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章 一代軍神論欽陵

可是,這壓力也壓到了王忠嗣身上,欽次在整個西域的吐蕃無名之王,統轄著十幾萬的吐蕃軍隊。

而欽次也非等閒之輩啊!論欽陵兄弟五人,兄早亡,弟弟分別為贊婆、悉多、於勃論。他們長期領兵在邊境,"皆有才略"。

贊婆在青海東部專主戰事幾十年。,而欽陵自攝政後,總攬大權,對內將吐蕃王朝的政治組織進一步整頓完善。

對外則進行武力擴張,兼併諸部,抗衡大唐,使吐蕃國勢力迅速發展壯大。

高宗咸亨元年四月,欽陵攻佔了龜茲、焉耆、疏勒、于闐等安西四鎮,切斷了唐朝到西北一線以至中亞的交通,對唐王朝造成了極大威脅。

在此之前,吐蕃早將原居住在今青海西部的吐谷渾擊潰,佔據其地,進逼河湟。

此刻又佔據安西四鎮,唐王朝深感不安。於是以薛仁貴為邏逤道行軍大總管,以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帥,率兵五萬前來青海。

借護送吐谷渾主回國的名義,征伐吐蕃。

這年八月,薛仁貴進抵大非川,留郭待封領兩萬兵屯於大非嶺上保護軍需輜重,待命而進。薛仁貴自率大部倍道去烏海,欲圖給吐蕃以一次奇襲。

這時,吐蕃方面早有準備。欽陵親自從安西移部青海,統所部四十萬駐紮於大非川的西南,以逸待勞。

當薛仁貴率軍進到河口,遇到一支蕃軍,大敗之。郭待封聞薛軍已有捷,遂不聽薛仁貴將令,提前率領所有軍隊輜重向烏海而進,欲圖爭功。

中途,欽陵指揮蕃軍二十萬截擊,俘獲全部軍糧輜重及許多唐軍將士,郭待封大敗而走。薛仁貴聞警,率部急退回大非川。

欽陵集兵四十萬圍殺,唐軍大敗,薛仁貴"與欽陵約和而還。此一戰,欽陵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大敗了薛仁貴,青海西部被吐蕃所控制。欽陵之威名則又大大地擴揚開來。

關於大非川之戰唐軍的人數,有些資料說率眾十餘萬,《冊府元龜》《舊唐紀第五》《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說領兵五萬,有人根據作戰過程及李靖兵法分析。

唐軍為五萬,大非川之戰的過程,薛仁貴出擊帶的是戰兵,輜重兵留給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兩萬人,所以輜重兵應該不多於兩萬。

按照李靖兵法,唐軍每一萬人中輜重兵三千,按照這個比例,一十萬的話輜重兵超過二萬,一十萬之說有誤,五萬的話,輜重兵一萬五千人加五千戰兵守輜重正好兩萬。

儀鳳三年春天,唐朝以李敬玄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檢校鄯州(今樂都)都督。李敬玄上任後意欲出伐吐蕃。

而此時的欽陵也已作了不少防備工作。這年九月,李敬玄與工部尚書劉審禮統兵十八萬抵青海湖,欽陵即率蕃軍迎戰。

一戰即將唐軍前鋒部隊打敗,劉審禮戰沒,李敬玄聞聽後狼狽卻走,屯兵於承風嶺,靠泥溝而守寨。

欽陵指揮蕃兵從高崗往下壓,唐寨岌岌可危,後來幸虧左領軍員外黑齒常之率五百人乘夜襲擊吐蕃營寨,驚退蕃軍,李敬玄才得以率軍返回鄯州。

唐朝方面派監察御史婁師德出使吐蕃去講和,欽陵的弟弟贊婆在赤嶺迎接這位唐使,並相約互不相犯,師德收集散亡,軍乃復振。

劉仁軌鎮洮河,每有奏請,多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軌知敬玄非將帥才,欲中傷之,奏言:"西邊鎮守,非敬玄莫可。"敬玄固辭。

上曰:"仁軌須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辭!"丙子,以敬玄代仁軌為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仍檢校鄯州都督。

又命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孝逸等發劍南、山南兵以赴之,孝逸,神通之子也。

丙寅,李敬玄將兵十八萬與吐蕃將論欽陵戰於青海之上,兵敗,工部尚書、右衛大將軍彭城僖公劉審禮為吐蕃所虜。

時審禮將前軍深入,頓於濠所,為虜所攻,敬玄懦怯,按兵不救。聞審禮戰沒,狼狽還走,頓於承風嶺,阻泥溝以自固,虜屯兵高岡以壓之。

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夜帥敢死之士五百人襲擊虜營,虜眾潰亂,其將跋地設引兵遁去,敬玄乃收餘眾還鄯州。

到調露元年二月,芒松芒贊去世,欽陵與芒松芒贊之子器弩悉弄的舅父曲薩若擁立器弩悉弄為贊普。

唐高宗聞信後,認為這是徹底打敗吐蕃、使吐蕃真正臣服的時機,與大將裴行儉商議,裴行儉說:"欽陵為政,大臣輯睦,未可圖也。" 說明這不是徹底打敗吐蕃、使吐蕃真正臣服的時機。從這裡可以看出欽陵在當時吐蕃國中的威望之高,但是即使如此,吐蕃爭奪安西地區仍然失敗了。

李謹行對付吐蕃論欽陵:"貞觀初,拜右衛將軍,賜姓李氏。尋卒。子謹行,偉貌,武力絕人。麟德中,歷遷營州都督。其部落家僮數千人,以財力雄邊,為夷人所憚。累拜右領軍大將軍,為積石道經略大使。吐蕃論欽陵等率眾十萬人入寇湟中,謹行兵士樵採,素不裝置,忽聞賊至,遂建旗伐鼓,開門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進。上元三年,又破吐蕃數萬眾於青海,降璽書勞勉之。累授鎮軍大將軍,行右衛大將軍,封燕國公。……" 680年,吐蕃進攻河源),被唐將黑齒常之率軍擊退。黑齒常之經略河源,廣置烽戍七十餘所,開屯田五千餘頃,由是戰守有備焉。

681年,吐蕃論贊婆率軍3萬屯良非川,黑齒常之率三千騎兵打退吐蕃軍,殺獲二千餘級。收其糧畜而還。常之在軍七年,吐蕃深畏之。

682年,吐蕃入寇河源軍,軍使婁師德將兵擊之於白水澗,八戰八捷。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欽陵同弟弟贊婆統率蕃兵,在素羅汗山打敗了前來征伐的唐軍。唐方大將王孝傑因此被免為庶民,婁師德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如果這次不是李客裡應外合,聖人也會掂量掂量是否能不能贏啊!

欽陵為代表的吐蕃勢力為了擴強國域,突襲佔據了吐谷渾故地,控制了青海西部,但是爭奪西域安西失敗,論欽陵要求唐朝撤出安西,被拒絕也無可奈何。

而唐朝失去附國吐谷渾等於失去了一個天然的藩籬。唐蕃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就在青海東部農業區以西展開了長期的戰爭較量。

欽陵不僅派弟弟贊婆長期鎮守青海,而且自己經常率兵活動於這塊地方。

他首先一舉打敗薛仁貴五萬大軍,徹底控制吐谷渾國土,為吐蕃國勢的壯大,疆域的擴張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後又接連打退李敬玄、王孝傑大軍,對穩定吐蕃起了極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