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9章 不好意思,又早一步

此時正值夏天,月球上是有人的。

韋旭航和錢飛作為這次登月的宇航員,已經在月球上了。

這次他們計劃在月球上呆滿整整十天。

這也是自錢飛患病康復後,他的首次登月。

當踏上月球土壤後,過往經歷的種種艱難險阻都不值一提。

今朝放蕩思無涯,昔日齷齪不足誇。

這次他們的任務繁重,因為要建月球超算的緣故,他們一方面需要在沙克爾頓完成初步的選址。

這個選址會先建實驗室,用於前期實驗,實驗順利後再擴建成真正的計算中心。

其次是月-地通訊的測試,前面有提到,華國航天早就發射了鵲橋中繼通訊衛星,用於確保航天器在跨越月球背面的時候依然能和地球的控制中心保持通訊。

這次要對走鵲橋中繼通訊衛星通訊網路的通訊效果、資料傳輸質量等等做測試,做了測試之後,要制定下一步的計劃。

華國航天計劃構建一個更加完整的通訊網路,確保地月通訊質量,而不是靠單一衛星。

最後是要探索德格爾拉赫隕石坑。

老美前腳盯上了德格爾拉赫隕石坑,後腳華國人就要去探索。

因為如果要建超導計算中心,那你的月球火箭發射塔就肯定不可能放在同一個地方。

火箭發射本身帶來的震動,有可能會對超導計算產生影響。

這是可能。

超導晶片還沒有造出來,沒人知道它的魯棒性到底如何,是否會受到震動影響。

但他們需要未雨綢繆,需要足夠謹慎。

直線距離僅30公里的兩個隕石坑,反正也要建基地,那把這兩個地方都佔了也挺好。

反正佔一個也是佔,佔兩個也是佔。

所以簡單來說他們這次的時間緊任務重。

“瀉藥,人在月球,剛下飛船,這次在月球的任務繁重,就簡單聊一下我對阿美莉卡萬億美元的看法。

我只想說放馬過來好吧,我們的月球基地已經初見雛形了,老美什麼時候派個宇航員上來,讓我們不孤單好吧。

你們兩個,我們兩個,還能湊一桌麻將。

韋旭航於月球作答”

韋旭航把錢飛喊來,兩人合影留念後,連同剛才語音輸入的那個文字一起透過通訊網路傳回地球,由地球工作人員幫他以阿波羅科技官方賬號在該問題下回復。

來自月球一線的報道,一下就獲得了最高的點贊數,短短一天時間點贊數就破了五萬。

“臥槽有實力就是有底氣啊,放馬過來,說的太瀟灑了。”

“實名制羨慕,我也想去月球,能在月球工作,讓我拿年薪百萬我也願意啊。”

“連吃帶拿上了是吧?”

“沒人羨慕韋旭航嗎?當年第一次登月因為不是登月宇航員,所以逃過一劫,後面隨著第一批燃神和奧爾德林都不可能再登月了,他就穩坐登月首發的寶座,這才一年多時間就已經成為了登月次數最多的地球人,這不是頂級爽文啊?”

“+1,燃神那不是爽文,付出然後才有收穫算什麼爽文,不勞而獲從天而降才是爽文好嗎?”

“這次在月球上要執行什麼任務,有人知道嗎?”

“就是計算中心選址啊,阿波羅科技的官網不是有說嗎?他們這次要收集儘可能多的詳細資料,用於地球分析,包括月震資料、月球風情況、月壤情況等等,總之越詳細越好啦。”

“老實講宇航員這樣說我覺得沒毛病,畢竟他們就是幹活的,自信是好事,但燃神千萬別放鬆警惕,可以在戰術上藐視對手,在戰略上一定要重視對手,畢竟我們這不是在和阿美莉卡競爭,這是在和整個歐美陣營競爭。”

“就是因為和整個歐美陣營競爭才不需要害怕好吧,他們自己就內訌了,這麼多國家,這麼多供應商,nasa還要層層分包,自己不幹活,他們怎麼可能能整合出一個拳頭?

其實我覺得馬斯克的推特說的很有道理,與其把這一萬億美元給nasa,讓nasa來負責分配,還不如把這一萬億全部給spacex,由老馬本人來管,效率要高得多。”

上面是韋旭航回答裡的評論,華國網友突出一個放鬆自信,在這場競爭中,華國已經處於了上風。

阿美莉卡別說月球南極著陸,他們連登月都沒有做到好嗎。

華國網友還是很樂觀的。

有人樂觀,就有人悲觀。

馬斯克就是那個悲觀的人。

他已經公開表態支援象黨,支援大t,在推特上為大t提前搖旗吶喊,各種抨擊驢黨。

也正因如此,白宮的小會,他連沾邊的資格都沒有。

當看到萬億美元太空開發基金到位後,馬斯克的反應用四個字來形容很合適:眼前一黑。

在該計劃出來的當天,他就安排了上了一檔播客類節目。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everyday astronaut,我是主持人蒂姆·多德,自從華國宣佈月球超導計算中心計劃後,我們國家迅速進行了應對,公佈了一則高達一萬億美元的月球開發計劃,被認為是對華國的回應。

我很高興告訴大家,我們今天邀請到了航天領域的大人物,也是我們的老朋友,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來聊聊最近航天領域層出不窮的新聞。”

everyday astronaut是youtube上一個專注於太空探索的頻道,以解釋火箭科學和太空技術而聞名。

馬斯克之前就經常上蒂姆·多德的播客節目。

不止蒂姆·多德,包括lex fridman podcast、munro live、joe rogan experience等等。

和華國創業者喜歡拍抖音宣傳自己不同,阿美莉卡的創業者喜歡錄播客。

這和兩個國家的環境有關,阿美莉卡被譽為汽車上的國家,人人有車,不管是好車還是破破爛爛的二手代步車,總之就是有,所以他們習慣邊開車邊聽播客。

聽播客成為了主流。

華國汽車沒有那麼普及,長影片、短影片才是主流。

所以通勤方式還會影響到網際網路模式。

“大家好,蒂姆,好久不見,能來everyday astronaut和頻道的觀眾朋友們一起聊聊登月,聊聊太空,聊聊最近的新聞,對我而言同樣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我一直認為everyday astronaut的觀眾朋友們,有著很高的科學素養和理性思考能力。”別說什麼馬斯克不知道拍馬屁,他也懂,雖說不如老黃來的那麼自然,他該穿西裝的時候也知道要穿西裝。

“埃隆,第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華國的月球超導計劃?”蒂姆問道。

馬斯克不假思索回答道:“是一個很有想象力的計劃,他們這麼做是為了繞開半導體上的劣勢,希望能夠藉助航天技術來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不得不說,倫道夫·林在這方面的構想很有創意,而且從第一性原理來說,可行性也很高。

至少按照過往他已經做到的事情來看,限制他成功的唯一因素,其實是華國半導體產業的研發能力,他們是否真的能基於低溫超導材料開發出晶片來。

這是最困難的。”

蒂姆好奇道:“其他不困難嗎?我看一些科普類頻道說了很多技術上的難點,像散熱、能源、月震、月塵。”

馬斯克打斷道:“這些都是能解決的。

在可回收火箭和華國製造業的超低成本面前,這些問題解決不算困難。

注意華國可以做的是常態化的往返於月球和地球之間,這點非常非常重要,這是他們能這麼做的根本原因。

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有所謂的登月視窗,都能借助這個登月視窗去月球。

而且隨著登月次數越多,他們在月球上的基礎設施越完善,他們去月球就越容易。

這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散熱、能源、月震、月塵這些問題,都能靠在月球上頻繁的實驗迭代最佳化給解決掉。

所以我們唯一的優勢其實是晶片產業的優勢。

我們在晶片產業,有著絕對的優勢,有著最先進的產業鏈,和華國比,我們有豐富的產業工人、科學家和產能。

當然,我這裡說的我們包括了霓虹高麗這些盟友。

如果我們也要在月球建造超導計算中心的話,這是我們的優勢。

但白宮的計劃裡並沒有說要做這件事,他們只說了要搞月球開發。

如果只是月球開發,只是建造月球基地,和華國競爭的話,我認為我們根本就不必去月球,而是直接去火星,直接開發火星。

這才是更現實的路徑。”

這和馬斯克過去一直以來的論調一致,月球不重要,火星才是關鍵。

“為什麼?過去你來我們的節目,我們都是談論獵鷹九號,談論星艦的最新進展,談論星鏈在戰爭前線起到了什麼作用,我們好像從來沒有談論過去火星的這個話題。

因為在過去,我會覺得這個話題離我們還很遠。

現在,當白宮實打實掏出一萬億美元的今天,我會覺得一萬億美元要是拿來去火星,好像也夠了誒。

我相信很多觀眾也是和我同樣的感受。

所以我想在這裡問一句,為什麼,為什麼你會這樣覺得?”

“因為第一性原理,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我們可以將問題分解為最基本的事實,然後基於這些事實重新構建邏輯推理。

不需要去依賴於類比或傳統假設,從原子級的事實開始推導結論。

直接前往火星比先改造月球作為跳板,要更靠譜、更划算、更合理。月球是分心的事,因為它會分散資源,而不會顯著降低整體難度或成本。

第一點,如果先去月球建立基地作為中轉,我們需要先將大量質量從地球運到月球,包括了燃料生產裝置、棲息地等,這會增加總加速需要的動能需求。

火星大氣稀薄允許入軌時減速,月球表面著陸和起飛都需要純火箭推進。

另外月球的基地還會引入額外的複雜性,包括極具腐蝕性的月球塵埃,完全暴露在輻射範圍內的無大氣環境。

根據我們的計算,直接去火星,比從月球繞路要節約20到30百分點的推進劑需求。

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行星的元素決定了燃料和生命支援系統的潛力。

簡單來說,火星有大氣層,大氣層的95%都是二氧化碳,水冰廣泛存在於地下。

月球的水冰要到月球南極的陰影層去尋找,火星上的水到處都是。

可以直接透過sabatier反應和電解,就地生產甲烷和氧氣作為火箭燃料。

火星土壤包含了鐵和矽,可以用作3d列印,稀薄大氣可以提供輻射保護,可以做一些溫室效應的實驗。

從各個方面來說,火星都幾乎完美,天然就是宇宙給人類社會留的一片新的大陸。

每次我在看火星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太陽系是被精心設計出來,最適合人類發展的環境。

地球完美無缺,我們在地球上發展出了燦爛的文明,火星比地球環境惡劣一點點,這個惡劣恰到好處。

倫道夫說月球是我們走向宇宙的跳板,我的觀點和他不同,我認為火星才是我們前往宇宙的跳板。

當我們充分開發完地球,就可以前往火星,開發改造火星,等到火星的資源被利用完,再把視線投向整個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

這才是合理的發展趨勢。

現在白宮搞什麼月球開發計劃,還要花費一萬億美元,這是徹頭徹尾的錯誤計劃。

我們不應該被拉入到華國的節奏裡。

他們需要靠月球超低溫來視線半導體領域的技術突破,我們需要嗎?

我們不需要,我們現在在半導體領域就是優勢。

這對我們而言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有全球最強的算力。

我們就算在月球建起了月球基地,對我們而言,無非是又一個宇宙奇觀,和阿波羅登月類似,不會對現實產生影響。”

馬斯克說完後,蒂姆問:“所以你認為倫道夫的觀點是錯誤的?”

放之前,馬斯克肯定毫不猶豫地一頓狂噴,你什麼角色?我肯定是對的。

現在嘛,他的說法要柔和很多,既是因為林燃取得的成就,也是因為林燃和燕京方面的緊密合作,這都讓馬斯克變得小心謹慎:

“我們各自提出的方案,都是最適合我們本國的方案。

倫道夫的方案對華國而言恰到好處,他們過去缺乏登月經驗,沒有實現過登月,這次在倫道夫的帶領下一次性完成了載人登月、南極著陸、尋找水冰、常態往返。

這些意味著,他們已經具備開發月球資源的能力。

儘管這樣的開發,是成本大於收益的開發,但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完美的開始。

他們可以基於這個完美的開始,做一些基於月球環境的創新,像現在他們宣佈的月球超導計劃。

這個計劃對華國而言,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又已經有了好的基礎。

我們不一樣,我們的先天環境和華國不一樣,我們去和華國競爭月球的主導權,這本身就不合理。

我們應該做的是把這一萬億美元用於去火星的技術研究,用於火星的開發,這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蒂姆問道:“埃隆,有一種說法認為,華國在月球超導推進的過程中,衍生的研究產物會是下一代半導體的原材料,所以我們不能在這場競賽中落後,我們也應該在月球上有基地,開展月球超導的研究,對於這種說法你怎麼看?”

馬斯克說:“首先這只是一種可能性,在月球可以應用的超導材料在地球的溫度和壓力下是否還會繼續表現出超導性,是否具有實用性,這些是未知數。

我們要為了這個未知數花一萬億美元嗎?

其次就算真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和華國合作?

我一直秉持的觀點都是,我們其實是可以和華國合作。

我們之間沒有根本上的衝突,我們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

阿美莉卡負責科技創新,華國負責生產製造,就像過去我們的合作模式一樣。

如果真的要讓阿美莉卡再次偉大起來,反而是火星殖民計劃能夠撬動投資、就業和資源。

如果華國實現了半導體技術的突破,而阿美莉卡先完成了火星的開發,你可以想想,這個交換,誰更賺?

我們將擁有一整顆新的星球,我們搶先擁有這顆星球,一整顆星球,這不是區區半導體技術可以比的。

在我看來,開發火星要比華國的半導體技術突破來的更快,確定性更高。”

馬斯克沒有把話丟給主持人蒂姆,而是接著說道:

“我認為白宮現在走在錯誤的道路上,而且我們在這個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遠。

被華國拉入到了一個他們擅長定義的戰場。

這一萬億美元,如果花在火星上,帶來的效果和價值會遠大於花在月球上。

我真的很痛心看到這一幕,把大量資源浪費在一件錯誤的事情上,這是一次重大的浪費,是戰略意義上的失誤。

等到白宮和nasa意識到,去月球沒有意義,再想回過頭來採納我的方案,到那個時候,債務高企的阿美莉卡,真的還有輾轉騰挪的財政空間,再拿出一萬億美元來嗎?”

馬斯克語氣悲憤,臉色很不好看。

屬於是敗犬哀嚎了。

很簡單,一萬億美元,史密斯專員們都準備好了,怎麼可能因為你一句話就不推進了?

他全都說錯了。

至於債務高企,再借不就好了?別說一萬億,再掏十萬億出來也不是不可能。

等到大t上臺,他會見到最狂野的勒索,全球巡迴勒索,動輒幾千億美元的勒索,沒錢?不存在的。

和大t的要價比起來,沙爾文要臉多了。

“德格爾拉赫隕石坑作為月球基地候選地點的適宜性評估

報告編號: aer-art-2023-018

提交單位:國家航空航天局

編制單位:航空航天公司,月球探索系統部

日期: 2023年8月1日

分類:非機密——僅供官方使用

摘要

航空航天公司對德格爾拉赫隕石坑(中心座標約88.5°s, 87°w,直徑約32 km)進行了全面的工程和科學適宜性評估,作為nasa artemis計劃下月球基地建立的潛在地點。

該分析基於月球勘測軌道器的資料,包括月球軌道鐳射高度計地形模型、diviner月球輻射計實驗溫度分佈,以及mini-rf雷達成像。

關鍵發現表明,德格爾拉赫隕石坑高度適宜,因為其靠近永久陰影區,潛在含有揮發性資源,坑緣具有近恆定光照用於太陽能發電,且地形相對適合艙外活動和原位資源利用)。

然而,挑戰包括極端熱梯度(psrs內-230°c至坑緣+120°c)和中等坡度風險(平均10-15°)。

與相鄰的沙克爾頓隕石坑相比,德格爾拉赫.”

喬納森看著手裡的報告,裡面的內容太熟悉了,這是他2000年的時候做的報告,這份報告和2000年的時候比起來,裡面就只改了數字。

探測器的精度提升,導致一些資料需要進行修正,但核心內容沒有變的。

就是這麼一份報告,nasa居然花了超過3億美元。

當然,還有另外一份報告,是關於沙克爾頓隕石坑的,那份報告同樣出自他之手,花了八千萬美元,最後nasa沒用上,華國人用上了。

他看完報告,準備提交給nasa方面,作為階段性成果,艾琳娜急匆匆衝進他的辦公室:

“史密斯博士,大事不好!華國這個月的登月,在德格爾拉赫隕石坑著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