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5章 喬裝(二)

就在這時,一位年輕的女老師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了出來。她穿著一身簡約的職業裝,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給人一種親切之感。“你好,你是來諮詢課程的嗎?你小孩是讀幾年級?”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宛如山間的清泉流淌在這略顯沉悶的空間裡。

博源連忙點頭,微微露出一絲擔憂的神情,說道:“是的,老師,我想了解一下你們這裡的數學輔導課程。我小孩現在讀三年級,數學成績一直不太好。我可真是愁壞了,聽說你們這兒教學質量不錯,就趕緊過來看看。”他的語氣中帶著為人父母的焦急與期盼,表演得恰到好處。

女老師微笑著,眼中滿是自信,彷彿對解決這類問題胸有成竹,說道:“那你來對地方了,我們這裡的數學老師都是非常有經驗的。無論是基礎知識的鞏固,還是難題的突破,都能給予孩子專業的指導。來,先進裡面坐吧。”她側身做了個請的手勢,引導博源進入機構內部。

博源跟著女老師走進了機構。裡面有幾間教室,牆壁上貼滿了學生們的優秀作業和勵志標語,前臺擺放著一些辦公用品和宣傳資料,旁邊的諮詢室佈置得溫馨舒適,桌椅擺放整齊,茶几上還擺放著幾束鮮花,散發著淡淡的芬芳。此時,教室裡正在上課,能聽到老師抑揚頓挫講課的聲音和學生們積極回答問題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彷彿是一曲校園裡的樂章。

……

博源的指尖在模擬洞察術矩陣上輕輕劃過,那些跳動的數字便像被賦予了生命,在教室的每個角落暈染開具體的模樣。後排趴在桌上的男生指尖還沾著未擦淨的遊戲手柄按鍵熒光,校服袖口磨出毛邊——他校服內側的標籤還留著母親縫補時歪扭的針腳,此刻卻被他揉成一團壓在課本下。數字1在他頭頂明滅,映著他盯著窗外梧桐葉的眼神:今早出門前父親把茶杯摔在玄關,“全班倒數第五還有臉玩遊戲”的怒吼聲裡,混著母親偷偷塞進他書包的巧克力包裝紙沙沙響。他知道父母總在深夜對著他的成績單嘆氣,可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總像爬滿試卷的螞蟻,讓他想起三年級第一次考砸時,母親紅著眼眶說“我們家就指望你出息”的模樣。

左前方扎著馬尾的女生正在用修正帶反覆塗抹筆記本邊緣的塗鴉,數字2-2在她髮梢晃動。上週她剛把同桌的練習冊藏進垃圾桶,此刻卻盯著黑板上的函式題假裝認真——其實她在數天花板上有幾塊掉了漆的瓷磚。母親總把“隔壁陳阿姨女兒保送重點高中”掛在嘴邊,昨天又新買了十套模擬卷堆在她床頭,連她偷偷寫的小說草稿都被翻出來貼在書桌前當“反面教材”。她知道父母逢人就誇“我們家囡囡聰明,就是心思沒放學習上”,可那些被撕掉的漫畫書殘頁還夾在字典裡,像她被揉皺的自尊心,泛著委屈的褶皺。

教室右角的胖子正偷偷把薯片塞進抽屜,數字1-1在他校服口袋上蹦跳。他記得去年暑假被父母塞進奧數班的第一天,也是這樣悶熱的午後,後桌男生把青蛙塞進他書包時,母親正在和老師說“我們家孩子就是貪玩,其實腦子好使”。此刻他盯著課本上父親用紅筆圈出的“必須背熟”,那些單詞像串錯了的珠子,怎麼也穿不進腦子——昨晚父母為了他該不該報程式設計班吵到凌晨,父親說“別人家孩子都在學”,母親說“先把成績提上去”,而他只想回到鄉下爺爺家,聽蟬鳴蓋過所有關於“別人家孩子”的嘮叨。

走廊傳來前臺老師接待家長的聲音,“您家孩子基礎不錯,就是需要針對性提升”。穿碎花裙的母親趕緊點頭,指尖捏緊了手裡的繳費單——她剛問過樓上李姐,她家兒子在這補了三個月,數學漲了二十分。“我們家小雨最懂事了,知道爸媽辛苦”,她對著老師笑,卻沒看見教室後排的小雨正把“懂事”兩個字寫進草稿本,又狠狠劃掉。那些貼在牆上的優秀作業,在小雨眼裡像永遠夠不著的星星,她知道母親把自己的照片和“進步生”宣傳欄貼在一起時有多驕傲,卻不敢說其實上週的單元考,她抄了同桌的選擇題答案。

放學鈴響時,數字們隨著學生的喧鬧漸漸淡去。博源看見穿校服的孩子們魚貫而出,有的被母親遞上溫熱的牛奶,有的被父親拽著討論“明天再加一節物理課”。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老長,那些關於1和2的數字,終究只是模擬場景裡的符號——藏在每個學渣心裡的,是父母反覆揉搓的期待,是“別人家孩子”投下的陰影,是想學好卻總被扯住後腿的無力。就像後排男生塞進書包的巧克力,在體溫下漸漸融化,黏在成績單的褶皺裡,甜得發苦,卻又帶著父母笨拙的溫柔。

家長們在前臺排隊續費時,有人指著牆上的“清北學員榜”輕聲感慨:“我們家孩子哪怕考上個一本也好。”沒人看見角落的男生攥緊了拳頭,他校服內側的縫補標籤上,母親新繡了行小字:“慢慢來,媽媽等你長大。”那些被數字定義的學渣們啊,終究會在某一個清晨忽然懂得,父母眼裡的期待或許曾讓他們窒息,卻也像補習教室窗外的梧桐葉,在夏日的風裡,嘩啦啦地,全是笨拙卻滾燙的愛。

女老師將博源帶到諮詢室,熱情地讓他坐下,隨後從一旁的資料架上熟練地遞給他一本課程介紹手冊,手冊的封面設計精美,紙張厚實。“你看看,這是我們的課程介紹。我們有一對一輔導,這種模式能夠針對孩子的具體問題進行個性化教學,讓孩子得到最貼心的指導;也有小班課,小班課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共同進步。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女老師詳細地介紹著,眼神專注地看著博源,觀察著他的反應。

博源雙手接過手冊,緩緩翻開,目光在上面一行行掃過,時不時提出一些看似關切的問題,比如課程的具體安排、師資的資質等。而在這看似平常的交流背後,他心中卻有著自己不為人知的打算……

午後的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城市繁華街區的寫字樓外。博源懷揣著一絲期待與疑慮,踏入了“智優教育”的大門。這家校外輔導機構在同學間略有耳聞,據說師資力量頗為雄厚。

一進門,熱情的女老師便迎了上來,遞上一本製作精美的課程手冊。博源接過手冊,佯裝認真地翻閱起來,眼神卻在不經意間打量著四周。“老師,你們這裡的老師都是什麼資質啊?不會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吧?我可不想找個沒經驗的老師。”博源故意皺起眉頭,略帶擔憂地問道。

女老師臉上立刻堆滿了笑容,連忙解釋道:“同學,你放心,我們這裡的老師都是非常優秀的。很多老師都有多年的教學經驗,有的還是在職的一線教師呢。他們對考點和命題趨勢都非常瞭解,能夠幫助你快速提高成績。”

博源心中猛地一動,果然如他所料,有在職教師在這裡兼職。在職教師本應專注於校內教學,卻在校外機構授課,這背後或許隱藏著諸多不為人知的情況。他繼續追問道:“真的嗎?那能告訴我是哪些學校的老師嗎?我想看看有沒有我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