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戲志才絕唱。
頓時那屬於戲志才的精神力爆發了出來,瞬間改變了天地之間的顏色,本來還晴朗無比的天氣瞬間就開始颳起了狂風,甚至是刮計程車兵們的盔甲亂響。
這一刻擁有龐大精神力的戲志才感受到了一位故人,好熟悉啊,真的好熟悉啊,是她嗎?真的是她。戲志才清晰的感覺到了她的存在,原來是這樣,原來這就是李儒的計謀啊,可惜你的如意算盤要落空了。
戲志才試著用精神力去觸碰她的精神力,可是想了想自己還是放棄了,原來自己從頭到尾都沒有改變過,一直都是這樣。
不過這一次戲志才終於放下了心來,她沒死就好,沒死就好,反正自己要走了沒必要再去和她扯上太多的因果了,這對她並不好,也許她已經忘了自己吧,不過忘了最好,記得自己有什麼用?自己能幫她什麼?什麼都幫不了罷了,既然這樣就讓自己徹底隱藏起來吧,見一個將死之人一點用都沒有。
那一日戲志才迸發出來了所有的精神力,曹操趁亂也跑了出去,畢竟現在的徐榮完全沒有心思管曹操了,李儒也是這樣,畢竟自己算計了這麼久甚至連弘農王都殺了,甚至都把戲志才引出來了結果他要送死了?為什麼啊?那自己這一切豈不是白做了?這戲志才腦子沒毛病吧,李儒被戲志才搞的都有些懷疑人生了,畢竟這種人生滑鐵盧還是第一次。
不過李儒還沒有放棄徹底榨乾戲志才的機會,既然戲志才的精神力爆發了那麼肯定就能感應到她的存在,雖然他可能不會趕盡殺絕了,但肯定得發洩發洩,自己得找個替死鬼跟他幹一波。
隨後他就把目光看向了徐榮,經過李儒的一番忽悠徐榮終於被他給忽悠瘸了。
他成功的騙的徐榮去開啟‘明神’了。
就這樣李儒藉著徐榮的‘明神’用了接近十萬的軍隊來對付一個戲志才,可以說是給滿了戲志才排面。
戲志才到最後也便放棄了沒必要跟李儒死磕到底,看看他到底想要說些什麼吧。
“戲志才,你現在應該明白了我的意思,其實我沒有想要這樣的,你知道嗎?在我的計劃裡結局不應該是這樣的。”李儒跟戲志才解釋道。
“我已經知道了,沒想到啊,不過我並不後悔,這與我曾經的計劃本就沒有相差太多,只不過就是將時間提前了一點罷了,影響不大,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辦法看到小奉孝長大了,真想看到他能獨當一面啊。”戲志才有些感慨的說道。
“你想再去見見她嗎?她應該還是想見你的,我覺得她不會忘了你,這我算是給你的補償吧。”李儒有些抱歉的說道。
“見她就算了吧,我一直都是那樣,現在的我和過去的我到底有什麼區別?還要再讓她失望一次嗎?沒必要了,不過在我走後你能把這個給她嗎?”戲志才說罷就拿出來了一直放在自己的身邊的油紙傘遞給了李儒。
“當然可以,反正都是補償這個也一樣了。”李儒撐了撐手錶示無所謂。
“那多謝了,不過在你說出記得問題之前能答應我一個要求嗎?這個不會危害你的利益的。”戲志才說出了自己的要求。
“當然可以,畢竟我好像虧的你有點多。”李儒表示同意。
“當屬於我的‘光芒’亮起時或者當屬於你的‘光芒’亮起能將你的精神力注入這裡面嗎?”戲志才說完就遞出來了一個迷你的小傘並繼續說道:“時間匆忙只能做到這麼大了。”
“......其實我並沒有被‘青睞’。”李儒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其實李儒在涼州學院有一個怪稱那就是‘凡人’,不知道為什麼他似乎被詛咒了一樣不能獲得各種‘青睞’甚至當有一次‘青睞’降臨時被逼退了回去,從那之後李儒就被那裡的人稱之為‘凡人’。
“那就將他交給你覺得可以託付的人吧。”戲志才表示這並沒有什麼。
“好。”李儒表示同意了。
後來李儒將他的問題交給了戲志才,戲志才也給了他一份滿意的答案,並提出來放出來荀攸,反正現在的荀攸和他們已經不是一路人了,李儒並沒有過多的挽留就把荀攸送走了。
最後戲志才將荀攸留給了曹操便離開了,去到了人早晚都回去的地方,永遠的離開了,但他的精神力會一直存在,存在於荀彧與郭嘉的身上。
不過荀彧在看到戲志才死後精神更加的失控了,之後應該都是後話了。
唐姬後來還是回到了潁川書院,在那裡當起了教書先生,畢竟現在她的地位是弘農王王妃。
直到又有一天之前唐姬讓了一位小男孩來學院裡讀書,在後來小男孩在荒廢的寺廟裡遇到了唐姬。
“先生,先生您怎麼又在這裡啊?”那位小男孩說道。
“你怎麼來了?”唐姬問道。
“我在這裡路過經常能看到先生在這裡,先生是在等誰嗎?”小男孩說道。
“是啊,我在等一個人,他欠我一句話。”唐姬低了低頭似乎在回憶些什麼。
“什麼話啊?”小男孩說道。
唐姬並沒有繼續說下去只是在心裡默默的想了想,他欠我一句:‘我愛你。’
就這樣戲志才的故事結束了,亂世真正的開始了,曹操逃回去之後在軍營帳內發洩著自己的憤怒。
不過在這之後曹操的陣營裡成功的加入了兩位一位荀彧,一位荀攸。
不過遠在潁川書院的程昱也準備好了行囊,畢竟屬於戲志才的沖天‘光芒’響徹雲霄,這條路也徹底已經開始了,他要去看看戲志才看中的主公是什麼樣的,到底值不值得自己去輔佐。
遠在長安的董卓也已經被世家大族腐蝕的差不多了,李儒仍然不死心,畢竟在他的心裡董卓就是他的‘光芒’救了他一生的‘光芒’。
每個人都開始走上了自己的道路,每個人都在砥礪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