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章 大合唱社團(三)

在日常行為方面,博源說道:“在樂隊或合唱等集體音樂活動中,你們不能只關注自己的表現,而不考慮整體效果。要學會與他人配合,就像一場足球比賽,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職責,只有大家默契配合,才能贏得比賽。在合唱中,每個人的聲音都是一個音符,只有所有音符和諧統一,才能呈現出完美的演出。”

曾靜說道:“校長,我們以後會注意和大家配合的。我們會多傾聽其他成員的聲音,調整自己的節奏和音量。”

博源接著說:“還有,你們要注重保護樂器。對樂器要保養得當,用完要及時清潔,按照要求存放,否則會縮短樂器的使用壽命,影響音色和效能。比如吉他,每次用完要擦拭琴絃,放在乾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如果樂器損壞了,就像戰士失去了武器,會影響你們的發揮。”

肖靜說道:“校長,我們以後會好好愛護樂器的。我們會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認真保養樂器。”

博源最後說:“在非練習場合,你們不能過度表現。比如在安靜的圖書館或自習室唱歌、演奏樂器,這樣會影響他人的學習和休息。要學會尊重他人的環境和需求。圖書館是大家安靜閱讀和學習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安靜,為大家創造良好的氛圍。”

博源的一番教導讓三個孩子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她們從思想認識上得到了淨化和提升。她們的眼神中不再有之前的迷茫和任性,取而代之的是堅定和決心。

為了幫助她們提高音樂素養,博源又施展洞察音樂技藝與她們進行溝通交流,耐心地傳授給她們一些音樂唱歌的技能技巧,告訴她們怎麼樣才能把歌唱得好聽。

在氣息運用方面,博源詳細地講解道:“孩子們,呼吸方法對於唱歌來說非常重要。你們要採用腹式呼吸,將氣息深吸至腹部,使腹部在吸氣時隆起,呼氣時下沉。這種呼吸方式能夠為你們提供穩定、充足的氣息支援,讓你們的歌聲更加流暢和持久。就像吹氣球,要把氣充足,氣球才能鼓得更大更圓。”

三個孩子按照博源的指導,認真地練習著呼吸方法。她們閉上眼睛,感受著氣息在腹部的流動,努力調整著呼吸的節奏。肖靜一開始總是掌握不好,氣息吸得太淺,博源便耐心地指導她:“不要著急,慢慢感受,把氣往下沉,想象自己在聞一朵很香的花。”經過幾次嘗試,肖靜終於找到了感覺,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博源接著說:“氣息控制也很關鍵。你們要均勻、有節制地呼氣,就像吹蠟燭一樣緩慢、平穩地撥出氣息。多練習長音保持,這樣可以增強你們對氣息的控制能力。比如,你們可以發‘啊’的音,儘量保持聲音的平穩和持久。”

在發聲技巧方面,博源說道:“要想讓聲音更圓潤、飽滿,你們要學會開啟喉嚨。透過打哈欠的方式體會喉嚨開啟的感覺,保持喉嚨的通暢與鬆弛。打哈欠的時候,喉嚨會自然地張開,這個時候的發聲狀態就是比較理想的。”

劉靜嘗試著按照博源的方法發聲,一開始聲音有些乾澀,博源指導她:“不要太用力,放鬆喉嚨,想象自己在輕鬆地說話。”劉靜再次嘗試,果然聲音變得更加動聽了,她興奮地說:“校長,我好像找到感覺了!”

博源繼續說:“共鳴運用也很重要。根據歌曲的風格和音域,合理運用頭腔共鳴、口腔共鳴和胸腔共鳴。比如唱高音時多運用頭腔共鳴,使聲音明亮、高亢;唱低音時多運用胸腔共鳴,使聲音更加深沉、厚重。可以透過手摸不同的部位來感受共鳴,比如唱高音時,用手摸額頭,能感覺到微微的震動,這就是頭腔共鳴。”

在情感表達方面,博源說道:“要想把一首歌唱好,深入理解歌曲是至關重要的。你們要深入瞭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歌詞含義和情感基調。比如唱一首情歌,要體會其中的甜蜜或悲傷等情感。如果是一首關於友情的歌曲,就要唱出朋友之間的真摯情感。”

肖靜說道:“校長,原來唱歌還有這麼多學問啊!我以前以為只要大聲唱就好了。”

博源微笑著說:“是啊,唱歌不僅僅是發出聲音,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要用歌聲打動聽眾,讓他們感受到歌曲中的喜怒哀樂。”

博源接著說:“演唱時,要將自己融入歌曲的情境中,透過聲音的強弱、快慢、虛實變化,將情感傳遞給聽眾。比如在唱到悲傷的部分,聲音可以輕柔、緩慢一些;在唱到激昂的部分,聲音可以響亮、有力一些。只有這樣,才能讓聽眾產生共鳴,感受到歌曲的魅力。”

在咬字吐字方面,博源強調道:“清晰準確的咬字吐字是唱歌的基礎。你們要按照正確的發音規則,將每個字的聲母、韻母、聲調清晰地發出來,避免含糊不清。比如‘春天’這個詞,‘春’的聲母‘ch’要發音準確,‘天’的韻母‘ian’要發飽滿。”

曾靜認真地練習著咬字吐字,博源在一旁耐心地指導著。曾靜有時候會把一些字的發音混淆,博源就一個一個地幫她糾正:“‘風’的發音是‘fēng’,不是‘fong’,注意嘴唇的形狀和氣流的方向。”

博源接著說:“歸韻收音也不能忽視。要遵循漢語的音韻規律,將字的韻尾收準,使歌詞的表達更完整、優美。比如‘花’(huā)要將‘ā’音收住。

在那充滿藝術氛圍的校園裡,歌曲處理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博源,這位備受尊敬的校長,在音樂領域有著深厚造詣和獨到見解。在一次關於音樂的研討交流中,博源鄭重地說道:“節奏把握,乃是唱歌至關重要的關鍵之一。要想完美演繹一首歌曲,必須嚴格按照歌曲既定的節奏進行演唱。這並非易事,需要我們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大家可以藉助節拍器這一有力的輔助工具來進行練習,時刻留意節奏的微妙變化,尤其是那些特殊節奏型的處理,更是需要我們用心去琢磨、去領悟。”

圍坐在博源身旁的三個孩子,肖靜、劉靜和曾靜,專注地聆聽著每一個字,眼神中透露出對知識的渴望和對音樂的熱愛。他們紛紛點頭,那誠摯的表情彷彿在訴說著內心的堅定:“我們明白了!”

博源看著孩子們充滿朝氣的面龐,微笑著繼續說道:“孩子們,旋律處理同樣不容忽視。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獨特的旋律走向和鮮明的特點。我們應當根據這些特性,恰如其分地加入滑音、顫音等裝飾音,如此一來,便能使原本平淡的旋律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動聽,彷彿賦予了歌曲新的生命。然而,務必謹記,裝飾音的運用要恰到好處,切忌過於誇張。過度的修飾反而會破壞歌曲原有的韻味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