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章 三無影片

胡雯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上傳到影片平臺的影片,只要沒有被遮蔽、下架或者限流,那全網都能看到。

不過嘛,一般像胡雯發的這種,沒有封面、沒有簡介、沒有亮眼標題的三無影片,一般不太可能有什麼播放量。

但播放量低,可不代表是零,無論怎樣,平臺都會給一個試水推薦,然後再根據反饋,看看是不是繼續給量。

說來大資料推送還真是精準,或者說也是機緣巧合,胡雯的影片剛剛上傳不久,就被北原大學隔壁的北原科技大學數學系一個年輕老師給刷到了。

這個老師叫盧銳,去年剛博士畢業,隨即入職的北原科技大學當老師,正好教學生們高等數學。

盧老師是個挺負責任的老師,學術水平也不錯,但是很遺憾,他不怎麼擅長教書。

上學期教高等數學上冊時,就有很多學生反映聽不懂他講課,說他講課就是在黑板上寫公式,然後對著下面一陣機關槍式輸出。

最後,公式寫了一黑板,知識點也嗶哩啪啦全講了一遍,但是下面的學生什麼都沒聽懂。

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的時候,盧銳教的這幾個班,出現了大面積的掛科。

沒辦法,計算成績的時候,盧銳不得不採用“平方根提分大法”,既把所有人的成績都開平方根,然後再乘以10。

比如某個學生考了49分,那開個平方根,得到7,然後再乘以10,就變成了70。

以此類推,如果考了36分,也是先開平方根得到6,再乘以10,就變成了60。

如果本來就考了100分,那經過這一系列運算後,仍然是100。

總之,採用這樣的辦法,可以讓36分以上的人直接及格,滿分的人也還是滿分。

如此一頓操作,再加上平時成績,總算讓大部分學生免去了補考之災。

後來,盧老師痛定思痛,一個寒假都沒怎麼閒著,一直在想辦法打磨自已的教學水平。

然而,一個寒假的準備,最後並沒有換來期待中的好結果。

學生們對這位盧銳老師的評價更加差勁了,甚至有學生給校長信箱寫信,要求換掉盧銳。

這確實是一件很打擊人的事。

客觀來講,高數下學期的課程,要比上學期難一些,本身就更難懂,自然也就更不好教。

不過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盧銳自已天生就不擅長教課。

無論是科學領域還是藝術領域,哪怕一些匠人的手藝活,都存在著很多人,本身的水平很高,但教學水平卻很低。

盧銳不幸就屬於這種人,他自已也很苦惱。

既然走上了講臺,盧銳當然想把課講好,否則既對不起這份職業,更對不起學生。

為此,平時只要一有時間,盧銳就不停地在網上刷與高數有關的網課影片,想從中取取經,提升一下自已的講課水平。

就這麼著,盧銳刷到了胡雯發在平臺上的影片。

一開始,面對著這麼一個標題普通,簡介什麼的也都沒有的影片,盧銳並沒有太在意,只想隨便看看。

可沒想到,影片一開始播放,盧銳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進去。

影片從頭到尾都沒人露臉,全是手機的俯拍視角,螢幕基本都被一張草紙給佔滿了。

講課的人,是一個年輕但是很有磁性的男聲,此外旁邊還有一個女生,時不時會向講課的男聲提問。

看上去,影片很像是學校當中一個男生在給一個女生講題。

不過從男生講解的流暢程度、節奏把控,甚至語音語調,都能感受到男生的水平極高。

本來枯燥的數學知識,在他的講解下,似乎變成了一種很有趣的東西。

而且男生的講解非常詳盡完整,還順帶挖出了不少隱藏在背後的知識。

比如某些公式的推導,某些數學問題背後的本質邏輯,一些經典、巧妙且實用的思維方法,等等。

看著看著,連盧銳這個數學專業出身的高材生都感到心潮澎湃,獲益匪淺。

甚至盧銳一度覺得,他自已對於某些數學問題的理解,還遠沒有這個講課的男生到位。

就這樣,不知不覺,盧銳已經聽了四十多分鐘。

雖然此時影片的進度條尚未過半,但是盧銳已經按耐不住內心的躁動,反手就把影片的連結轉到了他們數學系的老師群中。

“這是什麼?”群裡很快就有一個老師問道。

“我在網上發現的一個講高數的影片,覺得挺好的,分享給大家。”

“哦哦,那我找時間看一下!”老師回覆道。

然後,群裡就安靜了。

盧銳也沒再管群聊,重新把手機畫面切回了影片,並且鎖定了螢幕。

又聽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影片終於完結了。

此時,已經快到半夜十二點了,不過盧銳卻越發的精神。

這個高數影片,簡直就是個寶藏啊!

別說普通學生了,就算是盧銳這樣的年輕老師,都從這個影片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而且盧銳也不得不承認,他此前的直覺完全正確。

雖然他是數學專業畢業的,但是他對高等數學的理解,遠不如影片中這個講課的男生。

曾經,盧銳一直覺得自已對於高等數學等等基礎課程早已瞭如指掌。

直到今天看到這個影片他才發現,其實他只停留在了某種低階階段。

打個比方,影片中的某些題目,如果讓盧銳去解答,他肯定也能做出來。

只是,盧銳的答案可能要寫滿半頁A4紙,而同樣的題目,換做影片中的男生,答案可能只有兩行。

這不僅僅是答案的簡略,其背後的思維差異——或者應該說差距——是極大的。

總之,這樣一個影片,讓盧銳充分認識到自已只是個菜鳥,路漫漫其修遠兮,前面的路還長著呢!

關掉影片後,盧銳開啟了群聊,發現群裡已經炸了鍋。

“影片裡這個老師講得簡直太好了!”

“感覺不太像老師,倒像是兩個學生在互相講題。”

“學生怎麼會有這樣的水平?估計男的是老師,女孩是學生。”

“影片第四個題,就是那個空間解析幾何的題,解題方法確實非常巧妙,是個逆向思維,換成我的話,估計要按部就班,計算量可能是他的好幾倍!”

…………

看來,大家的體會都和盧銳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