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章 番外(2)前世之死

“是從宋言禮被人陷害貪墨軍餉開始講,還是從宋淮之被人攛掇與攝政王對著幹開始講?”宋寅望著蕭御辭臉上精彩紛呈的笑容,竟然還低頭苦思冥想了一番,“要不,還是從宋太后被人汙衊穢亂後宮開始講起吧。”

宋寅說著,一步步朝蕭御辭逼近,竟將他從書桌後的太師椅上一把推了下去。

蕭御辭渾身像是被抽走了力氣,說不出話,也動彈不得,只能眼睜睜看他坐在了自己的位子上。

“攝政王不是一直都很好奇那個孩子的生父是誰嗎?”

宋寅甚至還將腳踩在了蕭御辭的背上,來回碾了數次。

“攝政王覺得,那會是誰的孩子?”

宋寅眼底竟然湧現出了一抹奇異的慈愛光澤:“看你這驚愕的神色,我就知道,你一定猜出來了。”

“那你不妨再猜猜,那孩子的生母又是誰?”

蕭御辭不知為何,忽然聯想起了尹毓秀。

他目眥欲裂地瞪著宋寅,恨不能把眼球都給瞪出來。

宋寅哈哈大笑:“沒錯,孩子確實是我和毓秀所生……可惜,叫我那傻妹妹背鍋了。”

蕭御辭氣得直喘粗氣,卻又無可奈何。

又聽得他得意地開口道:“不光是這個孩子……攝政王恐怕做夢也想不到,連你嘔心瀝血輔佐的那個小皇帝,也是我的兒子!”

蕭御辭難以置信地瞪著他,感覺自己的呼吸越發困難起來。

“不必掙扎了,”宋寅悲憫地看著他,“你得的……跟你那可憐的死鬼皇兄是一種怪病。”

蕭御辭死命咬著牙,心裡的恨已經攢到了極致。

“放心,”宋寅垂首看他,“毓秀對付你們這樣的病頗有心得,一定會讓你安詳地死去。”

他說完這話,御書房北面的書架後忽然出現了一道暗門,尹毓秀千嬌百媚地走了出來。

宋寅看到她,溫柔一笑:“宴席就要開始了,你怎麼來這了?”

尹毓秀見蕭御辭跌坐在地上,又見宋寅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便知道宋寅已經控制住了局面。

“聽說你被攝政王傳召了,哀家放心不下,便過來看看。”

宋寅將她攬在身側,居高臨下地看著蕭御辭:“現在看到了?放心了?”

“真沒想到名滿天下的攝政王竟會如此不堪一擊。”尹毓秀嘖嘖嘆息,“真像條可憐兮兮的狗。”

蕭御辭恨得一口牙都快被咬碎了,卻只能看著這對狗男女在自己跟前耀武揚威。

尹毓秀垂眸看他:“你跟你那短命的皇兄一樣蠢,竟會以為當年救了你的人是哀家?真是可笑。不過託你們的福,哀家這一生才能順風順水,榮寵不盡。說起來,哀家還要謝謝你呢。”

“你知道為何連獅子都忌憚三分的大象,最後會被一隻老鼠咬碎腦子嗎?”宋寅輕輕撥弄著尹毓秀耳邊的髮絲,“因為啊,大象太自以為是了。”

“我們用這頭大象鬥敗了無數獅子,可憐這頭大象死到臨頭才知道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誰。”

兩人說罷,笑著從暗門離開了御書房。

等睚眥發現異樣推門進來時,蕭御辭已經瀕臨絕望。

整個太醫院都對這突如其來的怪病束手無策,抓捕宋寅的海捕文書張貼滿京城的大街小巷,宋寅卻似乎人間蒸發了一般,怎麼也找不見。

沒人知道,他夜夜都留宿在毓秀宮,從旁指點尹毓秀一步步把持朝政。

而蕭御辭,則被迫開始了纏綿病榻的生活。

——與先帝如出一轍。

可怕的是,他只是不能動彈,不能說話,但腦子並沒有壞。

所以剛開始,他每天躺在床上都會把自己氣到內傷。

這個時候,他甚至開始羨慕被尹毓秀和宋寅害死的宋家人。

至少他們死得還算痛快。

在床上躺到第二個月的時候,太皇太后安排了高僧過來為他作法。

他知道自己不過是中了宋寅的暗器,暗器上可能還淬了什麼奇怪的毒,高僧作法並不能起任何作用。

但高僧成日在他床邊誦經,倒確實幫助他平復了自己的心境。

他不可遏制地想起了宋音書。

也漸漸開始學著在心裡默唸經文。

多數都是在為宋音書而念。

想要超度她的亡魂,想要洗滌自己的罪孽,還想要替她求一次重生的機會。

就這樣,從春到夏,從秋到冬。

他在心裡唸了成千上萬次的經文,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彌留之際,他似乎看到了那個有著傾國之姿的女子,身著鳳袍,頭戴鳳冠,款款朝他走來。

“我來帶你離開。”她嗓音柔美,無悲無喜。

他感覺自己終於能動了,身體開始變得無比輕盈。

他激動萬分地從床上爬起來,亦步亦趨地跟在宋音書身後:“怎麼是你來接我的呢?你不是早就……”

宋音書仍舊十分平靜,眼神甚至還有幾分空洞,來來回回只會重複一句話:“我來帶你離開。”

蕭御辭這才意識到這可能並不是真正的宋音書,可能只是她的執念,想來看看毀了自己一生的人,什麼時候死。

“對不起……都是我的錯。”雖然知道對方不會予以回應,蕭御辭還是誠心地表示歉意,“如果有來生,我一定會好好呵護你,不讓你蒙冤受屈。”

宋音書看著他,本就空洞的眼神變得愈發迷濛,良久才又重複了一句:“我來帶你離開。”

“好。”蕭御辭將手交到她手裡,含笑道,“我跟你走。”

宋音書看了看兩人纏握在一處的手,良久才面無表情地移開視線,拉著蕭御辭慢慢往屋外走去。

漆黑一片的夜晚,連月光都像是被黑暗吞噬了一般。

身後的宮殿越來越遠,漸漸開始騷亂,傳來一陣接一陣悲傷的慟哭聲。

這個時代的大梁,接二連三地失去了仁厚愛民的帝王和勤政英明的攝政王,前途就像是此刻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夜。

蕭御辭看著拉住自己的玉手,在心中又默默唸起了經文。

但願一切可以從頭。

但願一切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