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錢同志,聽了你的描繪,我都能想象那美好景象!”張市長由衷感嘆。
何止張市長,洛桑、萬部長、莫廠長又何嘗不是?
想想這樣富饒美麗的地方,生長出這麼多的果蔬,誰會不愛呢?
“只要我們一起努力,相信下半年就能吃上蔬菜,西瓜和草莓!”錢多多再下一記猛藥。
“下半年就能吃上西瓜、草莓?”張市長眼睛瞪得老大。
“當然,抓緊時間肯定來得及!”錢多多點點頭。
萬部長老神在在,這些昨晚聽錢多多吹過,這會兒已經很淡定。
“那個,錢同志!”莫鋼海忍不住插話,“你說的西瓜、草莓種子在哪裡?能不能賣一些給我們?”
莫鋼海眼神懇切。
家屬院裡好多孩子,上來連蔬菜都難吃到,更別說水果!
聽這位錢同志的意思,應該帶了西瓜、草莓種子的。
西瓜在內地都很金貴,更別說沒聽過的草莓,可是莫鋼海還是想爭取一下,大人可以不吃,孩子們吃上也好。
“別急,你們先把大棚建起來,另外還需要派人來學習如何育苗、種植,不然給了你們種子也種不出來。”錢多多型度和藹。
軍屬裡有孩子,援建人員裡也有孩子,都是為人父母,自己吃得苦,卻看不得孩子跟著受苦,錢多多理解莫鋼海的心。
“真的?我們可以派人來學?”莫鋼海激動壞了。
剛才不藏私的教了那麼多,莫鋼海都已經感激不盡,這會兒還同意讓人來學,莫鋼海深受感動。
人家這覺悟,這氣度、這格局,哪裡是自己能比的?
“當然,如果有其他想學的,都歡迎,我們找個地方統一授課,農科院的專家親自講解。”
“太好了!太好了!”莫鋼海有些語無倫次。
“要不到我們市政府的小禮堂講課吧!”張市長主動提出。
農科院的專家耶!正好把郎薩目前能召集來聽課的都弄來,以後到下面各縣傳授。
“行!那就有勞張市長了!”
莫鋼海忙告辭,回去安排人手學習,以及召開廠部會議商討建大棚的事兒。
錢多多與張市長、洛桑到辦公室洽談合作事宜。
郎薩比臨芝大,財力雄厚,建蔬菜基地簡單多了,很快談妥。
基地選址緊挨著軍區的蔬菜大棚,也是總規劃三百畝,按一二三期分期建設,力爭在十月份前二期也投入使用。
這樣年底的時候,蔬菜能基本滿足市區居民。
依然是錢多多承包,免三年租金。
不過這裡沒有農科院的免費化肥和種子,算起來成本要高些。
合同很快簽署,錢多多還需要儘快落實人手、種子、化肥。
種子、化肥由朗薩市出面調配,錢由錢多多出。
因為啟動資金不多,第一批的種子、化肥錢可以延後兩個月支付。
錢多多往回給大哥打電話,除了要人手,還借錢。
錢老大二話不說,很快匯來一萬塊錢,是自己的和錢媽媽的。
錢老大跟縣裡談成建勞務輸出公司。
一聽這裡急需人手,剛搭建起的班子成員風風火火四處招人。
溪縣各鄉的剩餘勞動力都得到訊息,紛紛湧向勞務公司報名。
然後錢老大挑選出中意的人手,送到錦城辦事處,搭順風車上高原。
落選的人也沒誰鬧,因為錢多多給大哥說了,後面還有需要,讓其他人不要著急。
錢多多忙的時候,楊老、唐老他們也忙得不可開交。
市府小禮堂坐的滿滿當當,有近三百號人,授課都得用麥克風。
講授了各種蔬菜的種植技術,西瓜、草莓的催芽、育苗、種植,以及自制肥料等等。
沒想到這裡的人實在多,帶的西瓜、草莓種子只給了莫廠長一點兒,沒敢再分,還要給喜卡孜留著。
允諾其他援建單位下次郵過來再給,其他人雖然惋惜,也沒誰覺得不滿。
軍區的大棚很快建成,並將育好的苗種上。
緊接著郎薩的蔬菜基地動工,施工人員還是軍區的基建戰士。
沒辦法,這裡的建設指望不了當地的牧民,也沒有專門的基建公司,這麼大的專案要儘快啟動, 只能找軍區的基建隊。
錢老三、錢老五帶著十幾個莊稼漢累得要死,一期一百畝地現墾出來,還要翻曬,殺菌消毒,起壟,那個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
每個人的手都起了泡,依然進度緩慢。
錢多多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跑去找張市長,問有沒有拖拉機,不行的話犛牛耕地也行。
“拖拉機?有啊!誰要?”張市長問。
“基地人手不夠,一鋤頭一鋤頭挖的話太慢,而且吃不消。”
“你那邊有沒有會開拖拉機的?還是我這裡派人?”
“我這邊有,一會兒我叫人來開。”錢多多說完跑了。
四哥會開拖拉機,其他幾個哥哥看也看會了。
錢老五來開的,加滿柴油,突突突開出農機大院。
“小妹,早知道有這玩意,咱們還累死累活幹嘛?”錢老五開著拖拉機大聲道。
“我也沒想到這裡有拖拉機!”錢多多扮個鬼臉。
害得大家這些天手上全是水泡,自己思慮不周,專案上馬又倉促。
“這些天的工資給許大哥他們算兩塊錢一天!”錢多多對五哥道。
“用不著!也就幾天而已,農村秋收的時候比這累得多!”錢老五不在意道。
“行了,五哥,人家跟著出來是為了掙錢,哪能跟在家時相比?”錢多多勸道,“反正只有幾天,多不了幾塊錢,他們拿著也高興!”
“你呀!不把錢當錢!”錢老五替妹妹心疼,奈何妹妹指縫寬,愛漏財。
“五哥,我知道你是為了,但是你也想想,要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行嗎?”
“行了,說不過你!”錢老五懶得跟妹妹爭。
有了拖拉機,輕省多了。
錢老五開著拖拉機起早貪黑,一週時間耕出三百畝地,錢老三帶著人隨後細細整理土壤。
得虧這裡是草原,一馬平川,又是種菜,地不需要深耕。
每天基地周邊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看著地一天一個樣,幾天後大棚跟著立起來,郎薩市的人們有種時光飛逝的感覺。
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日新月異。
折騰了一個月,總算把一切理順。
“哎呀,看看,這才多久,這裡就完全變了個樣子!”
郎薩市委一幫人參觀著嶄新的大棚,看著大棚裡嫩綠的秧苗,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