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章 名聲

“嘿嘿,覃老,您老身體還好呀。”

裡面的小辦公室裡,李勉打起精神,露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好得很,至少在沒被你氣死之前,不會死。”

覃參翻起白眼,嗆道。

李勉權當沒看見,繼續討好說:“您老身體好,比什麼都強,學生們還指望著您呢。”

“少來,你是校長還是我是,我一老頭,整天幫你管這學校,你也好意思。”

“老?怎麼可能,誰說您老,我跟誰急。明明是中年大小夥,哪老了。”

“少拍馬屁,跟我解釋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出題?原因是什麼?”

嘴裡就少拍他馬屁,臉上笑容卻止不住的溢位來。

明明口是心非。

李勉暗自撇了撇嘴。

“解釋,我現在就解釋。”

“這些考題,真不難,都是在教材內的。”

“我只是把它們做了變通。只要學生注意審題,不會有問題的。”

覃參一回味,還真是。

不對,我怎麼被這小子給繞進去了。

當下大喝道:“你小子還狡辯,這哪是變通,分明是把學生們往死裡逼呀。”

“有你這麼出題,這麼害自已學生的嗎!”

李勉沒說話,心下不以為然。

你不逼,怎麼知道學生們會做不出。

人不逼不成器。

這可是人生信條。

覃參見李勉不說話,大聲說:“你確定要這麼出?”

“嗯,確定,反正現在改,已來不及了,覃老,不如試試看,怎麼樣?”

“行,只能這樣了,臨時去改,也來不及了。”說完,瞪了一眼李勉,“我就是瞎,才上了你的當。早知如此,當初就不應該答應把出題交給你。”

事情就此過去,李勉鬆了口氣。

他還真怕這位開罵,到時難受的就是自已。

現在挺好,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成功過關。

算算時間,考試快要開始了。

“走吧,我們出去監考。”

覃參帶著李勉,從辦公室出來。

房間裡的人,都已經出去了,去做考前準備。

教室前面的操場上,放著六十五張桌椅,相隔一米,被設定成了露天考場。

學生們已經就位,只待開考。

見兩人出來,有一人上前,對兩人稟告道:

“校長,覃老,準備好了,是不是可以開始?”

“開始吧。”李勉揮手,示意讓他們把試卷發下去。

一份份帶著油墨的試卷,被分發到每個學生手上。

剎那間,操場上驚呼之聲不斷響起。

“啊,這麼難呀。”

“這也太難了,這是想讓我們考零蛋嗎?”

李勉眉頭一挑,雙手抬起下壓,瞬間操場上,變得鴉雀無聲。

“吵什麼吵,注意考場紀律,再吵,全部零蛋。”

學生們嚇得噤聲。

“今天要考三場,上午兩場,下午一場,每場考試一個時辰,計時開始。”

有先生,把最前面桌上的一個沙漏,倒了過來。

沙子順著中間頸部下落。

考試開始。

“覃老,您坐著,我去轉轉。”

搬來把椅子,安排覃參坐下,李勉揹著手,開始巡考。

現場靜寂,只有偶爾的鳥叫聲響起。

知道今天學校考試,路過學校的莊戶們,全都放輕了腳步。

偶爾望向學校的目光裡,都帶著殷切的希望。

能讀書,就是希望。

去考科舉,或者去當賬房,也比在地裡刨土要強。

人不怕累,不怕苦,就怕沒希望。

而學校就是他們的希望。

是李家莊的未來。

李勉走走停停,時而停在學生身後看看。

每當李勉停在身邊,學生們就緊張到不行。

有人手腳發顫,有人身體冰雕般頓住。

紛紛感到壓力山大。

很快,覃參發現了這點,大聲朝李勉招手:“李勉,過來。”

“覃老,怎麼了?”李勉出了考場,走到覃參身邊。

覃參指了指椅子,“坐下,別去搗亂。”

李勉大為不忿,什麼叫搗亂。

剛想反駁,迎上覃參嚴厲的瞪眼,識相地果斷閉嘴。

期期艾艾坐下,李勉開始左顧右盼,像屁股底下裝了發條,停不住。

像極了被罰的小學生。

“聽人說,顏老今天找你了?”

李勉驚訝的看了眼覃參,點頭道:“是。”

“他評價你,未來的大儒,也是真的?”

這過分了,如果不是知道,這時代沒監控,李勉還以為自已被監聽。

上午才發生的事,怎麼就這麼快,被覃老知道了。

“少那一副驚訝的樣,我是聽孔穎達說的。”

見李勉這樣,覃參怎會不知道他心裡的想法,沒好氣地解釋道。

哦,孔穎達說的,那沒事了。

這老小子,就是藏不住事。

什麼都往外說。

“他的意思,我明白,無非是想讓我就此,為你造勢。”

“造勢?什麼意思?”李勉愕然。

覃參搖搖頭,道:“你以為,他告訴我顏老的評價,是隨意說的?”

“怎麼可能,當然不是。”

“孔穎達不是碎嘴的人,沒經你同意,怎麼會往外說。”

“他的意思,是想為你造勢,提升你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

“大儒是什麼,不是學問好,就能稱作大儒的。”

“得讀書人承認,要是他們不承認,你也不能算大儒。”

李勉恍然點頭。

其實從剛才開始,李勉就想到了,孔穎達打的什麼主意。

無非是想借顏老之口,給李勉傳名聲。

為將來李勉成為大儒鋪路。

可李勉,真不想成為什麼大儒。

從始至終,李勉想的,無非是安身立命之後,給百姓們謀生存之路。

無論是曲轅犁,還是稻種,都是這個目的。

大儒是什麼,除了名聲,與百姓何益。

百姓們講什麼,無非就是衣食住行,食在第一位。

李勉從未想過,自已成為什麼大儒。

顯然,其它人不這麼想。

不但孔穎達不這麼想,包括覃參,包括學校裡的先生,甚至是李二,都不這麼想。

就拿李二來說,皇家需要出大儒,藉此鞏固他李家的統治。

同時,也是為皇家賺取名聲。

李勉成大儒,獲利最大的,便是皇家。

誰讓現在的李勉,已經是皇家的女婿。

往外說,也是皇家中人。

雙方於是一拍即合,齊力要把李勉推上大儒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