飯要吃跨年。

吃完飯後就要守歲,一直守到第二天早上。

初一的早飯是早上五點吃飯,然後開始拜年。

陳家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們祖籍雖然是本縣的,但並非本鎮,早在五六十年代,國內大規模修建水庫,出現了很多移民人口。

規模小的水庫基本是本鎮、本縣遷移,有些規模大的,甚至會跨省遷移。

陳家祖籍的村子恰好就建了水庫,全族搬遷。

陳川爺爺一杯有五姐妹,其中兩人在戰爭中打仗犧牲,剩下三人,一個是大姑奶奶,一個是三爺爺和自己爺爺。

陳川爺爺在兄弟姐妹中最小,如今還健在。

陳川爺爺一共四個子女,兩男兩女,陳祥海是最大的,當年搬遷的時候陳祥海十八歲,最小的叔叔還在讀書,因為有個機會搬到縣城邊上,但只能來一個人,就讓陳祥海來了。

爺爺則帶著兩個姑姑和一個叔叔搬遷去了其他地方,那地方條件沒有陳川他們這邊好,如今兩個姑姑都已經出嫁,小叔也已經成家,負責照顧爺爺。

三爺爺和也帶著他們一家搬遷了,距離爺爺家不算遠,隔了幾個村子。

整個陳家幾乎都因為那次搬遷分佈在了不同村子。

早上五點,外面還沒天亮,已經有人放鞭炮開始吃早飯。

陳川一家人也已經準備好,趙紅梅催促道:“快去放炮仗,吃了飯就要去拜年了.”

陳川立刻起身,順手抓了一塊羊肉塞嘴裡:“我去放!”

一家人吃過飯收拾好已經是,陳祥海用扁擔挑著拜年的東西,其他人或提或背了一些禮物。

現在交通不便,大年初一沒有車,只能走路。

中午十一點,陳家人總算到地方了,村裡人對他們並不熟只大概知道他們是誰家的親戚,一路過來偶爾有人會拜個年,大家客套兩句。

陳家老爺子叫陳書福,年近古稀,早年也打過仗,身上雖然有不少舊傷,但身子骨還是很硬朗,加上能吃苦,整個人看上去特別有精神。

老爺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就在門口等著,看到陳川一家人立刻就進屋準備茶水。

陳川對爺爺其實更多的是敬佩,畢竟老爺子打過仗,雖然看著跟普通老頭差不多,但他平時表現出來的堅韌不得不讓人敬佩。

“爸,給您拜年.”

“爺爺,給您拜年啦!”

陳書福笑得合不攏嘴,因為常年沒有口腔護理,一笑就露出的卻了的好幾顆牙。

“好好好,快進屋烤火,給你們倒好茶水了.”

進屋後,陳書福又拿出用紅紙包好的“紅包”。

趙紅梅把帶來拜年的禮物拿了出來:“爸,今年您去我們那住吧?”

陳祥海一直想把陳書福接過去住,奈何陳書福這人很固執,只要自己能動,絕不會麻煩子女。

陳川小叔陳祥民也建了房子,陳書福就是不願意過去住,自己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

也正因為如此,陳家人的關係其實都還不錯。

陳川奶奶過世早,五十多就走了。

老爺子自己不怎麼花錢,種的東西,養的東西,除了自己吃的,其他都給小叔家了。

老爺子的地不算少,他幹活又拼,幾乎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

雖然陳川小嬸厲害,也知道自家佔便宜了,老爺子其他子女除了過節,所以對老爺子還挺好。

陳書福笑著說道:“不去給你們添麻煩了,家裡的活也多,走不開.”

陳川說道:“爺爺,最近我們在做生意,有點忙不過來,您過去也能幫我們些忙.”

陳林趕忙說道:“是呀!爺爺,我們家現在養了很多雞,還賣餅乾,您去看看.”

老爺子真去了,他自己可能停不下來,但陳川他們也不可能讓他做太多事,肯定要比在這輕鬆多了。

老爺子對這其實也沒有什麼歸屬感,他出生的地方已經成了水庫,在這生活二十多年,對他來說終究不是生他養他的那個村子了。

陳書福聽兩孫子這麼一說,也有了些興趣:“你們什麼時候做的啊?小川不是在供銷社上班麼?”

現在想來,陳川也覺得自己當時有點魯莽了,大概把之前的事全部講了一次。

陳書福聽到他們現在有大大小小有六百多隻雞時也吃了一驚,這可都是錢啊!不過養殖的話,疾病不好控制,只要還沒賣出去,就有可能虧。

而且養殖不對於銷路也特別依賴,養好了賣不出去,你多養一天就多虧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