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袁家的攤子甚至因為過於受歡迎而受到了眾多攤販們齊心合力的排擠。
但他們畢竟不是主食,也不是每天有人把這些當飯吃。
再加上袁姣研究了一種辣醬,拌麵、刷餅最是美味。
袁姣將這種辣醬以較低的價格賣給了周圍的攤販,吸引了不少的學子,肉眼可見的,所有人的收益都在增加。
甚至山上的夫子們也都偶爾會來山下購買吃食。
這場抵制風波便被巧妙的化解了。
袁姣一直以來的想法都是賺有錢人的銀子,而不是為了推銷自家的產品將別人擠得無路可走。
因此每到飯點,嵩山學院下就格外的熱鬧。
而金家村內也緊鑼密鼓的蓋起了廠房。
因為鹹鴨蛋那些吃食,工序繁雜,而且時間漫長,袁姣準備多備一些。
一些人自從吃過了辣醬之後,辣醬的市場也開啟了。
眼瞅著家裡落腳的地方都快沒有了,做吃食的地方和生活的地方也混在了一起。
而有了銀子,袁家自然也大方,再加上袁姣想盡快建成。
為了趕在秋收之前建成,金大為號召了村裡的人,不管是提供土磚還是參與建房子,都有銅板可以拿。
廠房從袁家屋後的那片開始,連著的兩畝多地,全都是。
因為大哥袁嘉與不在,地契和房契通通都寫不了袁嘉舜的名字,暫時都是掛在金大為名下。
而更讓袁姣苦惱的是,她需要人。
需要能信任,能幫她分擔的人。
“大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快的話,年前,最遲元宵節前肯定會回來。”
原身記憶中,大哥袁嘉與離開的那天,就是在年前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
風冷的刺骨,大哥突然就走了。
在那之後的兩年裡,再也沒有見過他。
記憶中還記得大哥離開時的背影,孤單又寂寥。
“哎~”
袁嘉舜:……
“你放心,我已經拜託李大哥幫我留意了。”
家中的事情越來越多,兩人整天忙得團團轉。
吃食方面大部分事情都交代給了村裡人做,但袁姣還是需要把控關鍵工序,配方方面始終是秘密。
她急需一些信得過,又有能力的人來幫助她,幫她分擔一些事情。
袁嘉舜拜託古家牙行的李峰幫他留意一些背景乾淨又有能力的人,只等袁嘉與回來就將人買回來記到他的名下。
“你去信催一催大哥,讓大哥早點回來吧。”
袁嘉舜:“……”
“你莫要為難我。”
切~
袁嘉舜:不是,你那是什麼眼神。
眼見達不到目的,袁姣懶得在袁嘉舜身上再浪費時間,她還有很多事沒做。
……
在袁姣廣撒銀子的前提下,廠房比預計的時間還要早蓋成。
這主要得益於村裡人,每個人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幹勁滿滿。
無他,因為袁姣說廠房蓋好後,要僱傭村裡的人幫忙去做事,每六天歇息一天,每天是十銅板,男女都要。
早早的就開始選人。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不但男人們不用再跑老遠去縣裡找活計,婦人們也能賺銀子了。
訊息像風一樣刮過全村。
除了朱三娘一家子,村裡其他人都高興。
朱三娘恨的牙癢癢,這些小畜生果然是沒良心。
袁嘉舜一家的日子眼瞅著越來越好,朱三娘自然是不能放過的。
和袁有財輪番去鬧了無數次,差點被村裡人集體給打了回來。
這些見錢眼開的小人,給了他們幾個銅板怕是連姓什麼都不知道了。
呸!
有他們後悔的時候。
數了數土炕下那為數不多的銀子,快沒銀子了……
將手中的銀子一合計,嘉運讀書的銀子不能少,必須得將這個銀子給湊齊了。
“有財,有財。”
“娘,您叫我呢?”
“去,早點將田裡的麥子收上來。”
“娘,這還沒到時候呢。”
之前這田都是大哥袁有博的,自然是他們一家去收。
他雖然沒幹過田裡的活計,但是有多累他還是看到過的,說實話,他不想去。
“讓你去就去,別囉嗦。”
這是朱三娘少有的對袁有財說重話的時候,這讓袁有財明白,他不去也得去。
於是,村裡邊人像看稀奇似的,每一個路過的人都要問一句。
“喲,袁二你怎麼這麼早就開始收小麥了,難得啊!”
“有財這麼早收小麥呢?”
“袁二家的你還會收麥子呢?”
“袁二……”
“……”
每一個經過的人都要看,都要問。
袁有財實在忍無可忍,最後人還沒開口,直接嚷嚷道:“我不就收個麥子嗎,用得著一個個的都來問一句,合著你們家不收麥子?”
呸!
這不是咒他們家麥子沒得收嗎?
問兩句還問不得了,這麼早收麥子,這還不飽滿呢,這不浪費?
原本想提醒兩句的,畢竟農戶人家再有仇也不會拿田裡的東西開玩笑,這可是一年的心血。
袁有財割幾下就休息一會,割幾下就休息一會兒,直到九月下旬,村裡人都開始下田收麥子了,他那四畝多田還沒收完。
“我就知道他是裝樣子的,哪裡像是幹過活的樣子。”
“就是,哪有那麼早收的,還不知道要空多少麥穗呢。”
“真是浪費喲~”
旁邊的丈夫說了一句,“我說你少管人家的閒事,有這功夫早點收完去袁家的廠房裡邊幹活兒去。”
“那可都是真真實實的銅板,實在。”
婦人白了他一眼,“我就是心疼那些麥子。”
“……”
九月下旬是正式收麥子的季節,袁二叔那家的麥子,實際上是袁有博在的時候種的,按理其實也算是他們的,不過他們沒打算要。
但是在這種家家戶戶都農忙的時候,他們也不能閒著。
袁嘉舜作為家裡唯一的男子漢,也會跟著下田,自家沒有,但是幫幫別家一把還是可以的。
眾人紛紛表示感謝,這可是幫了大忙了!
農戶人家,在意的就是田裡的這麼些東西,早點收完早點安心,除完賦稅之後那的部分,就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糧。
一直到九月底,每村每戶都是忙的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