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陳望的解釋,諸多大臣開始面面相覷,思考的褶皺在額頭逐漸明顯。
陸續有其他官員站出來,紛紛表示支援。一箇中年將軍挺身而出,聲音豪邁:“陳大人言之有理,我等今日若不改,更待何時?”
\"正是,正是。\"
一名年長的文官也點頭,\"若不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大乾只會越來越衰弱。\"
最終,在陳望和其他幾位出言支援的推動下,大殿內幾乎無人再敢反對。寧霄看了看四周,肅然道:“既然大家都有共識,那便行動吧。”
他轉向趙安北,眼神沉穩:“趙安北,朕命你負責各州各縣的學校建設,務必三月內完成初步規劃。”
趙安北恭敬地一拜:“遵旨。”
隨後,寧霄目光轉向禮部的首座:“禮部,你來負責一年一考的細節規劃。一月之內,朕要看到完整的提案。”
“陛下聖明。”禮部首座高聲應命,額頭已然佈滿了汗水,但目光卻異常堅定。
安排妥當,寧霄緩緩站起,手撫龍袍,聲音莊重:“諸位,今日之議,關乎大乾未來,朕期待你們各自盡責,不負朕的期望。”
眾人紛紛跪地,高呼:“陛下聖明!”
寧霄剛回到御書房,便看到秀兒早已在門口等候,手裡端著一碗熱騰騰的藥。房間裡瀰漫著檀香的氣息,微微暖暖的,就如他對這個國家的厚望。
\"陛下,藥已經準備好了。\"
秀兒纖細的手遞上藥碗。
寧霄微微一笑,一口喝盡碗中藥液。藥性甘苦,卻是體內的一陣暖意。他隨即一把抱住了秀兒,嘴角掛著一絲不軌的笑。
\"呵,秀兒,你是不是覺得今日的朝堂事務格外沉重?\"
寧霄手在秀兒身上上下游走,嘴角帶著一絲玩味。
\"嗯,陛下辛苦了。\"
秀兒紅了臉,心知寧霄是在尋找片刻的放鬆。
然而,就在此時,突然聽見窗外雷聲大作,接著便是一陣如注的暴雨。大雨如注,猶如一層層黑色的帷幕,隔斷了他與這個世界的聯絡。
“好大的雨。”
寧霄放開秀兒,走到窗前,面色凝重。
直到傍晚時分,雨勢依舊未停。正當寧霄準備起身去見溫婉清和寧雪薇時,一名侍衛急匆匆地進來,拜倒在地。
\"報告陛下,國子監祭酒受傷的訊息剛剛傳來。\"
\"什麼事?怎麼回事?\"
寧霄皺起了眉頭,一手按住了書案。
\"據說今日白天,祭酒外出在京城附近尋找合適做學堂的地方。但因大雨突至,他在尋找避雨處時不慎滑倒,摔斷了腿。\"
寧霄心頭一沉,這讓他想起了今天早晨朝堂上的爭執。不禁心生疑慮,這是不是一個不祥的預兆?
\"立即派人去查明情況,並將祭酒送到皇家醫院接受最好的治療。另外,告知趙安北,地點的選擇務必再三斟酌,以防不測。\"
\"是,陛下。\"
侍衛恭敬地應命,迅速退出了御書房。
寧霄站在窗前,手背在身後,望著窗外依然傾盆的大雨。他感到有一股難以言喻的壓力,在這場大雨中愈發沉重。
就在這時,秀兒輕輕走到他身後,輕聲安慰道:“陛下,不必過於擔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或許只是一個意外。”
寧霄望著窗外的雨幕逐漸稀薄,終於停下,心中的壓力也微微緩解了一些。他突然想起了祭酒因泥濘不堪的土路而摔傷的事,心生憂慮。
“陛下,雨已停,可否現在傳見工部尚書?”秀兒輕輕提醒。
寧霄點了點頭,“好,傳工部尚書入宮。”
不多時,工部尚書便神色恭敬地走進了御書房。
“臣參見陛下。”工部尚書雙手緊緊地拱在一起,躬身行了一禮。
“起來吧,有件事需要問你。”寧霄讓工部尚書站起來,眉頭緊鎖,“我想知道大乾境內石灰石礦的分佈情況,你可知曉?”
工部尚書稍作思考,然後回答:“陛下,據臣所知,雲縣一直是盛產石灰石的地方。”
“這石灰石每年能採多少?平時都用在何處?”寧霄直接切入主題。
工部尚書思索了一下,然後恭敬地回答:“回陛下,平時石灰石採掘量大約三百石。多用於鍊鐵、製作金瘡藥和建築之需。戰時因需要金瘡藥,採掘量會有所增加。”
“只有三百石?”寧霄眉頭緊皺,若要用這些石灰石來修建全國範圍的水泥路,這遠遠不夠。
“陛下,多餘的石灰石若無處銷售,恐怕會造成浪費。”工部尚書補充道。
寧霄聽了,輕輕一笑,如是天生帶著一股冷意。“浪費,你說得也是,但如今大乾國內的路況,你我都是有目共睹。泥濘不堪,直接影響了國家戰力和民生。我們若能提前準備,修建更為堅固的水泥路,對大乾的長遠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好處。”
“那麼,陛下意欲如何處理?”工部尚書詢問。
寧霄伸手接過文房四寶,沉吟片刻後便揮筆如飛:“即日起,欽差雲縣令對石灰石礦進行大規模的勘查,朝廷將一律購置所有產出的石灰石,用於修建全國的水泥道路。各省、府、縣的修路預算,應按此新規整頓。”
工部尚書退出了御書房,心中卻仍舊在想著皇帝陛下的新命令。寧霄這次確實想得周全,這樣大規模的道路修建,不僅解決了石灰石的浪費問題,還能使大乾更為強大。他立即派人通知雲縣,加大石灰礦的開採量,並親自審閱了一下與此相關的文書,確保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寧霄正準備進一步研究如何利用這些新資源,溫婉清便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沓厚厚的賬本。
\"陛下,這是最近的各項財務收支,還請您過目。\"
溫婉清遞上賬本,儘量做到一絲不苟。
寧霄接過賬本,翻開幾頁,頭便開始微微地脹。賬本上密密麻麻地寫著數字和文字,儘管都有溫婉清精心製作的標準——某天某商家定了多少繃帶,給了多少錢等等——但那密集的數字和文字讓他有些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