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瑩前來敲門,招呼燕辭晚吃飯。
午飯時帶湯的餺飥,用的是村長剛送的麵粉做成的,裡面還加了些野菜,但因為缺少調料和油水,味道非常寡淡。
這種在燕辭晚眼中已經是粗糙至極的飯食,對阿瑩來說已是難得的美味。
阿瑩端起碗筷,三兩口就把碗裡的餺飥連同湯汁全部吃了個精光,末了還意猶未盡地嗦了下筷子。
她去看燕辭晚,見對方還在慢悠悠地吃飯,動作從容有度,一看就是受過良好的教養,相比之下自己方才的吃相真是粗魯。
阿瑩心裡有點羨慕。
燕辭晚注意到對方的視線,問道:“怎麼了?”
“沒什麼。”
燕辭晚又問:“你娘怎麼不一起來吃飯?”
“她身體不好,不便出門,我等下給她送飯過去。”
燕辭晚順勢打聽道:“你娘患的是什麼病?可曾請大夫看過嗎?”
阿瑩言簡意賅地回了句:“村裡沒有大夫。”
“從小安村到長安縣不遠,你可以帶你娘去長安縣找大夫看病。”
“沒有村長的允許,我都不能離開村子。”
燕辭晚不解:“為什麼啊?”
“沒有為什麼,規矩就是如此,不只是我,村裡所有人都是這樣的。”
燕辭晚暗暗思索,村長是五神教的人,他如此苛刻地約束村民,其中緣由或許是跟五神教有關。
她好心建議道:“以後有機會的話,你最好還是帶你娘去長安找大夫看看病,一直這樣拖著不治,對你孃的身體很不利。”
阿瑩聽了這話,神情變得很是黯淡。
她低聲說道:“就算看了大夫又如何?大夫也不是什麼病都能治得好的。”
“話不能這麼說,要先給大夫看過了,才能知道能否治得好?”
阿瑩搖了搖頭:“不說這些了,你快吃吧,我還等著洗碗呢。”
見她不願再提此事,燕辭晚只得收住話頭,加快速度吃完碗裡剩下的餺飥。
阿瑩擦乾淨桌子,端著兩幅碗筷往外走去,燕辭晚好奇地跟了出去,她看到阿瑩蹲在井邊,用剛打上來的井水刷洗碗筷,然後將還滴著水的碗筷拿進灶屋。
燕辭晚以為她要將碗筷收進櫃子裡,卻見她解開鍋蓋,從鍋裡舀出剩下的餺飥,將它們裝入剛洗好的碗中。
阿瑩見燕辭晚盯著自己手裡的碗,有些窘迫地解釋道。
“我家只有兩幅碗筷。”
平時家裡只有她和孃親兩人,兩幅碗筷剛好夠用,如今忽然住進來兩位客人,他們便只能錯開吃飯的時間,不然碗筷就不夠用了。
燕辭晚順勢問道:“你父親去哪兒了?”
“很多年前就過世了。”阿瑩說起這話時神色有些黯淡。
她將其中一碗餺飥遞給燕辭晚,說道:“這是你孃的那份午飯。”
“謝謝,但是不用了,這種食物她咬不動。”
阿瑩二話不說又將餺飥倒回鍋中,燒火煮開,一直等到鍋裡的面片被煮融化,變成麵糊糊湯,她這才重新盛出來裝進碗裡。
“這樣的飯你娘應該能吃吧?”
燕辭晚接過碗:“麻煩你了。”
阿瑩端起另外一碗餺飥走出灶屋,走進右邊那間主屋,看樣子是要去給她娘送飯。
燕辭晚回到左邊那間客房裡面,看到尊使還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她隨手將麵糊糊湯放到床頭的矮櫃上,然後推門走出去,來到對面的主屋旁。屋門是虛掩著的,她站在門外豎起耳朵去聽,屋內阿瑩和母親的對話傳入燕辭晚耳中。
母親:“我吃飽了,剩下的你替我吃了吧。”
阿瑩:“你吃得太少了,再吃兩口吧。”
母親:“我真吃不下了,你快吃吧,不然等下就坨了。”
片刻的寂靜過後,對話繼續。
母親:“今天是十五,你又要出門去參加村裡的祈福大會嗎?”
阿瑩:“嗯。”
母親:“你能不能別去?”
阿瑩:“村裡每戶人家都得去,這是規矩,阿孃你還病著不能出門,就只能由我代表咱家參加。”
母親:“可是你的父親和阿姊,都是去參加祈福大會然後一去不復返的,我真的很害怕,萬一你也回不來……”
又是一陣寂靜。
良久過後才聽到阿瑩的聲音。
“阿孃你放心,我一定會回來的。”
母親沒有再說話,開始低低地啜泣。
阿瑩輕聲安慰了她好一會兒,等到母親的情緒平復下來,阿瑩端著碗筷往外走,當她拉開門邁過門檻時,看到了站在外面的燕辭晚。
“你怎麼會在這兒?”
燕辭晚開門見山地問道:“什麼是祈福大會?”
阿瑩皺眉:“你偷聽我們說話?”
燕辭晚沒有絲毫的羞愧,大大方方地承認:“嗯。”
阿瑩很無語,她還是第一次聽牆角聽得如此理直氣壯的人。
“你臉皮可真厚。”
燕辭晚摸了摸自己的臉頰,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謝謝誇獎。”
屋內傳出母親的聲音:“阿瑩,是蕭娘子來了嗎?”
阿瑩回頭衝屋內說道:“她來找我說點事,阿孃你好好休息,有事就喊我一聲。”
說完她便輕輕帶上房門,然後端著碗筷走到井邊,她一邊打水一邊說道。
“祈福大會是咱們村子的習俗,每個月十五月圓之夜,村裡每家每戶都派出至少一人參加,你不是咱們村裡的人,這事跟你沒關係。”
燕辭晚追問:“為什麼你父親和阿姊去參加祈福大會後就沒再回來?祈福大會到底是幹嘛的?”
阿瑩抬頭看她,面無表情地道。
“我再說一次,這些事與你無關!”
燕辭晚猜測祈福大會很可能跟五神教有關,她問道:“我能和你一起去參加祈福大會嗎?我娘久病不愈,我想為她祈福。”
阿瑩聽她提及生病的母親,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和母親,這讓阿瑩的態度稍稍軟化了些。
“祈福大會沒你想得那麼簡單,我勸你最好別趟這趟渾水。”
“那你能跟說說,祈福大會到底是做什麼的嗎?”
阿瑩見她如此執著,只得說道:“咱們村子旁邊的那條河,你應該已經看到了吧?那條河名為月水,傳聞河中住著一位河神,我們都稱呼他為月神,每個月十五月圓之時,我們村就會和上游的大安村一起祭祀河神,以此祈求福澤,庇護兩個村子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