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碩今天穿得非常樸素,身穿一件軍大衣,看不出他的財富,反而給人一種農村來的親近感。因此,儘管秘書剛才沒有認出他,但態度依然不友好,以貌取人。
在走廊裡等待了半個小時,卻沒有看到任何人出來。董明碩開始覺得這是一種明顯的示威,讓他感到不滿。
“好了,王書記讓你進去了!“ 門從裡面開啟,顯然外面的這兩扇門是相通的。
“哦,明碩來了。請坐,我還有一份檔案要看,洪秘書,請給明碩倒杯茶!“ 王書記熱情地說著,但同時帶著一絲審視或者評判的目光。
董明碩毫不猶豫地坐在旁邊的沙發上,關於茶水的問題他也沒有拒絕。儘管他知道有時候不敢確定茶水是否乾淨,但他還是接受了。
王書記低頭看檔案,實際上是在觀察董明碩。他暗自思量,自己似乎誤判了這位董明碩,沒有想到他會如此有能力。僅僅一年的時間裡,他不僅使機修廠運營得如此出色,還擁有一輛讓他自己都羨慕的小汽車。
“明碩,最近有人反映,說你的機修廠一直針對我們的修理車間,搶走了很多業務。我想聽聽你的解釋!“ 王書記語氣沉重地說道。
“王書記,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問題,我真的不知情。這不合理,我們都是機械廠出來的人,怎麼可能幹出這種事情呢?我一定會調查這個問題,但是王書記,也有人向我反映了一個問題,他們說要修一輛拖拉機,已經把車放在我們修理廠半個月了,還沒有修好。這真的太過分了,我們應該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不是嗎?“ 董明碩反駁道。
王書記略感尷尬,接著說道:“關於這個問題,呃,聽說維修車間最近確實非常忙,他們正在擴大規模呢!“
王書記的話讓董明碩感到愕然,他心想,這是什麼情況?我們說的是同一個問題嗎?他覺得這個人的厚顏無恥真是無敵。
“明碩,我想這樣,我們的修理車間現在非常繁忙,活量也很大,我願意出兩萬塊錢作為補償,將你的機修廠合併進來,成為修理車間的外派車間,如何?“ 王書記提出。
董明碩內心嘀咕,這怎麼可能?我這機修廠一個季度的收入都不止兩萬塊錢,你就這樣出售嗎?難道你是來搞笑的嗎?
“王書記,這個問題需要認真討論。我們的機修廠還算經營良好,畢竟是一個事業,年輕人如果沒有自己的事業,怎麼能行呢?“
"明碩,別忘了,你還保留著咱們廠的組織關係,不要開自己的前途玩笑!"老王同志用了一些威脅的措辭,但他本來是不想這樣做的。剛來廠的時候,他還蠻欣賞這位京城工大的高材生的。
只是後來發生了董明碩曠工的事情,引起了很大轟動,老王不得不處理此事。不過,他沒有預料到董明碩是如此強硬,竟然提出了停薪留職。現在再用紀律處分的手段已經不合適了,畢竟人家都要辭職了,再這樣做就是在自尋煩惱了,這顯然是在得罪人。
之後,又傳出了搶生意的事情。本來今年的業績已經不太好,還沒有完成目標。結果,廠裡的人竟然搶走了生意,老王對此非常生氣。後來,董義華告訴他修理廠掙了不少錢,如果把它併入廠裡,這也算是一個功勞,至少是成立的新部門盈利,也是一個亮點。
但是董明碩的態度一直強硬,他在漢南機械廠工作了五六年,沒有人敢和他這麼說話。而且,今年如果他有出色的表現,就有機會晉升到市局,這可是升遷了一大步,從企業到政府部門的跨足。
“明碩,現在大家都在討論市場經濟的問題,這並不是好事。如果你留在機械廠,情況可能就不同了。那是一家國有企業,對你們也有保護。而且,你將成為修理車間的副主任,兼任機修廠的廠長,還有副科級的職務。畢業才一年多,能夠直接晉升到這個級別的機會不多,千萬不要自己束縛了前程!”老王試圖勸說。
“王書記,感謝您的關心,但是機修廠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我還需要與其他合作伙伴商討。此外,現在機修廠的盈利不低,我覺得很難說服他們。” 董明碩用了一些威脅的話語,暗示即使是他自己也不容易說服。
“他對市盈率一竅不通。跟他談估值,他會覺得你在忽悠他。而且,我們並非是來融資,而是要併購你。雖然機修廠的技術含量不高,但經過這一年的發展,它已經步入正軌,盈利豐厚。你給的兩萬塊錢也未免太少了吧?”
當前的管理層普遍如此,企業的績效不僅僅取決於領導的能力。如果某個國有企業表現優秀,很可能是因為所在行業本身有利可圖。這與企業關係不大,只要在同一行業,都可能會有好的表現。
因此,那些將大環境不佳作為企業績效不佳的藉口的領導,實際上在耍花招。在大環境良好時,即使是豬也能把企業經營得不錯,而在大環境不佳時,才能真正考驗領導的能力。
王書記近年來一直自吹其高超的能力,但是再過幾年,他可能會開始推卸責任,說是大環境不利。這樣一來,他追求的職位很可能會被那些所在大環境有利的企業領導奪走。
“董明碩,你不要不知好歹。你知道為了你的事情,王書記費了多少心思嗎?他覺得你是個人才,這是在保護你。如果真的出了問題,看誰來保護你,說不定會坐牢的!“ 提到董明碩,白了洪秘書一眼,他對秘書的話不太信任。但對於爭奪家產的事情,他則深信不疑。
董明碩離開後,洪秘書假裝生氣地說:“這態度太囂張了,我們漢南機械廠哪有這樣的情況?無視領導,無視組織!“
看到洪秘書發火,王書記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人的心理真是奇怪。
接近下班時間,董義華從車間回來,一臉沮喪的表情。眾多老師傅批評他,沒有一個人站在他這一邊。最後是柳建國終於覺得足夠了,才出來圓場,囑咐董義華回去改圖紙,不要耽誤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