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是心底最溫暖的牽掛,也是最值得等待的存在。
在殷錦書與荔枝日復一日的滿心期盼中,蕭逸塵終於踏上了京城的土地。
剛至京城大門,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灑下一片金黃,彷彿也在為太子的歸來而歡呼。
街裡的百姓們早早便得到訊息,紛紛自發地站在道路兩側,翹首以盼。
他們眼中滿是崇敬與感激,當蕭逸塵騎著高頭大馬,英姿颯爽地出現在眾人視野中時,人群瞬間沸騰起來。
“太子殿下萬歲!”震耳欲聾的呼喊聲此起彼伏,如洶湧的浪潮般席捲而來。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眼中噙著淚花,聲音顫抖地高呼:“太子殿下,您可算回來了!多虧了您推行的新政,俺們這日子是越過越好啦!”
他身旁的年輕後生也跟著大喊:“是啊,殿下,您為咱百姓謀福祉,大夥都記在心裡吶!”
蕭逸塵面帶微笑,向百姓們頻頻點頭致意。他的目光掃過每一張質樸的臉龐,心中滿是感動。
這些日子在府州的奔波勞累,此刻都化作了欣慰與滿足。
“鄉親們,這都是本太子應該做的。只要大家日子過得好,本太子便心滿意足了。”
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人群中迴盪。
百姓們紛紛湧上前,想要離太子更近一些。有人手中捧著自家種的新鮮蔬果,想要獻給太子;
有人則激動地揮舞著手中的紅布,表達著內心的喜悅。
侍衛們見狀,連忙上前維持秩序,確保蕭逸塵的安全。
蕭逸塵一邊前行,一邊傾聽著百姓們的訴說。一位抱著孩子的婦人擠到前面,說道:“殿下,新政實施後,俺家男人做工的工錢都漲了,日子寬裕多了。您就是俺們的大恩人吶!”
蕭逸塵微笑著回應:“大嫂,看到你們生活變好,本太子很是高興。往後若有難處,儘管向官府反映。”
此時,人群中一位書生模樣的青年高聲說道:“殿下推行新政,不僅改善民生,更讓我朝吏治清明,國家有望走向繁榮昌盛,實乃我朝之幸,百姓之福!”
周圍的百姓紛紛附和,掌聲雷動。
蕭逸塵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一路的艱辛都是值得的。
百姓們的認可與支援,是對他最大的褒獎。而此刻,他更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東宮,與殷錦書和荔枝相聚。
他加快了馬速,朝著皇宮的方向奔去,心中滿是對家人的思念 。
蕭逸塵一路快馬加鞭,穿過熙攘的街道,終於抵達東宮。
宮門緩緩開啟,他迫不及待地翻身下馬,大步朝內走去。
“父王!”一聲清脆的呼喊如銀鈴般傳來,荔枝小小的身影從殿內飛奔而出,像只歸巢的乳燕直直撲向蕭逸塵。
蕭逸塵連忙蹲下身子,穩穩地接住兒子,將他緊緊摟在懷中,眼眶瞬間溼潤:“荔枝,我的乖孩子,父王可想你了!”
荔枝緊緊抱著蕭逸塵的脖子,小臉上滿是幸福:“父王,我也天天盼著您回來,我給您準備了好多禮物!”
這時,殷錦書邁著輕盈的步伐從殿內走出,她的目光溫柔如水,緊緊鎖在蕭逸塵身上。
蕭逸塵緩緩起身,抱著荔枝走向殷錦書,兩人相視一笑,千言萬語盡在這一眼之中。
“書兒,我回來了。”
蕭逸塵輕聲說道,聲音裡帶著歷經風雨後的疲憊,更有歸家的安心。
殷錦書微微點頭,眼中淚光閃爍:“回來就好,一路上辛苦了。”
三人走進內殿,蕭逸塵將荔枝放在地上,小傢伙立刻跑去拿來自已準備的禮物——一個裝滿五彩星星的玻璃瓶,還有一疊畫著家人的圖畫。
“父王,您看,這是我折的星星,每一顆都代表我對您的想念。這些畫,有我和母妃,還有我們一起在花園玩的樣子。”
荔枝仰著小臉,眼中滿是期待,希望得到父妃的誇讚。
蕭逸塵接過禮物,仔細端詳著,眼中滿是驚喜與感動:“荔枝真厲害,這些禮物父王太喜歡了。
你看,這星星折得多漂亮,還有這些畫,把我們一家人畫得栩栩如生。”
說著,他將荔枝抱上膝蓋,輕輕撫摸著他的頭。
殷錦書坐在一旁,微笑著看著父子倆互動,隨後輕聲問道:“府州的新政推行得如何?一路可有波折?”
蕭逸塵神色一正,將府州的情況詳細講述了一遍,從與劉大人的周旋,到新政推行後的成效,以及百姓們的反饋。
殷錦書聽得認真,時而皺眉,時而露出欣慰的笑容:“幸好你平安歸來,新政能順利推行,也是百姓之福。只是,這一路想必驚險萬分。”蕭逸塵輕輕握住殷錦書的手:“有驚無險,一切都過去了。
此次經歷,更讓我堅定了推行新政的決心。
看到府州百姓因新政生活改善,我便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正說著,一位宮女走進來稟報:“殿下,太子妃,陛下傳旨,請殿下即刻前往養心殿。”
蕭逸塵點頭示意知曉,對殷錦書和荔枝說道:“我先去拜見父皇,回來再好好陪你們。”
殷錦書溫柔一笑:“去吧,別讓陛下久等了。”
蕭逸塵起身,再次抱了抱荔枝,然後在殷錦書的目送下,大步朝養心殿走去。
*
蕭逸塵闊步邁向養心殿,心中既帶著歸巢的喜悅,又因即將面聖彙報而添了幾分莊重。
養心殿外,太監扯著尖細的嗓子高聲通報:“太子殿下到——”
“宣。”殿內傳出皇帝沉穩有力的聲音。
蕭逸塵邁進殿門,恭敬行禮:“兒臣拜見父皇。”
皇帝抬眸,目光中滿是慈愛與期許,揮手示意:“免禮,逸塵,過來讓朕好好瞧瞧。”
蕭逸塵走近,皇帝細細打量著他,欣慰道:“瘦了,也黑了,不過看著更精神了,這一趟府州之行,辛苦了。”
蕭逸塵微微欠身,誠懇道:“為父皇分憂,為百姓謀福,兒臣不敢言辛苦。”
隨後,他條理清晰地將府州之行的詳細情況娓娓道來。
從初到府州遭遇的阻礙,到識破劉大人的陰謀,再到新政如何一步步推行,以及最終取得的成效,一樁樁、一件件,說得詳盡透徹。
皇帝聽得專注,時而微微點頭,時而神色凝重,待蕭逸塵彙報完畢,他長舒一口氣,感慨道:“逸塵,做得好!
這新政推行不易,你能在重重困難下開啟局面,實乃我朝之幸。
那劉大人竟敢妄圖阻撓新政,實在可惡,朕定要嚴懲,以儆效尤。”
蕭逸塵拱手道:“父皇聖明。
此次能順利推行新政,離不開父皇的信任與支援,也多虧了一眾忠心官員和百姓的配合。
兒臣不過是做了分內之事。”
皇帝笑著擺擺手:“你也別太過謙虛。這新政在府州開了個好頭,往後還要在全國推廣,你可有何打算?”
蕭逸塵目光堅定,有條不紊地闡述著自已的想法:“兒臣以為,可先選派得力官員前往各地考察,依據不同地域的實際情況,對新政細則進行適當調整。
同時,加強對地方官員的培訓,確保他們能準確理解並執行新政。
另外,還要加大對新政的宣傳力度,讓百姓清楚知曉新政的益處,主動配合。”
皇帝聽完,眼中滿是讚賞:“嗯,考慮得很周全。
此事便交由你牽頭負責,有需要,儘管向朕開口。”
蕭逸塵領命:“兒臣定不負父皇所託。”
接著,父子倆又就一些細節問題深入探討了許久。
待諸事商議妥當,皇帝的神色緩和了許多,關切問道:“逸塵,你剛回京城,東宮那邊,錦書和荔枝可都還好?”
提到妻兒,蕭逸塵的臉上浮現出一抹溫柔:“回父皇,他們都好兒臣剛回東宮,荔枝特別高興,還準備了禮物給兒臣。
錦書……也很是掛念兒臣。”
皇帝看著蕭逸塵,眼中滿是慈愛與期許,微笑著說道:“逸塵啊,你此番府州之行勞苦功高,朕今晚要為你辦一場盛大的接風宴。
朝廷的文武百官以及他們的家眷都會前來,也好讓大家一同為你慶賀,共享這份喜悅。”
蕭逸塵聞言,連忙跪地謝恩:“父皇如此厚愛,兒臣感激不盡。只是兒臣不過做了分內之事,受此大禮,實在惶恐。”
皇帝伸手示意他起身,和藹地說:“你莫要謙遜。
新政推行關乎國家興衰、百姓福祉,你能在府州將其順利開展,為全國樹立典範,理應得到這般褒獎。
這場宴會,也是要讓百官明白,朕對新政的重視,以及對實幹臣子的肯定。”
蕭逸塵恭敬地應道:“兒臣定當銘記父皇教誨,往後更竭盡全力為朝廷、為百姓效力。”
皇帝微微點頭,又叮囑道:“今晚宴會上,百官定會向你請教新政事宜,你可要耐心解答,將經驗傾囊相授,讓新政能在各地順利鋪開。”
蕭逸塵目光堅定:“父皇放心,兒臣明白。兒臣也盼著新政能惠及天下百姓,讓我朝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