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 章 王府小會

“豬哥,湖廣都指揮使誰啊?”

南征京師精銳不會盡出,還需抽調地方府兵,湖廣都司便是首選。

“江夏侯周德興。”

朱棡脫口而出,對各省都司的都指揮使瞭如指掌。

“嗯?這名怎麼有點耳熟……哦,是他啊!”

明已耳熟是因為周德興的兒子比較有名。一個為愛賭上全家的勇士,最終賠的精光。

“小弟,你知道他?”

明已的反應讓朱棡疑惑。明已笑著解釋道:

“嗯,我知道他有一個孝順兒子。喜歡點全家捅。好了,不說這個,豬哥,湖廣都司比起邊軍如何?”

“小弟,你要那些垛集軍幹嘛?不耽誤功夫嘛!你要用兵,當然是用三哥的親衛軍啊!都是見過血的好兒郎!保證好使!

要是嫌少,讓我老丈人也出把力。你放心,都是和韃子交過手的廝殺漢!誰要是拖了後腿,本王先砍了他……”

大明軍隊的兵員構成主要分兩種,一是跟老朱打天下的從徵軍,也是戰力最強悍的。其中精銳留守京師,餘者分配邊軍和藩王衛隊。

第二種是投降的歸附軍、發配從軍的犯人和垛集軍。戰鬥力遠不及開國之兵,多是鎮守地方和補充邊軍缺額。

垛集軍是軍伍缺額時,民戶補充軍伍的一種辦法。朝廷頒行《垛集令》,也是兵員的主要徵集方式。

垛集令的規定,民三戶為一單位,其中一戶稱正戶,出兵丁,其餘為貼戶。正軍死,貼戶丁補。

軍民嚴格分籍。當兵入軍籍,稱軍戶,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優免一丁差徭,身份和經濟地位都與民戶不同。

軍戶固定承擔兵役,父死子繼,世代為兵,並隨軍屯戍,住在指定衛所。

朱棡是戍邊藩王,他的親軍是京師撥付的從徵軍,驍勇善戰,都是見過血的。

他老丈人是太原都指揮使謝成,太原都司鎮守邊塞,自然也是常年廝殺的好手。

“行了,你就別指望了,這次不會帶你的,你踏實修你的鐵路得了。你的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鐵路銀行知道不?”

明已打斷了朱棡自吹自擂。他不會抽調北方兵馬,避免出現水土不服出現非戰鬥減員。

“小弟,咱們可是…”

“滾,那是高原不是草原!你別想了。最多讓你出出主意,過過癮得了。好了,你也回去吧!”

明已將話口咬死,絕了朱棡的心思。在他眼裡,朱棡負責的事遠比戰事重要。

他也不會拿士兵犯險。歷來中原對南詔地區掌控薄弱,離不開高原反應和瘴氣這兩個幫兇從中作梗。

隨著中南兩地人民不斷交融,不斷開發使得瘴氣消散。元朝便打下了雲南,雖沒有實際掌控,卻為大明探清了道路。

時代和明已都選擇了大明,合該大明一統!

“高原怎麼了?是原就歸本王管!是原就是本王的牧馬之地!本王的青驄正想換換口味呢……”

在朱棡眼裡,草原,高原,太原都一樣。明已見朱棡吹牛逼,沒好氣的說道。

“中原也該歸你管嗎?華北平原也是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也是原,你去謹身殿放個馬試試?”

朱棡聞言,豪氣頓消。掃了一眼王佐、李雲舟以及沈家父子。才小聲的說道。

“那是父皇和大哥的!不也是我家的嘛!一家人分什麼彼此啊。”

“呵呵,你倒是挺會想!好了,這事沒得商量。沒事你就回去吧。王哥,你什麼時候走啊?”

明已笑了笑,不再搭理朱棡,轉頭問起了王佐。朱棡老實的坐在旁邊,想著等人都走了,再給明已洗腦。

“回王爺,正月十七。”

“挺好,還能吃碗元宵。去了北地好好表現。吳大人在北地呆不久,他的位置遲早是你的,封疆大吏指日可待。

王哥,你可是前途無量啊!說不準還能留名青史呢!你可得上點心。”

明已真心稱讚,也非虛言。他能預見東北的前景和潛力。

如今的大明,開發東北並非是傾全國之力輸血供養,而是取四海之財。

老朱吞下了明已畫的大餅,對東北也是十分重視。朝廷給予政策支援,免稅三年。賦予開海通商的權利。

沒有百姓的東北,便如無根之水,長久不了的。因此,老朱下令遷北平百姓出關,促進民間交流融合。只要在黑土地上種下了種子,那收穫必然滿滿!

皇家商會也會竭力幫扶,給予最大的支援,保障民生需求。商貿通了,那東北繁華也就不遠了。

若進展順利,不需五年,東北農耕商貿並舉,必能煥然一新。下一個五年打通遼西走廊鐵路。又該是何種光景?

朝廷治理地方,恢復民生,除了撥款就是撥物。屬於授人魚,遠不如商會授人以漁。

開發東北,朝廷只需投入人力和政策,維持一個穩定的環境。不損國力便會得到一塊富饒之地。

商會也不會輸血供養,這是一筆長遠的投資,見效快慢而已。商會的宗旨便是為大明服務,為國獲利即使虧損也是值得的。

且有明已和沈秀在的商會,虧損是不可能的。最多墊資一年,便可獲利。

朝堂智慧明已可能玩不過百官。玩商業,在這個商業不興的時代,明已能玩哭他們,沈秀都得靠邊站。

如今商會的生意頂著皇家的名頭,性質更傾向於壟斷資本。內掌大明,外通四海。以商會的財力,砸也能砸出一個富饒的東北。至於虧損,自有海外諸國承擔。

王佐的前途可以預見,五年換一個三省封疆大吏!不說是祖墳冒青煙,那也是青煙冒祖墳啊。

“多謝王爺吉言,下官深知此次赴任責任重大。定當竭盡全力,治理好一方水土,為百姓謀福祉,為朝廷盡忠。不負王爺信任。”

王佐拱手一禮,他其實是不願意去的,跟在明已身邊,才是前途無量。

“王哥,套詞就別來了。謀福盡忠都是扯淡。你不是治理好一方,而是要致富一方!

常言道先做人再做官,我倒認為做官與做人不同。做人講操守氣節。做官應講變通。

野有餓殍,你縱然餐餐菜湯,也算不得一個好官。你即使頓頓魚肉,只要民間豐衣足食,你便是一個值得擁戴的好官能官!

東北新歸,應先為民做官,次為社稷做官,後為君做官,而非為已做官!”

東北剛剛收復,且民族眾多。若是強行推行大明法令,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明已不懂官之道,他的想法很簡單,讓你富起來,你聽我的。好比大明給你發工資,你給大明幹活。先入職再講制度,公司文化什麼的。

“王爺教誨,下官謹記!下官定全心全力致富東北!為民做官!不負王爺所託!”

王佐鄭重的俯身一拜,將明已的話記在了心裡。

“呵呵,我就隨口一說,真做起來還是挺難的。你少貪點就是了,一文錢其實離六十兩也挺近的!”

明已隨口打趣了一句。王佐卻是理解成了是在提醒自已把握尺度,又是起身彎腰。

“下官不敢!下官絕不行……”

“敢不敢的以後再說。好了,你和沈先生拉拉關係吧!李哥,該你了。說吧,啥事?”

明已直接打斷了王佐,看向了李雲舟。

“王爺,下官無事。”

明已頗為無奈的口吻,李雲舟賠笑著說道。今日明已的工作量算是超額了,他決定不再給明已添亂了,反正王佐走了,他有的是時間。

“嗯,那就好。王哥走了,看看誰適合接任王哥的位置,你安排一下。

若是沒有合適的,你就做副尹吧!把王哥的工作也先擔著。扶正只是早晚的事。好好幹!”

明已隨手畫了張餅,李雲舟看了王佐一眼,心道:【這話怎麼這麼耳熟呢?】

“是,王爺。下官定當盡心盡力,不讓王爺憂心衙署!”

“好了,衙署有你在,我放心。對了,道衍的通緝令可以公佈了。你留意下各道州府,別讓他鑽空子了。”

藩國使臣已經陸陸續續開始離京,道衍的事情便可以提上日程了。

“是,王爺!下官會竭力督促此事。請王爺放心。”

李雲舟拱手領命。明已擺擺手,若不是高麗和倭島需要一個使者,他怕是都忘了道衍了。

“沈先生,旺仔,久等了。新年快樂啊!你們找我也有事嗎?”

明已對沈家父子倒是十分客氣。因為沈家父子沒有政事,且他對商貿還是很上心的,畢竟專業對口。

“不敢有事啊!王爺公務繁忙,小人可不敢勞煩王爺啊!”

不等沈秀開口,沈旺便搶先一步出聲揶揄。他對明已意見可大了,商會海外對接,皇家分紅都是由他負責。

明已在鎮江折騰的工廠、學院、書院、研究院、醫學院等機構運作也都是由他保障。明已啥事不管,也不給工資,沈旺的感受很不好,役役為人勞,衣食還自空。

“呵呵,為報社稷黎庶,本王辛苦點也是應該。雖還是有吃飯的時間的,說吧。啥事,本王抽個吃飯的時間給你辦了。”

明已呵呵一笑,對沈旺的態度一點也不在意。明已長居高位,常人多恭敬有加。他卻偏偏不習慣,反而喜歡瀋陽的率性。

“……,小人可不敢耽誤王爺吃飯。王爺這般辛勞,小人可否分擔一二啊?”

沈旺有些無語,明已的清閒日子就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

“沒事,本王還能堅持,行了。你沒事就回去吧。”

明已敷衍了一句,轉頭對著沈秀說道

“沈先生,東北你幫幫王哥。讓沈榮上點心。對了,高麗可能要起風了,咱們的二手兵器市場可以開啟了……”

李慕明的到來,明已猜到李成桂應該是要動手了。便和沈秀商議起了走私兵器的事宜。

日頭漸西,眾人離去,王府重回寧靜。明已倒在了吊床上,看著天邊夕陽,感嘆道:

“俗務相仍何日了?紛紛百緒千……”

明已剛躺下一句話還未說完,朱棡便湊了過來。

“小弟,我……”

“閉嘴,趕緊滾!虎哥,把他扔出去。”

朱棡熱衷戰事,向道之心彌堅。明已忽悠不了他,也懶得忽悠他。直接讓虎子趕人。

朱棡看著虎子向自已靠近,知道虎子是個愣貨,是真會動手的,連忙說道。

“虎哥,且慢!小弟,三哥是想問銀行的事。我也不懂啊!”

“和錢莊一樣,有沒什麼不懂的?印鈔你上點心就好了。行了,你自已看著辦吧。虎哥,送客。”

明已隨口解釋一句,便讓虎子趕人了。並不是他對銀行不在意。而是大明的銀行和錢莊沒什麼區別,僅支援兌換而已。離履行銀行的職能還有很長的路。

朱棡的作用也不是運轉銀行,而是讓老朱安心。同時震懾百官,斷絕某些勢力想據為已有的想法。

貨幣是由國家信用支撐,也是朝廷信用的象徵,重要性不言而喻。握在老朱手裡,明已並不反對。皇帝直屬,朝廷監管,也算是當前較為穩妥的方式。

朱棡被虎子趕走後,明已躺在吊床上開始琢磨南征的事情。對他而言,南征這個專案,只需敲定負責人就行。

明已回憶了一遍自已有印象的將領。他對自已統率數十萬大軍的能力有所懷疑。

既然能力不夠,那就人數來湊。三個臭皮匠,掄廢諸葛亮。

首先想到的便是郭英,郭英穩重驍勇,文武皆備。但謹慎有餘,機變不足,領一支偏師尚可。協調全軍,謀劃全域性就差點意思了。

想到藍玉,明已暗道一聲可惜,直接放棄了讓他掛帥的想法。

史上捕魚兒海一戰,謀略雖然出於王弼,但藍玉能從善如流,足以證明他是有帥才的。

不過眼下離掛帥還差得遠。因明已的到來,他缺少了巴蜀洗禮。北元提前覆滅,也不能再跟著徐達刷經驗了。

提前獲封國公對他而言,反而是件壞事,屬於名不副實!這也是他迫切想要積累軍功的原因。

比起魏國公徐達、信國公湯和、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曹國公李文忠這些人,差得不是一星半點。這些人都是有真材實料的,能獨當一面的帥才!掛帥對他們而言就是吃飯喝水一般簡單。

史上藍玉掛帥,都算是老朱給硬推上去的。老帥凋零,老朱得給朱標找個信得過的人。

藍玉便是老朱的選擇。不管誰領兵打作戰,老朱都會把藍玉扔過去蹭經驗。再加上老朱和朱標經常敲打,藍玉想不成長都難。

藍玉挺爭氣,可惜朱標不給力,選擇了英年早逝。朱標一走,他第二年就跟著下去了。

想必老朱也很無奈,畢竟藍玉是常氏家族勢力。不收拾他,新皇坐不穩。藍玉的性子也不會和朱允炆低頭。低頭老朱也不會安心。

如今老朱選擇了明已,藍玉以後只能老老實實當個先鋒大將了。且明已也覺得他是南征先鋒將領的不二人選。

至於王弼、耿斌文、費聚等人,都只能算是將才,任一軍主將綽綽有餘,掛帥還遠遠不足……

日頭落下是黃昏,嘴角上揚是得意。明已想到了一個堪比徐達的人……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