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叩首而退,寧霄則拿起手邊的硃筆,在一張黃紙上開始草擬他對於創辦雜誌社和報紙的具體計劃。
與此同時,在國子監內,因為話本小說和即將創辦的雜誌社、報紙的訊息如同波濤激盪一般傳開,一些主薄和監生紛紛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聽說皇帝陛下要創辦雜誌社,還開放全國徵稿,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名主薄激動地對身旁的同學說。
“不錯,若能在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那簡直是蜚聲京城,甚至可能會引起陛下的注意。”另一名監生也表示贊同。
最終,一批志同道合的主薄和監生主動請求加入新創辦的書局,以批改民間所投來的稿子。
“自願去批改稿子,此舉不亞於對文化的推廣和對百姓教育的貢獻,你們各位都是國子監的佼佼者,如此用心,實在可嘉。”國子祠的祭酒在一次小範圍的聚會上這樣激勵著他們。
寧霄坐在御座上,雙目凝視著殿前排列的官員們,以及他們手中的各式文獻和奏摺。陽光透過華麗的宮廷窗欞,斑駁地灑在紫禁城的金磚上,如同歷史與現實交織的畫面。
“崔賓陽公,你的提議已經查閱。”寧霄從御座上緩緩地站了起來,手持玉璽,神態威嚴。
崔賓陽穿著深色官服,頭戴黑翎帽,他快步走到殿前,深深一拜:“陛下。”
“關於廢除路引的事,你是如何考慮的?”寧霄問。
崔賓陽昂頭,聲音莊重:“陛下,路引的初衷是為了保障京城的安全,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更多的是給百姓帶來了不便。以至於很多時候,即便是百姓在自家附近稍行遠點,也可能因沒有路引而遭受困擾,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限制了人民的自由。”
寧霄聽後,面無表情地看了看左右的文官和武將,然後說:“各位,對此有何看法?”
一名官員站出來,他是個嚴肅的中年人,名叫李德全:“陛下,崔公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的確,隨著大乾國力日漸壯大,安全措施應當隨之調整。然而,廢除路引是否太過倉促?如果有不懷好意的人混進京城,後果不堪設想。”
另一名年輕的官員也站了出來,名叫趙啟元:“陛下,我支援崔公的看法。實際上,現在大部分的城市安全都是透過官兵和密探來保障的,路引更多是形式而已。如果能透過其他更為高效的手段來代替,何樂而不為呢?”
聽完兩位官員的發言,寧霄微微點頭:“吾明白了,這個問題需要全面考慮,不能草率決定。崔賓陽,你暫且去研究一下,如果廢除路引,應當如何替代,以保障京城的安全。”
崔賓陽頓首道:“是,陛下。”
寧霄在御座上稍微整理了一下衣冠,再度望向崔賓陽:“崔公,你剛才提到想廢除路引,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涉及到民生和國家安全。不過,咱們這裡還有官員持有不同的看法,是否有更深入的論證來支援你的提案?”
崔賓陽微微一笑,繼續說:“陛下,路引的問題確實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首先,現實中路引制度對於貴族、地主和高階官僚幾乎沒有約束力,他們無需此證可隨意出行,僅僅是對平民和底層人士有影響。這就造成了社會的不公平。”
一個腹大便便的官員,名為魏仲明,走出來反駁:“崔公說得好聽,但事實上,路引就是為了防範外敵和不懷好意之人。這個制度存在多年,也有它存在的道理。”
崔賓陽冷靜地回應:“魏大人,我明白您的擔憂。然而,長久以來,路引更多地起到了約束普通民眾的作用,而沒有達到預防外敵和內賊的真正目的。讓一個農民因為沒有路引而不能進城,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
魏仲明皺了皺眉:“你的意思是說,現有的制度沒有起到作用?”
崔賓陽沉聲說:“不完全是這樣,魏大人。我是說,我們需要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手段來代替現有的路引制度,以保證不僅能夠更好地保護百姓,同時也能有效地防止不良分子的活動。”
寧霄點了點頭,打破了殿中的沉默:“吾覺得崔賓陽所說有道理,不過,在廢除路引之前,確實需要有一套完備的方案來替代。崔公,你先行下去,好好準備一下,三日後再來朝廷述說。”
崔賓陽再次叩首:“謹遵陛下之命。”
隨後,寧霄離開了朝堂,心中也在思量這一改革的可能性和影響。他知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甚至是最基礎的法制,都需要與時俱進,否則就可能會被歷史所淘汰。
當然,更令寧霄心中振奮的,還是他關於報紙和雜誌社的構想。他覺得這將是一個改變大乾,乃至整個大陸的偉大計劃。
“報紙、雜誌社,這些能讓資訊流通更迅速,也能讓百姓有更多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和資訊。”寧霄站在書房的窗前,望著窗外茫茫的天際,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寧霄坐在皇宮的內堂裡,目光從陳望到趙安北等臣子身上一一掃過。他微微搖頭說:“陳望、趙安北,你們作為負責治安和戶口的官員,也來說說你們的看法。”
陳望站了出來:“陛下,路引的取消,的確可以減輕百姓的負擔,也能夠使人們更自由地活動。但必須考慮安全的問題,出入城門時進行登記,記錄身份和住址,將是一個很好的折中方案。”
趙安北也走出來附和道:“陛下,陳望言之有理。這樣的措施既方便了百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敵人和不法分子混入。”
寧霄聽了,笑了笑:“看來大家都能接受這個方案,那麼就按照這個辦法進行改革。你們趕緊去著手實施,三個月後我要看到成效。”
兩人俯首:“是,陛下。”
就在這時,國子監的祭酒進來了,手裡託著一個錦盒。他叩首道:“陛下,這是最近設計的國旗和國徽的圖案,請陛下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