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的效率不錯,一個下午,就把顧恆的所有資訊都查到了。
然而,顧恆的過往經歷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他是小鎮上長大的,家庭條件很一般,小學、初中都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成績只能算中等偏上。
到了高中,顧恆進入了縣城的中學,成績有了一些提高,算是“小鎮做題家”,最後高考考進了北原大學物理學院。
大學四年裡,顧恆也是默默無聞,沒有任何突出表現,成績也一般,三等獎學金都沒拿過。
本科畢業後,顧恆決定考研,不過初試成績也只勉強過線,最後調劑進入了邱峰的課題組。
可以說,在2024年4月之前,顧恆在北原大學都沒有任何亮眼表現。
直到他突然完成了那篇有關核爆炸阻斷技術的論文。
這件事情的不可思議程度,就跟幼兒園的小孩高考數學考了滿分一樣,但它確實發生了。
林元豐雖然反對論文的內容,但他也不得不承認論文的水平,這絕對不是一個碩士生能夠完成的。
加上論文的思路和風格,讓林元豐一度覺得,這個顧恆肯定是得到過李正遠的指導。
然而,經過林東反覆查證,最終確認,顧恆和李正遠兩個人沒有任何交集,顧恆也沒有任何得到李正遠指導的可能。
放下兒子的電話,林元豐陷入了沉思。
畢竟林元豐曾經是李正遠的好友和搭檔,非常熟悉李正遠的思維方式和學術風格。
那篇論文,以及後續各種技術問題的研究報告,實在太像出自李正遠之手了。
不可思議,確實是不可思議。
草草吃完晚飯,林元豐馬上回到了自已的辦公室,最後檢查了一遍自已剛剛撰寫的那篇反對核爆炸阻斷技術研究的內參報告。
不過就在他準備點選傳送按鈕時,突然停下了。
又是一番良久的思索後,林元豐沒有把報告傳送出去,而是拿起了手機,撥了通訊錄中的一個號碼。
“小梁!”
“林老師,什麼事啊?”
…………
轉天早晨。
天色微微有些陰,京城,政務院的各個辦公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其中,科技執政官的機要秘書一開啟電腦,就收到了一份透過內部保密渠道傳送來的報告。
報告的作者是林元豐,國家頂級智庫的高階專家,科技發展部的前副部長。
機要秘書不敢耽擱,馬上把報告整理列印。
就在機要秘書列印報告的時候,電腦上陸續又收到了好多份透過機要渠道傳送來的報告。
機要秘書一看,好傢伙,報告的傳送人全是重量級人物,有全國著名大學的教授,有科研院所的專家,還有各大智庫的高階分析師,等等。
差不多用了半個小時,機要秘書才把這些陸續收到的報告整理列印完畢。
這個時候,科技執政官正在開會,所以秘書暫時把所有的報告都放在了科技執政官的辦公桌上。
大概在上午十點左右,剛剛參加完會議的科技執政官回到辦公室,第一眼就看見了辦公桌上厚厚的一摞報告。
最上面的一份,正是林元豐的。
林元豐其人,科技執政官非常熟悉,曾經差點就獲評院士,然後當上科技發展部的部長。
然而很可惜,因為當年在論證核爆炸阻斷技術理論時犯了錯誤,毀掉了所有,院士和部長全都泡湯,最終提前退休。
當然,對於林元豐的能力,國家還是認可的,在他退休之後依然把他選入了頂級智庫。
對於他在科技方面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包括科技執政官在內的相關領導都非常重視。
所以,科技執政官看到林元豐的報告後,馬上就拿了起來。
《關於核爆炸阻斷技術和基於此項技術的核武器防禦系統的可行性質疑》。
看到這個標題,科技執政官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當年,就是因為爭論這項技術,才導致林元豐晚節不保,這次他怎麼又摻和進來了?
不過,因為林元豐的地位和影響力,科技執政官還是翻開了林元豐的報告。
報告的名字很長,但內容卻很短,只有不到三頁紙,科技執政官用了不到五分鐘就看完了。
平心而論,林元豐在報告中講的並不是沒有道理,核爆炸阻斷技術的確需要實踐驗證。
不過,根據北原大學孫元成等人的彙報,一切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想了想,科技執政官在林元豐報告的末尾批閱道:“已閱,你的意見已納入考慮。”
其實這是一句廢話,基本上相當於“你的建議我看了,不打算採納”。
批閱完,科技執政官把林元豐的報告放在一邊,繼續翻閱下面的報告。
下一份報告來自科學院的一名教授,主要觀點和林元豐差不多,甚至報告的結構和文風都大差不差。
過了一會兒,科技執政官才想起來,這個教授好像正是林元豐多年前的學生。
後面的一大串報告,全都是質疑核爆炸阻斷技術的,而且傳送人或多或少都跟林元豐能搭上關係。
看來,林元豐這是在“組團上書”。
科技執政官大致捋了捋,所有的質疑大致可以分成兩種。
第一種是從技術角度,質疑理論是否可以用於實踐,包括林元豐自已都是從這個角度切入的。
第二種質疑角度,則是透過其他方面,主要是經濟角度。
比如一位智庫中的經濟學家就指出,這項技術的前期投入巨大,建設週期很長,會消耗大量社會資源,由此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不過,各種質疑之聲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
科技執政官也考慮過,特別是經濟方面,就算技術上可以實現,那麼要打造基於此項技術的核武器防禦體系,也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從個人角度,科技執政官當然希望推進這項研究,但各方的不同意見他也不得不考慮。
特別是現在,同時出現了這麼多的反對意見。
科技執政官數了數,反對這項技術的研發和部署的報告,一共有十七份。
這可不僅僅是十七份報告,它們代表了十七個重量級人物以及他們身後的人。
如果只有一兩個人反對,可能也就罷了,現在面對的可是一個反對集團,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