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霄站在六扇門前,看著王端的臉色從紅轉白,心中多少有些不忍。畢竟,王端雖然有時會出些小錯,但其心之忠誠是無可質疑的。
\"王端,你下去休息吧。此事交由六扇門處理。\"
寧霄輕聲安慰道。
王端恭敬地行了一個禮,快步離開。寧霄轉身走入了六扇門,交代了相關的事宜。這是大乾皇宮中最為神秘的機關,負責查訪各種皇宮內外的事務,尤其是有關於諜報與機密的。
交代完畢,寧霄走出六扇門,進入了皇宮的後花園。這裡種滿了各種花草,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出淡淡的香氣,為這繁華的皇宮增添了幾分寧靜。
不遠處,一個小小的身影正坐在石凳上,默默地看著腳下的魚池。那就是小五。他的身世之謎,寧霄曾答應幫他解開,但迄今為止,依舊沒有什麼進展。
寧霄走到小五的身邊,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五回過頭,看到是寧霄,立刻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陛下,您來了。\"
\"小五,對於你的事情,我還沒能找到什麼線索。但我保證,我一定會努力的。\"
寧霄認真地說。
小五點點頭,雙眼中滿是期待與信任,\"我相信大人一定可以的。\"
兩人並肩坐在石凳上,寧霄感受到了小五身上的那份堅韌與不屈,心中又是一陣感慨。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年輕時,也有過這樣追尋自己身世之謎的時候。如今,雖然知道了一切的真相,但內心的那份遺憾依舊存在。
“陛下,您說,我爹孃會在哪裡呢?\"
小五突然低聲問道。
寧霄嘆了口氣,\"我不知道,但我相信,無論他們在哪裡,都會希望你過得好。\"
小五深深地點了點頭,\"謝謝陛下。\"
兩人再無話題,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看著池中的魚兒自由地遊動,彷彿整個世界都變得寧靜與和諧。
京城之外,一行人在陽光之下,塵土飛揚。短暫的停留之後,鄭王到了。遠遠地,他看到了李候父子,兩人騎著高頭大馬,嘴角的微笑在陽光下顯得尤為狡黠。
李候率先下馬,朝鄭王躬身一禮:“久仰鄭王大名,今日有幸遠迎,實為三生有幸。”
鄭王微微一笑,點頭示意。這李候,他雖然聽說過幾次,但真正見面還是首次。只是此人風采出眾,巧舌如簧,幾句話便讓他頗感親近。
三人並肩走入酒樓,私下的雅間已經備好。暗紅色的窗簾,細緻的木雕,再加上樓下喧鬧的酒聲,形成一道與世隔絕的隔膜。
酒水上桌,菜餚豐盛。三人舉杯暢飲,話題從大乾的風土人情聊到京城的最新風向。酒過三巡,鄭王已有些微醺,他看到李候越發的放鬆,雙眼微微眯起,充滿了算計的味道。
待得眾下人全部退出,李候突然收起笑臉,神色凝重起來:“鄭王,我有一事要與您商量。”
鄭王擺了擺手,示意其繼續。
“寧霄這人,我觀其為人,有些行事不夠規矩,很多舉動已經與大乾的祖訓大相徑庭。”李候聲音低沉,儘量壓抑自己的情緒。
鄭王眉頭微皺,此時的他雖然醉意尚存,但聽到寧霄這個名字,還是有些清醒,問道:“李候此言何由?”
李候深吸了口氣,將自己所知的寧霄近來的所作所為,都一一告訴了鄭王。從裁軍到調查藩王,再到對待太監王端的態度,似乎每一件都與大乾的傳統大相徑庭。
鄭王聽得臉色變幻,醉意全消,冷聲道:“這寧霄,真是膽大包天,若真如你所說,此人恐怕會成為大乾的禍水。”
李候看到鄭王已然被自己的話打動,心中暗自高興,繼續說道:“鄭王,為了大乾的穩定,為了皇家的根基,您我都應該站出來,阻止這一切。”
鄭王隨著李候的話語,心中的波動越發的劇烈。他在大乾王朝中地位尊貴,但一直被寧霄壓制,導致他很難有所作為。然而,李候的話如同點燃了心中那縷火花,讓他對取而代之的念頭越加堅決。
他盯著李候,試圖從這個男人的眼神中捕捉到什麼。李候恭敬地低下頭,似乎明白了鄭王的顧慮,輕輕地說:“鄭王,我與您一樣,都希望大乾王朝更加強盛,而非被一個人操縱。我願意與您共謀大事。”
鄭王深深地吸了口氣,這是一個很大的決定。他沉默了片刻,緩緩地點頭,“事成之後,我必然不會忘記你的助力。”
李候鬆了口氣,他知道,他已經成功贏得了鄭王的信任。他恭敬地行了一禮,轉身帶著李少離開了酒樓。
酒樓內的燈火越發昏暗,鄭王卻並未離開。他獨自走到一扇窗前,推開窗戶,凜冽的寒風頓時吹進了房間。
鄭王身姿挺拔,目光凝重地望著外面的夜景。大乾的夜晚,總是那麼寂靜又美麗,但今晚的寂靜似乎隱藏著風雨欲來的氣息。
他不禁回想起與寧霄的種種往事,初時還以為寧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但沒想到,短短几年時間,這個人便如日中天,權勢滔天。
每次他都試圖找出寧霄的破綻,但都未能成功。這使得鄭王越發的忌憚寧霄。
“曾幾何時,我都能輕易掌控一切,但現在……”鄭王自言自語,感嘆不已。他知道,如果繼續輕視寧霄,自己的下場會非常的慘。
金秋,暖陽灑在華麗的宮殿上,金光閃閃。
寧霄獨坐於書房之中,面前攤開的是各地的將士記錄冊。這冊子詳細地記錄了大乾國各級將領的功勳、才幹、過失與短板。他的眼神裡閃爍著嚴謹的光芒,一筆一畫地進行篩選,仔細打量,偶爾停頓,做了標記。
他深知,大乾要想穩定,必須有強大的軍隊支撐,而真正的軍隊並非只靠數目,更在於精銳與訓練。
他從中選出了幾名才華橫溢,但未得到重用的將領。他計劃,讓他們接受更高深的戰爭學問,再加以實踐,練就一支精銳部隊。
他敲響了書桌旁的銅鈴,書房的門緩緩開啟,一箇中年太監匆匆而入,恭敬地說:“皇上召見。”
寧霄平靜地指了指面前的冊子:“將這幾位將領調來京城,安排最好的導師,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