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章 一戰成名

高仙芝準備乘勝追擊,但邊令誠認為孤軍深入敵境過遠,懼而不敢進。高仙芝遂讓邊令誠率老弱士卒三千人留守連雲堡,親率大軍繼續前進。

唐軍疾行三日,到達坦駒嶺上,坦駒嶺長四十里,是興都庫什山著名的險峻山口之一,下嶺就是阿弩越城。

登臨山口,必須沿冰川而上,別無其它蹊徑。這裡有兩條冰川,東面的一條叫雪瓦蘇爾冰川,西面的一條叫達科特冰川,冰川的源頭就是坦駒嶺山口。

這兩條冰川長度都在二十里以上,而且冰川上冰丘起伏,冰塔林立,冰崖似牆,裂縫如網,稍不注意,就會滑墜深淵,或者掉進冰川裂縫裡喪生。

高仙芝怕兵將畏險不敢前進,就偷偷派二十名騎兵,穿上阿弩越胡的服裝來迎接,他先對部將說:"阿弩越胡來迎接了,我沒有擔心了。" 到了山邊,兵將不肯下山,說:"您把我們帶到哪裡去?"碰上先派出的二十人來了,聲稱":阿弩越胡來迎接大軍,我們已切斷了娑夷橋。" 高仙芝馬上假裝高興,命兵將都下山,到古弱水旁,水上架有一座藤製橋,是小勃律通往吐蕃的唯一之路,斷橋則吐蕃不能入援。

高仙芝奉迎之語後,假裝聞訊歡喜,兵士聽後,畏懼心理頓消,唐軍得以迅速下嶺,向阿弩越城進發。

下了山三天後,阿弩越城守軍果然派人前來請降,次日,唐軍順利進入阿弩越城城中。入城以後,高仙芝先令將軍席元慶、賀婁餘潤率兵先修橋樑、道路。

次日,高仙芝令席元慶率一千騎兵行至小勃律首府孽多城下,對小勃律王說:"不取汝城,亦不斫汝橋,但借汝路過,向大勃律去。" 而城中有五六個首領,皆死心塌地投靠吐蕃。

高仙芝先前已跟席元慶定計:大軍到,首領和百姓必然逃入山谷,你以敕命和贈品招呼他們來,等首領來到,就抓住他們然後等我到來。

席元慶依計行事,果然俘獲幾個首領。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慌忙逃入石窟躲避,唐軍一時無法找到他們。

高仙芝率唐軍主力到達後,首先處死了那五六個首領,然後急令席元慶率軍砍斷通往吐蕃的藤橋。

藤橋離孽多城有六十里,席元慶在日落時終於將藤橋砍斷。藤橋剛砍斷,吐蕃兵馬已至婆夷水東岸,但橋已砍斷,吐蕃兵馬只得隔水觀望,束手無策。

這座藤橋長有一箭之地,修復需要一年的時間,小勃律之前被吐蕃欺騙借了道,才有此橋。

至此,高仙芝再慢慢招降小勃律王,小勃律王只得攜吐蕃公主出來投降,於是平定小勃律國,以三千軍隊駐守這裡。

自平定了小勃律國之後,唐軍聲威大震,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都震驚投降歸附了。

同年八月,高仙芝押著小勃律國王和吐蕃公主經赤佛堂路凱旋而歸。九月,行至婆勒川連雲堡,與邊令誠會師,一起返回。

九月末,高仙芝回軍至播密川,即令劉單起草捷報,並派中使判官王廷芳進京告捷。由於事前未告訴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招致了他的妒忌與怨恨。

當高仙芝一行人回到河西時,夫蒙靈察不派一人前來迎接慰勞。

一見面,就大罵高仙芝:"高麗奴才,于闐使你從誰那裡得到的?" 高仙芝憂懼不安,回答說:"是御史中丞您的大力栽培。" 夫蒙靈察不依不饒,又問:"焉耆鎮守使、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都是從誰那裡得到的?" 高仙芝回答說:"也是御史中丞您的大力栽培。"夫蒙靈察說:"知道這些,捷報不經過我就敢上奏,是為什麼?奴才該殺,看你剛立了功,饒了你。" 高仙芝不知如何是好。邊令誠秘密對朝廷報告了這事,並且說:"如果高仙芝立了功卻憂愁而死,以後誰會為朝廷賣力呢?" 聖人在長安就提升高仙芝任鴻臚卿、代理御史中丞,代替夫蒙靈察任四鎮節度使,下詔命夫蒙靈察回京,他害怕了。

高仙芝早晚拜見他,像過去一樣行禮,他更慚愧了。副都護程千里,衙將畢思琛,行官王滔、康懷順、陳奉忠等人都曾在夫蒙靈察面前說過高仙芝的壞話。

高仙芝上任後,把程千里喊來罵道:"您外表是個男子,但內心卻像個娘們,是為什麼?"又對畢思琛說:"你奪走了我城東的一千石種子田,還記得嗎?" 畢思琛回答說":是您賞給我的。"高仙芝說:"那時我怕你的威風,哪裡是因可憐賞給你的呢?" 他又把王滔喊來,想打他們,過了一陣,把他們都放了,說:"我的氣出了。"因此全軍都安心了。

高仙芝出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後,以封常清為慶王府錄事參軍,充節度判官,賜紫金魚袋。

不久,又加朝散大夫,專門負責四鎮的倉庫、屯田、甲仗、支度、營田等事宜。以後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為留後使。

同年十一月,吐火羅葉護失裡伽羅上表唐廷說,朅師國王親附吐蕃,受小勃律鎮軍困苦,運糧受阻,欲發兵擊破朅師國,請求大唐調發安西兵助戰。

來年正月至小勃律,六月進至大勃律。

由於有了第一次遠征的經驗,高仙芝這次準備更加充分,加上形勢對唐軍有利,唐軍的行軍雖然艱苦,但卻很順利。

第二年的二月,高仙芝擊敗了朅師國的軍隊,俘虜了朅師王勃特沒,三月十二日,唐廷冊立勃特沒的哥哥素迦為朅師王。

經過這兩次的征戰,使大唐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取得了全面勝利,大唐也發展到了其頂峰,同時高仙芝也為自己贏得了極大的聲譽,被吐蕃和大食譽為山地之王。

高仙芝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的一個弱點就是貪婪,這個弱點在他處理西域各國關係時暴露無遺。

大食勃興於西南亞地區,並不斷向東擴張,中亞的安國、火尋、戊地、石國、吐火羅等國都向大食屈服,大食讓各國按時交納沉重的賦稅。

唐與大食在爭奪西域的統治地位時發生了矛盾,由於唐朝在西域實施了有效的對策,有效地遏止了大食向東繼續擴張的勢頭。

當時由於中宗有好大喜功,使唐朝邊帥經常不顧大局,肆意作威作福。

西域的邊帥也不例外,這些行為都嚴重損害了唐朝和西域各國的關係,從而導致邊疆出現不穩定的局面。

王忠嗣想到了這裡就嘆了一口氣,但心思更多的事放在了即將到來的大戰上,只要這一戰成功,吐蕃將徹底失去跟大唐在西域一較高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