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靜的閨閣之中,殷錦書慵懶地靠在榻上,眼神卻透著幾分思索與憂慮。
她的手指輕輕繞著一縷髮絲,口中喃喃自語:“近些日子,總覺得心神不寧,彷彿有什麼事情即將發生。細細想來,上一世的這個時節,家中與朝堂都有諸多變故。”
殷錦書微微坐直身子,想到:“我記得,大哥在這個時候應該快要回府了。
他常年在外征戰,此番歸來,也不知是否平安順遂。
還有二哥,聽聞他在江南一帶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想必也賺得盆滿缽滿,不日便會返程。”
殷錦書又想到什麼覺得不對,面色凝重:“事情沒那麼簡單。當時朝局動盪,陛下新封了一位麗嬪,那麗嬪深得聖寵,這後宮的風向怕是要變了。
而且,我聽聞陛下在朝堂之上的處事風格也與以往大不相同,似乎更為偏向三皇子蕭景城。”
小檀輕手輕腳地走進房間,見殷錦書靠在榻邊,神色凝重,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她剛才在門外並未聽清殷錦書的自言自語,心下擔憂,忍不住開口問道:“小姐,您這是怎麼了?莫不是出什麼事了?方才見您一臉憂色,婢子心裡實在放心不下。”
殷錦書微微一怔,回過神來,見是小檀,輕輕搖了搖頭,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小檀,我沒事,不過是想起了一些瑣事,一時有些出神罷了。”
小檀面露狐疑之色,她跟在殷錦書身邊多年,深知自家小姐的性子,這般模樣定是有心事瞞著她:“小姐,您就別瞞著婢子了。婢子雖不聰明,但也看得出來,您最近總是心事重重的。
是不是因為大爺和二爺不在家,您擔心他們?還是說,府裡發生了什麼婢子不知道的事?”
殷錦書輕輕嘆了口氣,知道瞞不過小檀,便走到一旁坐下:“小檀,你我從小一起長大,我也不瞞你。如今這朝局動盪,府中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洶湧。
我剛剛是在想,大哥即將回府,二哥也快從江南迴來了,這本是好事,可我總擔心會有人從中作梗,對我殷家不利。”
小檀一聽,臉色變得煞白:“小姐,您是說有人要害大爺和二爺?會是誰呢?小姐,要不我們告訴侯爺?”
殷錦書沉思片刻,搖了搖頭:“父親這些日子為了公務操勞,我不想讓他再為此事煩心。況且,我們目前也只是猜測,並無真憑實據。
小檀,你去告訴府中的侍衛,讓他們加強戒備,尤其是府門和後院,切不可有絲毫懈怠。
另外,你再找幾個機靈的小廝,去外面打聽一下訊息,看看有沒有什麼風吹草動。”
小檀連忙點頭:“婢子這就去辦。小姐,您也別太擔心了,大爺和二爺吉人自有天相,定會平安無事的。”
殷錦書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庭院,心中暗忖:“上一世的我,在這重重陰謀與變故中懵懂無知,最終落得個悲慘下場。這一世,我定要改變這一切,守護好我殷家,絕不讓蕭景城的陰謀得逞……”
——
李侍郎為人正直,蕭景城多次想拉攏卻沒有成功。
蕭景城在書房中來回踱步,臉上陰雲密佈,恨恨道:“那李侍郎實在不識抬舉!我多次示好拉攏,許以高官厚祿,他竟絲毫不為所動,還在朝堂上屢屢與我作對,壞我好事!”
一旁的心腹謀士輕聲說道:“殿下莫急,既然拉攏不成,咱們不妨另尋他法。
聽聞那李侍郎負責的漕運之事近期賬目繁雜,可在這上頭做做文章。”
蕭景城眼睛一亮,停下腳步:“哦?快細細說來!”
謀士湊近一步,低聲道:“咱們先買通他手下的幾個關鍵屬官,讓他們在賬目上做些手腳,故意弄出些錯漏來。
然後再找人暗中彈劾,把這賬目之事鬧大,讓陛下對他產生不滿。
到時候,殿下您再舉薦幾個咱們自已的人去協助他,名為協助,實則慢慢架空他的權力。等時機成熟,這李侍郎被陛下厭棄,他的位置自然就是殿下您的了。”
蕭景城微微點頭,露出一絲陰笑:“此計甚好。不過那李侍郎為人謹慎,他手下的人怕是沒那麼容易買通吧?”
謀士胸有成竹地說:“殿下放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些屬官大多是些貪圖錢財之輩,只要許以足夠的利益,不愁他們不就範。”
過了些日子,謀士前來稟報:“殿下,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那幾個屬官已經開始在賬目上動手腳了,咱們安排彈劾的人也已準備就緒,只等合適的時機就向陛下上奏。”
蕭景城滿意地笑道:“很好,事成之後,你們都重重有賞。待我坐上那侍郎之位,這漕運一路上的油水,可就都進了我的口袋。哼,那李侍郎,就等著被罷官免職吧!”
......
一日,在漕運衙門的後堂,幾個下屬趁著李侍郎外出公辦之機,鬼鬼祟祟地聚在一起。
“王主簿,咱們真要做這等昧良心的事?李侍郎待咱們向來不薄,如此行事,怕是天理難容啊!”
一個年輕的錄事面露猶豫之色,聲音顫抖地說道。
王主簿冷笑一聲,眼中滿是貪婪與決絕:“哼,你懂什麼!三殿下許給我們的好處,足夠我們逍遙快活幾輩子。況且,如今事已至此,我們若不照做,這豈能放過我們?”
另一個年長些的屬官也附和道:“是啊,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李侍郎固然是個好官,可他擋了我們的財路。
這次賬目上做點手腳,等蕭大人上位,我們就都是功臣,往後的日子還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那錄事仍在掙扎:“可萬一事情敗露,我們都得掉腦袋啊!”
王主簿不耐煩地瞪了他一眼:“怕什麼!我們做得天衣無縫,只要一口咬定是李侍郎指使,他百口莫辯。再說了,殿下在朝中勢力龐大,定會保我們周全。”
於是,他們在賬目中大肆偽造支出款項,虛報貨物損耗數量,將一本原本清晰明瞭的賬本弄得混亂不堪、漏洞百出。
幾日後,李侍郎回衙審閱賬目,看到那滿是錯漏的賬本,頓時臉色大變:“這是怎麼回事?為何短短數日,賬目竟如此混亂不堪?”
王主簿上前,裝出一副惶恐的樣子:“大人,小的們也不知啊!這些日子一直是按往常的流程辦事,可這賬目突然就……小的們實在是不解。”
李侍郎目光如炬,掃視著眾人:“哼,我看是你們之中有人心懷不軌!漕運之事關乎國本民生,豈容你們如此兒戲!”
那幾個下屬心中有鬼,雖表面上唯唯諾諾,心中卻暗自得意,只等著蕭景城在朝堂上發難,將李侍郎徹底拉下馬,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