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能對看到、聽到或感覺到的事物透過自律神經量化,當然,神經系統算是更高階的資訊儲存記憶與運算的自動化系統。
人類許多行為在先天上就有對某些事物環境具有趨利避害的反應,最常見的就是看到蛇時的恐懼情緒,而後天的學習也會鞏固這種功能。
只是不如先天被燒錄在DNA中的更加穩定而已。
比如,舞蹈運動員或拳擊運動員的反應就是肢體記憶與對運動行為控制本身也具有著自動量化過程,更別說像吃喝睡覺等存在厭足量與時效性的計量化了。
人類與許多動物都有生物鐘,這意味著有生物自已內在的時間週期,時間本身就是空間運動的連續性量化。
甚至是植物在與同類爭奪太陽光(資源)的光合作用、同化作用時也會作出本能的量化控制。
它使自身的樹枝和葉子的生長更多的伸向能更多同化吸收陽光以爭取產生光合作用促進其生命存在的可持續發展。
量子學之父馬克斯·普朗克在1944年說,“作為一個把一生都奉獻給最清醒的科學和物質研究的人,作為我對原子研究的結果,我可以告訴你的有這麼多: 沒有物質本身。所有物質的起源和存在都是依靠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使原子的粒子振動,並將原子的這個最微小的粒子與太陽系聯絡在一起。我們必須假設在這種力量的背後存在著一種有意識和智慧的精神(原始精神)。這種精神是所有物質的矩陣。”
物理化學中有正負電荷、陰陽離子,甚至是與我們所處的這個由正物質的世界相反的“反物質”。
萬物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中有陰,陽中有陽,這就如辯證法所說的否定之否定與肯定之肯定。
當然,現實中否定與肯定往往是相對的,在比較量化的變化中由量變到質變甚至是突變而作出應對行為選擇的。
比如,我們對某事物的認知是從零星不繫統的認識到相對系統更全面資訊對稱,從而逐漸形成了一種世界觀與價值觀,這個是從量變到質變。
再比如,上一刻你還在享受著一種食物的美味,下一刻突然發現它有毒或讓你噁心與傷害的東西。
這時你就不再認為它是美味而是噁心的東西了,很多烏龍反轉事件的發生都是如此,這個是突變而導致產生這種意識的原因就是客觀價值事實變化了。
被自我意識感知從而產生價值判斷以及行為控制也要作出趨利避害和逢凶化吉的應變。
這個是從客觀到主觀又從主觀到客觀的兩種方向力形成的矩陣有序量化與無序量化程度的博弈較量在人身心上的反映並推動著行為的執行!
來指導自已與藉助系統的輔助功能,來透過這些進行實驗,姜強對修仙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他明白了,修仙其實就是掌握和運用靈氣為自已所用,實現強大與長生的過程。強大自已是生命目標達成的預期,而長生則是生命力的一種可持續性發展。
而靈氣,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能量。只要能夠掌握和運用這種能量,就能夠讓修煉者的肉體(本我)與心靈(自我)建立起一種契合度很高的聯絡,進而再與環境中的萬物物件(物我)也統一,使小我成為大我,可以支配三我合一成更高層次的真我,這個更高效的真我,就是強大的修仙者。
其數學關係是:自我∩本我∩物我=真我的契合,這個契合度越高,修仙者的實力就越強大!
萬物皆俱備有我,故萬物有靈!
從“萬物皆有數”到“萬物皆有靈",這是一個思想的革命!
也是修仙理論與科學原理的統一!
物理學認為:“孤立系統必然要趨於熵增無序化的熱寂;而只有從環境大系統中獲得能量才是引入負熵流或熵減的有序化狀態。”
物理學家薛定諤說:“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透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已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在《易》中有兩泰卦與否卦,而上面物理學的這段話就可以用這兩個卦來分析,泰卦是上即客觀環境存在中是三陰爻,下即主體存在是三陽爻。這個卦象代表著陰陽和諧、上下相通,一切順利。
而否卦則與泰卦相反,它的上卦是三陽爻,下卦是三陰爻,表示陰陽不和、上下不通,諸事不順。因此,可以說否卦是一個不吉利的卦象。
在天人合一論中,作為主體的“人"是能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並對作為客體的“天“具有資訊對稱性掌握可控性的主體,泰卦是主客天地顛倒互逆。
說明主體不再被動成為宇宙自然熵增熱寂平衡原理的產物,而是要在對自然客體存在資訊對稱下對其進行掌握增加可控與確定性狀態,正所謂“順則死,遞則生”。
人體生命系統就是小宇宙,是自然環境系統的大宇宙中的部分或子系統。
在大宇宙系統中從能量守恆定律角度分析,主體系統的健康有序即生是以客體系統的不健康無序即滅為代價的。
因此,必然要轉嫁成本耗費來獲得滿足自已的效用價值。
但另一方面,又不能過度掠奪而破壞環境資源系統的有序化,要具有可持續發展就要使其低熵增良性迴圈,這就要運用陰陽五行轉化的相生原理。
利私已而不失其公平的相對對立統一,才能在擴充套件起來的過程中長生持久,這也是一種生產力的提升,這就是在遵循整體質能守恆定律的侷限性質能不守恆的相對性。
正如,張三丰在《顛倒歌》原文如下:
“說我顛來我就顛,顛顛倒倒有根源。一三三一顛倒顛,三三重疊上九天。九天之上有九真,九真返還化一元。陰陽氣數乃造化,順則生凡逆成仙。”
大意是:在深入探討世間永珍的變遷之際,我們不難發現,某些現象看似顛倒錯亂,實則有其深刻的根源。正如老子在《道德經》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是事物成長與發展規律的演繹,以宇宙的起源誕生為例,從奇點到宇宙大爆炸,最終,膨脹到現在的宇宙狀態以及生成為……星系……恆星……生命生態圈……,即“一三"的過程,反之,顛倒過來,從萬物迴歸到到原始的宇宙奇點,這就是“三一”。
當然,還可以從時空概念上講,三指三才,天地人,天即天時,就是時間,地即地利,就是空間,人即人和,就是主體。萬物元始之道,是天地時空不分也無所謂主體的零點態。這個時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陰陽五行不分,天地人三合一,這也就是莊子說的“齊物"老子說的“守一”的“三一"。反之,就是出現了分別心,有了心物之分,各種分科別類的名稱概念。老子在《道德經》上所言:“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就是這個意思。
這種錯綜複雜的排列組合順序結構,實際上揭示了宇宙間的一種獨特規律。
進一步觀察,三三重疊的模式更是將這一規律推向了九天之上,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境界。《易經》的六十四卦就是由六爻組成,上三爻下三爻,上下每三爻分別代表兩組時空與主體,它的排列組合順序結構決定了它的存在形式。
“九”是“極”的意思,“九天"就是達到了時空的極限與邊際,存在著極真之境,這是宇宙間最為純粹、最為真實,最有價值的存在。
如果是能把這種存在為我(主體)所用,返還於本元,最終化為一元,這一轉化過程體現了宇宙間陰陽氣數的造化之力。
陰陽氣數,作為宇宙間最基本的元力,其相互作用、相互轉化,構成了世間萬物的生滅變化。
故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在這一變化過程中,順應自然的這種走向熵增熱寂的規律,被動為天道自然所選擇者,將融入凡塵,成為世間的一份子,就會淪陷成為弱者。
而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知掌控天道自然主動選擇者,就是“正者道之動,強者道之用。”
逆其“熵”道而行之者,則有可能超脫凡俗,成就仙道。
仙道,就是讓自已在存在發展的過程中使:心與身→心與社會→心與物……達到了更加有序化與系統化,心與身與統一是身體的健康強壯,心與社會的統一是社會的和諧,心與物的統一是自然的平衡。
能達到這種境界者,無為而無不為,能以最小的代價(或勞動力價值)去實現最大的使用價值,這就是生產力極大的發展,物質極度豐富。
故《陰符》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由此,可見,道家的思想蘊含著對發展生產力的革命思想。
這一觀點,不僅揭示了宇宙間萬物生長的奧秘,也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理解人生的新視角。
可惜,前世藍星的華國之人不懂傳統文化的價值核心,反而是把道家的老莊等看作成“躺平鼻祖",那些精粹,反而是被洋人學去了。
黃帝外經•陰陽顛倒篇:
“ 黃帝聞廣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嘆廣成子之謂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獲,遣鬼臾區問於岐伯天師曰:帝問至道於廣成子,廣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汝形,形乃長生。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為敗。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
“系統,我明白了!”
姜強沒日沒夜的學習著系統中的這些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先進而齊全的資訊資源,興奮地說道。
“很好,宿主已經初步掌握了科學理論修仙的精髓。”系統說道。
姜強點了點頭,他按照系統提供的方法,將自已的意念集中在丹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