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章 請師傅,十塊一天

“你……哎!”

劉軍不知道應該怎麼繼續勸:“你平時也聽勸的,怎麼這事就鐵了心呢?”

陳川自己心裡清楚,如果不是那一次昏迷,自己應該算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但有了這些經歷,再想讓他安分,思來想去也不甘心。

邁出這一步後,那就絕不回頭,除非頭破血流。

這事不好解釋,跟他們講未來發展趨勢沒有任何作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看法,陳川說未來國營廠會大量倒閉;供銷社的門店將會大規模解體,退居幕後,沒有人會相信他。

越瞭解這個國家的人,越不會相信。

因為現在全國就業都是這些單位在支撐,國營廠大量倒閉,就業怎麼辦?你告訴他們去私營企業上班!誰信?現在一家像樣的私營企業都沒有。

仔細研究整個八十年代就知道,八十年代的很多措施並不是由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

簡單來說就是:下面的人先幹了,上面的人覺得還行,批准繼續幹。

也正因如此,1978年到1994年的發展速度雖然不如1994年以後,但這十六年的發展更加魔幻,更加不可預測。

陳川抽了口煙,笑了笑:“叔,人總得乾點自己想幹的事,對不對?”

“人也要生活!”

劉軍覺得陳川還是太年輕氣盛,不考慮實際情況,憑著一腔熱血做決定。

陳川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叔,你就別勸我了,這幾個月我遇到過不少困難,我爹不支援,到現在依然看到我就罵;雞苗大量死亡,現在還剩一半不到;銷售渠道還沒解決.”

“這任何一個困難都比你們勸更有教育意義,我依然沒有改變主意.”

劉軍想想也是,長長嘆了口氣:“不勸你了,這次你來找我肯定有事,說吧!”

陳川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自己這麼長時間也沒來看過,一來就是有事相求。

“現在不好意思了?”

劉軍畢竟是個領導,還是有些察言觀色的眼力的,雖然拿不準陳川的內心,但他一些情緒波動還是能看在眼裡。

陳川“嘿嘿”尷尬笑了笑:“叔,我們供銷社的餅乾全是縣餅乾廠供應的.”

“您能不能幫個忙,把縣餅乾廠的管理層引薦幾個給我?”

劉軍看著陳川:“你想做什麼?”

“我想學做餅乾的繼續,又不認識老師傅,所以……想請您幫幫忙.”

陳川說道。

劉軍沉吟了片刻:“我說,你養殖都沒搞清楚,又想去搞餅乾?”

陳川解釋道:“養殖週期太長,最快也要五個月才能出欄,餅乾只要學到技術,見效快.”

“快要撐不住了,想要找新路子賺錢?”

劉軍試探著問道。

陳川搖頭:“倒也不是,我哥答應跟我一起做。

養殖搞好了,一年賺個千把塊錢問題不大,我覺得有點太慢.”

“現在我們兄弟兩人幹,人手上也忙得過來,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另外找點路子,看看能不能賺點.”

劉軍也沒繼續追問,想了一下,說道:“你要的師傅我幫你找,你應該懂行情,請個師傅出去不便宜.”

“一天十塊錢,師傅休息的時候過來教我們就行,絕不耽誤師傅正常上班.”

陳川立刻開出條件。

十塊錢一天已經是“天價”,他給趙正海一天才八毛、一塊。

可要請國營廠的師傅,這個價格並不算高。

有些發展重資產的集體企業,比如鋼鐵行業、加工較為精密的零部件,請一個師傅過來,一天幾十甚至上百,而且他們請師傅可能不是本地請,而是請外地一些大企業的專家,包接包送,好吃好喝供著。

當然,做餅乾的技術人員,頂多也就是個“師傅”,人家那種技術人員已經可以叫“工程師”,技術含量就不一樣,價錢肯定也會有區別。

劉軍也略有些驚訝:“你倒是捨得!師傅的事這兩天給你訊息.”

他原本以為陳川來找自己,就是想拖自己的關係找個師傅,順便也能省點錢。

他好歹也是供銷社主任,面子還是有的,不說免費,別人十塊錢一天,他出面五塊甚至三塊錢一天也能請到。

沒想到陳川直接給了正常的市場價。

陳川找劉軍就是想快一點,如果不趕時間的話,他自己想點辦法,也能聯絡到師傅。

這已經是農曆九月快十月,馬上就要過年。

如果能趕在過年前讓餅乾上市,肯定能大賺一筆。

如今的年味特別濃,不少人提前大半個月,甚至提前一個多月就會開始準備年貨。

餅乾這東西在過年也會暢銷一段時間。

“我想在過年之前把這事給做好.”

陳川說道。

這事沒有什麼好瞞的。

劉軍剛才還真沒有考慮到這個,光想陳川的事去了,聽了這話,頗為認可:“也對,還有兩個月過年,你要是在過年之前做出來,確實能賺一些.”

“那我今天下午就去一趟餅乾廠,儘量今天幫你把這事給敲定,最遲明天下午.”

陳川大喜:“謝謝軍叔.”

劉軍擺擺手:“謝我就不用了,別跟你爸說我幫了你,要不然的話,他又要來找我嘮叨.”

陳川“嘿嘿”笑著點頭:“知道,改天有時間我陪您喝兩杯.”

劉軍叮囑道:“以後少喝酒,我聽你爸說你陪畜牧站幾個領導喝酒,那些人個個都是酒桶,你喝不過他們.”

陳川苦笑:“我也不想喝!”

“也是!找他們辦事,不喝幾頓可難得很.”

劉軍雖然只是供銷社的主任,但對這些門路清楚得很:“算了,你先回去吧!我等會就去餅乾廠走一趟,明天下午你來一趟.”

“好嘞!辛苦軍叔了.”

陳川笑嘻嘻起身離開。

看著陳川的背影,劉軍輕輕嘆了口氣,也不知道自己幫這侄兒是對是錯。

現在這情況還不明朗,陳川一頭紮下去經商,在劉軍看來不算好機會。

就算真要做,也應該晚幾年,等形勢明朗了再說。

劉軍是供銷社體系的,對市場比較敏感,他很清楚,現在的個體戶成不了氣候。

雖然這是主觀判斷,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現在居民購買商品的主要途徑還是供銷社,供銷社買不到,或者手裡沒票才會去外面買。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個體戶手裡可以賒賬,供銷社不可以,從事零售的個體戶,尤其是有攤位或店面的定點銷售,客戶大多是固定的,手裡肯定會有一大堆賒賬。

即便是不從事銷售,而是從事生產的個體戶,也都是一些不起眼的行業。

說得好聽一點,個體戶是作為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的一個補充。

說得不好聽,個體戶就是幹國營企業和集體企業不願意乾的髒活累活。

國營企業鄙視集體企業,集體企業看不起個體戶,這是整個八十年代都存在的鄙視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