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章 家臣

“世人都知道,世家富,可到底怎麼富,都沒個數。”

“現在我們可以利用銀子,代替以往金錢的方式,逼迫世家將錢財擺到明面上。”

“陛下可以釋出一條旨意,言明從今往後,凡大唐之地,只允許使用朝廷新鑄出的錢幣,進行結算,以及購買等。”

“您想想,那些世家,如果還想生活,與外面有接觸,就必須到朝廷的錢莊,更換銀錢。”

說到這,李二迅速明白過來,李勉所講的是什麼。

甚至他想到的更多。

更換銀錢是另一回事,主要是另一個,世傢俬鑄銅錢的作坊,將在這條旨意下,徹底被廢除。

世家肯定會因此,蒙受重大損失。

不過,這裡面有個漏洞,那就是如何才能防止世家仿製。

當李二問出這個問題,李勉笑了。

“陛下,這太簡單了,我們增加防偽就是。”

“比如只鑄造類似於銅錢的銀幣,上面佈置有暗刻或者記號或者花紋,不易讓人仿製。”

“另外就是,對私鑄以立法進行杜絕。朝廷只承認朝廷造出的錢幣。”

李勉這一說,就停不住。

把錢幣立法,不允許私自毀壞,還有鑄幣權等概念,都拋了出來。

越聽,李二的眉頭皺得越緊,眼睛也越來越亮。

若真按李勉說的做,無疑受益最大的是朝廷,最受傷的肯定是世家。

越有錢的世家,受到的傷害越大。

這樣一來,世家會否因為此事而反唐,或者說聯合朝臣反對此事?

這都是李二要考慮的。

這讓他有些遲疑,要不要按李勉說的去做。

“世家如果反對,怎麼辦?”

李勉脫口道:“這個簡單……”

話一出口,李勉就知要遭。

抬頭恰好迎上李二似笑非笑,緊盯著他的雙眼。

那雙眼中綻放出的神光,讓李勉完全不敢直視。

可話已出口,不說又不行,李勉咬咬牙,只好說道:

“陛下,不如我將這些寫出來,用與不用,全憑陛下看過後決斷,如何?”

李二見李勉住口不說,起初有些失望,後面一聽,忙不迭點頭。

寫出來更好,那樣才有時間,算得更準確。

讓世家吃虧的事,他李二當仁不讓。

至於世家會反對,會有辦法的,至少在李勉心裡有辦法。

得想個辦法,讓李勉說出來才行。

李二知道,不能急,萬一引得李勉撂挑子不幹,那就不妙了。

“好,朕給你一月時間,把所思所想都寫下來,交給朕。”

李二站起身,知道他不能再待在李家莊了,該到了回去的時候了。

李二走了,李勉送完李二,便把自已關在書房沒出去。

他在編寫,跟李二說過的錢幣細節。

其實寫出來也簡單,無非是利用“良幣驅逐劣幣”。

出乎李勉意料的,這一寫才知道,好傢伙,竟寫不完。

這一寫就寫了半月,寫了近五萬字,才堪堪寫完。

李勉寫了半月,長孫就在李家莊,待了半月。

直到那本叫“錢幣戰爭”的書寫完,才帶著書回宮。

目送長孫離開的李勉,很懷疑,長孫之所以待在李家莊,目的就是監督李勉。

李家後院,李勉和長樂公主坐在一起聊天。

“麗質,母后都跟你說了什麼?”李勉好奇問。

長樂公主臉色微紅,“沒什麼,都是些女人私密,不適合告知給夫君聽。”

見長樂公主不說,李勉不免要多想。

驀地,李勉想到長孫來時,那時長孫說過的話,瞬間明白過來。

李勉不禁樂了。

娶了公主,還帶售後的,行啊。

李勉嘿嘿一笑,既如此,便不再問。

待到晚上,去試驗一番,便能都知道。

莫名期待是怎麼回事。

當晚,李勉宿在長樂公主屋,果然,那感覺無法形容的舒服。

害的第二天,日上三竿才起。

教了一個,另一個必定也有教,李勉期待起今晚夜宿楊秋兒那了。

不過,忙完李二所要的,大學一事必須該提上日程。

在想成立大學之前,李勉早已想到執行方案,如今不過按章執行。

相比以前,現在李勉能夠呼叫的資源,早已今非昔比。

短短一天,便安排妥當。

“四時,二子,去按我說的辦吧。”

“記住,既然要做就做最好的,用最好的材料,用最好的人工,不要吝嗇。”

兩人連忙應諾。

見安排完,李勉準備回去。

臨出門時,李勉突然回頭,對兩人說道:“家臣一事,安排在這件事後吧。”

說完不再理二人,走了出去。

二人你看我,我看你,半天都沒說話。

“二子哥,公爺的意思是他同意了?”三時一臉興奮。

二子同樣興奮,點頭說:“嗯,公爺確實這麼說。我們倆……守得青山見月明瞭。”

突然,兩人相擁而泣。

自從二子提出來,四人想了很久,沒想到,終於能夠如願以償,成為家臣,近在眼前。

聽著身後的哭聲,李勉搖頭髮出輕笑。

穿越過來,已經六年,李勉自以為已經成功融入大唐,但現在看來仍認識不深。

確實,終究不是土生土長的大唐人,對人的理解認知根本不夠。

家臣是什麼,李勉也是在瞭解到二子有這心時,特意問過師父李靖。

記得當時李靖知道此事,看他的眼神,既羨慕又怪異。

後來問過李德獎才知道,就算他李家的家臣,也只有一位。

何為家臣,在家主不在時,可代家主下決定,指揮安排安裡,可視作半個家主。

收家臣,那是要經歷血誓的,也叫溶血。

古代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血為靈魂凝聚,不可輕失。

可見這一儀式,在古人心中的重要。

李勉對二子三人,成為家臣,並不反對,甚至可說樂見其成。

他不想二子他們,對自已家有什麼貢獻,就算沒有,三人他也會幫其養老。

成為家臣不過換一種方式庇護罷了。

當晚回去後,李勉吃飯時,拉著兩夫人到書房,把這件事告訴了她們。

楊秋兒還好,對這不瞭解,但長樂公主不同,她可是知道很多辛秘。

“恭喜夫君,賀喜夫君,我們李家日後將會越加壯大,越加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