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典將和韓知府攜手共治陝甘,堪為諸省楷模,老朽空出手來全力剿匪,還望韓知府支援。”
韓雲一聽,立即明白左宗棠要劉典“勵精圖治”把政績撈到手,以便將來官帽更紅,於是說:
“大人出手,必然萬事順遂,韓某鼎力支援。”
韓雲心裡明白也很惱怒,做官的一個個都想仁德彌天,但動機不純,都是為了頂上的帽子,說來說去沒一個好貨。
劉典立即說:
“西郊有很多青壯,我急需補充兵源,韓知府是否支援一二?”
韓雲:
“大人需要多少?”
“一萬,一萬不多吧?”
韓雲立即說:
“當然不多,應該支援。但每一個青壯都養活著一家老小,青壯離開後希望妥善安排他們的家事,最好全部帶走,否則餓死後於大人名節不好。”
劉典望一眼左宗棠,韓雲又補充說:
“這樣吧,帶走一個青壯的同時帶走五個老弱病殘,也就是五萬人,剩下的我負責養護。”
劉典瞬間寒臉:
“五萬老弱病殘,讓我怎麼安排?衣食住行的費用哪來?”
韓雲:
“大人,我安排了近那麼多災民,區區五萬您緊張什麼?”
左宗棠一揮手:
“徵兵之事暫緩,兵不在多而在精……韓知府,西郊有多少餘糧?”
“大人,西郊囤糧八千萬斤,但沒有餘糧,因為西郊每天消耗糧食六百萬斤,八千萬斤只能消耗十二三天,所以不是餘糧。”
劉典大怒,就要拍案而起,韓雲急忙說:
“大人息怒,我可以全部捐出作為軍糧,近千萬災民也同時交給您,這樣您既有了軍糧又有了兵源,兩全其美。”
劉典一聽就冒汗,緩和神色:
“左大人日理萬機,我們應該分憂。”
韓雲微微一笑:
“左大人忙著殺人,我忙著救人,各為其事,巡撫大人何必斥責與我?”
“左大人是殺匪。”
“匪也是人,而且大多是窮人。”
“你同情匪?”
“我同情人。我的見解是:人,死得越少越好。”
左宗棠望著韓雲看了很久,忽然哈哈大笑:
“韓知府說得沒錯,匪也是人,人死得越少越好,這話沒錯,但如果匪不死,好人就不能活。”
韓雲大笑:
“好像很多所謂的好人殺的人比匪殺的多。大人,青陽鎮一官宦家殺人六千,以百姓青壯為耕牛……”
劉典插話:
“只是少數。”
韓雲問:
“巡撫大人,您家族殺過人沒有?青陽鎮這家‘好人’只有一百口,一百人殺六千,每人六十,如果匪人一人殺六十,是不是天下無人了?”
劉典和左宗棠好久沒說話,過一會左宗棠說:
“如果太平軍捻軍等不滅,朝廷必滅,你所謂的救人有什麼作用?”
韓雲施禮:
“請教大人:世界上有不滅的朝廷嗎?周文王建立的朝廷呢?漢武帝的朝廷呢?唐太宗的朝廷現在在哪裡?再說了,洋人火燒圓明園,也不見有哪個重臣有殺國人這麼功效卓著”
左宗棠大驚失色,回首四望,低聲說:
“不聊軍務,我們去城裡吃小餐只我們三人,便衣。”
三人出府,一路遇到的所有人對韓雲施禮,大部分跪地叩頭。
所有人見面數十步就施禮,驚得左宗棠滿面寒霜。
亂紛紛到了第二年,捻軍徹底離開陝甘,但回軍在甘肅猶如烈火,韓雲每天聽到的都是回軍殺漢,於是問魏正:
“濫殺無辜者有多少,查仔細報我。”
半個月後魏正報:
“有個叫白彥虎的,殺人如麻,死在他手裡的不下於三百萬,後來被左宗棠大軍追殺,他投靠了XJ分裂分子阿古柏汗國,阿古柏汗國亡,但白彥虎卻逃入甘肅河州,此人堪稱魔王。”
韓雲對剛回來的彩燕說:
“給你半年時間,一定要斬殺白彥虎。一個宗旨,反清我們支援,但濫殺無辜的不管是回還是漢,遇到皆殺,魏正給你十個護衛隨行。”
彩燕說:
“不需護衛,我一個人行動。”
韓雲微微一笑:
“你不要自大,給你的十人全部高於你,只是經驗不如你。”
彩燕大驚失色:
“比……比我……高?您確認嗎?”
“確認,每個高於你!”
韓雲又對魏正說:
“這些官兵靠不住,你選拔五千武功好的災民去找濫殺無辜的回漢匪幫,給我殺!”
“好,讓我的弟子董福祥去,他經驗豐富。”
第二天,董福祥等跪別韓雲,韓雲講:
“你們都前途無量,我只有一句話相送:力量小時不要昧良心,力量大時儘可能保護百姓,包括國家,至於身份,我不限制你們。如果有難,可以回來找我。”
於是,陝甘出現了一批以董福祥為首的災民部隊,殺得回漢眾匪聞風喪膽。
不殺百姓的回軍漢匪、捻軍都和董福祥是朋友,是聯合軍,但濫殺無辜的幾乎全部死於董福祥之手。
董福祥之名威震西北五省,引發各方關注。
劉松山多次招安董福祥,董福祥派人問韓雲,韓雲答覆:
“之前已經說過了,什麼身份我不限制。”
於是董福祥投劉松山,成為左宗棠部屬。
董福祥開魂境,武功極好,為人謹慎,富有正義感,魏正給了他五千開脈境武功又好的弟子,這樣的實力放眼天下沒有幾人。
年底,韓雲向吳航和魏正交代了西安事宜到了上海。
短短几年時間,太平天國滅亡,捻軍滅,回民義軍滅,西北左宗棠縱橫馳騁,清王朝地位再次鞏固,百姓生活開始安定,韓雲既高興又失望。
看不到出路在哪裡,一頭扎進了平民學校圖書館。
福田正受韓雲指示,全力收購新書。
呂秀一看,這傢伙三年沒見,一回來又折騰,問:
“之前你高價購買古書,老闆賠錢不少,現在又購買新書,你的老闆被你害苦了。”
侯浩和福田正一齊笑起來,韓雲點點頭:
“誰讓他和我是朋友呢?為朋友花錢,值……你呢?那個江光西是你什麼人?你怎麼還沒結婚?”
“要你管?他正在準備出使英美諸國呢!浦安臣組織了一個‘中國使團’,他入選了。”
韓雲立即站起來,對侯浩說:
“馬上打聽具體訊息,我去見李鴻章,我們派人加入。”
侯浩立即離開,福田正說:
“少爺,上海越來越亂,幫派林立,妓院多如牛毛,鴉片……”
韓雲揮手:
“不義之人之團體,全部……”
望一眼呂秀等,做了個殺的手勢。
自此,上海更亂,有時候一夜之間許多幫派頭目的腦袋和他們的黃金白銀丟失,妓院倒閉,開鴉片買賣的更慘,人財兩空。
第三天,侯浩向韓雲報告了使團情況,韓雲夜見李鴻章。
李鴻章很客氣,韓雲以知府身份自稱晚輩,讓李鴻章大為高興,說:
“使團意在開放眼界,為朝廷培養外交官,所以很搶手,朝廷許多人都想去,所以原定的六人名額增到了十人。”
“大人,晚輩認為太少了,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面對一百多國家只培養十人?”
李鴻章:
“還是因為經濟,一個字:窮。出使十餘個國家,費用不少。”
韓雲施禮:
“這樣吧,給我一百個名額,費用我自己掏。”
“韓知府憂國憂民,境界高於很多人,是大清的榮幸。但很抱歉,船艙已經訂好,人數已滿。”
韓雲再次施禮:
“我無償租一隻大船。”
“哈哈,韓知府的境界實在令人敬佩,只是此時需要朝廷定奪,另外,出使日期只剩下兩天了。”
韓雲瞬間明白,培養外交官之事李鴻章不會給自己機會,立即變臉說:
“我盼望國家強大,萬事如意,也盼望大人在上海萬事如意,告辭!”
李鴻章一聽大驚失色,立即說:
“我去見浦安臣,或許他有辦法不透過朝廷,韓知府等我訊息。”
當天晚上,李鴻章通知韓雲準備三個名額。
第二天,韓雲召集所有教師,讓他們推薦兩個學生參加使團。
三個名額,韓雲把一個給了侯浩手下唯一有秀才之名的王發。
結果,教師全部推薦學生劉滿銀和寧翔。
劉滿銀十七歲,寧翔十八歲,兩人英語、日語、國語全優。
會後呂秀找來:
“你……您有辦法嗎?我也想去。”
韓雲搖搖頭:
“一,費用很大,每人一萬兩白銀;二,需要朝廷決定;三,船位已定,滿座了。”
“求求你,我以後在這裡無償教書。”
韓雲搖搖頭:
“再說了,你的目的和我的目的不一樣,我的目的是利國利民,你的是和江光西在一起。”
呂秀流淚:
“求求您……”
韓雲見不得人流淚,想了想說:
“好,我試試。”
怎麼試?想來想去找到了浦安臣。
浦安臣漢語說得很好,一聽韓雲的要求,笑著說:
“可以,只要你出銀子,多幾個也行,後補人員我上報清王朝即可,我是團長,你們朝廷給了我這個許可權。”
韓雲大喜:
“那就一百個?”
“可以,二百個都行。船位很寬裕,只要有銀子,我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哈,你是最牛中國知府,我記下你了。”
“好,我舉薦二百個學生!”
韓雲立即返回,派灰蛇連夜去西安接來方芸、林蕭、林克翠翠一家四人和米青,讓林克、米青、翠翠加入使團又推薦一百九十六個學生和呂秀一起參加使團。
呂秀高興得流淚,韓雲對二百零三人講:
“知道我為什麼辦學校?為什麼送你們去外國?為了國家,我們國家很窮很落後。要改變這個狀況,必須有人才……我給你們講講八里橋之戰和火燒圓明園吧。”
韓雲講述了八里橋之戰和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殺戮民眾的歷史,學生們一個個哭得淚流滿面。
韓雲特別對林克和米青重視,給米青改名為米裕,要他有富國強民思想。
神牛山匪首米青文武雙全,自此踏入政界。
韓雲單獨把方芸帶到侯浩前講:
“侯浩可以把這裡的情況告訴方芸,如果方芸能力許可,盡力培養,看看能不能成為你的助手。”
然後對方芸說:
“除我們幾人外,你是知道這裡情況的第一人,終生保密。”
方芸叩頭:
“弟子明白。”
第二天,韓雲給參加使團的每人二百兩白銀,給浦安臣二百零四萬白銀,其中一萬給了浦安臣:
“孩子們都小,需要您照看,費心了。”
“啊,我的朋友,你是最有遠見的知府,我以後找你談,再見。”
李鴻章也來送別浦安臣,看到舉國推薦了十人,韓雲推薦了二百零三人,一下子綠臉了。
這個韓雲很可怕!
二百零三人以後進入政壇,是一股恐懼的力量。
既然無法阻擋韓雲派二百個學生加入使團,為什麼不順水推之?李鴻章越想越後悔,急忙上述朝廷表彰韓雲的“愛國義舉”,並追認韓雲派出的二百零三人為朝廷使團,李鴻章上書不久浦安臣的文書才到達朝廷。
緊接著,上海各界紛紛來平民學校、平民醫院訪問參觀,一時間,各大報紙盡相登載,把富豪韓雲推到了風口浪尖。
好在有日本人福田正出面,否則這麼大的鉅額財產會讓無數人日夜揣測來路。
福田正一家定居上海,所有人揣測了很久,最後關於義舉的財富來源仍然是個迷
沒有誰相信一個日本人有這麼好的心腸。
但此時的福田正被一群日本商人攻擊得焦頭爛額,因為福田正有錢沒有投給日本商人。
平民學校新生激增,教室裡擁擠不堪,韓雲考慮了很久,說:
“新生要考察家世,我們的學校只為那些窮苦人開設,有能力的家庭不收,或者高學費,醫院也這樣。”
這一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上海掀起近代工業熱潮,其中李鴻章的作用不小,韓雲很興奮,於是徹底放棄斬殺李鴻章,進而和李鴻章拉近關係。
備了份禮物,對李鴻章對平民學校和平民醫院的宣傳表示感謝,然後提出重點目的:
“希望每年輸送學生和其他技術人去國外,我們的國家很需要人才。”
“好,明年我給你最大的名額,有機會一定不會忘了你。”
裡裡外外,關係越來越鐵,雙方都需要利用。
李鴻章主要擔心的是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聲譽安全。
已經功成名就,千萬不能被摘掉腦袋和聲譽皇冠,其他的都不要緊,哪怕是清王朝亡了。
所以,和韓雲關係轉好後李鴻章立即上書辭去兩江總督的大位,由丁日昌接任上海巡撫。
韓雲向侯浩打聽丁日昌其人,侯浩說:
“少爺,這人您應該見見。一八五四年,海陽縣三合會吳忠恕等圍攻潮州府城,丁日昌以邑紳身份治鄉團,率湯坑鄉勇三百名援救,駐紮韓山師院。後來丁日昌率鄉勇從筆架山渡凌角池,擊潰吳忠恕駐東津部,生擒百餘人,遂解府城東路之困。同年,廣東天地會起義軍進攻嘉應州,丁日昌為李璋煜獻計,以堅壁清野的辦法對付起義軍。事後任江西萬安知縣、以後投李鴻章在廣州發揮自己通曉火器製造的專長,在廣州市郊燕塘親自設計監製成功短炸炮三十六尊,炮彈二千餘顆,丁日昌因此聲名遠播。後被李鴻章調赴上海,創設炸炮局,製造十八磅、四十八磅等多種開花炮彈,同時也鑄造少量短炸炮。由於他鑄造的大炮在鎮壓各地的起義中起了很大作用,升補直隸州知州,賞戴花翎。重要的是,認為“太平軍已不足平“,真正構成對清朝威脅的是外國侵略者。因此他上書李鴻章,指出中外交通,洋人乘我多事之秋,不時恫嚇挾制,令人憂憤難忍,必須積極自強以圖禦侮。他認為外國的長技在於船堅炮利,洋人恃此以挾制中國,我們也可以取其所長以對付洋人。他認為,中國傳統的生產工藝和手段無法適應近代槍炮製造的需要。舊式泥爐煉不出能夠製造近代槍炮的鋼鐵,用泥模鑄炮也很難使炮膛光滑勻衡。他在上海與洋人頻繁接觸,已對西人的機器工廠有所瞭解。恰在這時,容閡提出了要在中國發展“制器之器“的主張,丁日昌立即深表贊同。主持收買了美國人設在虹口的旗記鐵廠,合併原來的炸炮局,後又接納容閡從美國購回的機器。一八六五年,丁日昌正式成立了江南製造局……”
韓雲驚問:
“大清出了這樣的人?江南製造局是他建立的?好,值得我們重視。不過我們以什麼藉口接觸呢?”
想了很久,笑笑說:
“這樣吧,聽說美國人制造出了一種全金屬的大車,我們以造車為名向丁日昌購買鋼鐵,明面上大張旗鼓造車。”
侯浩和福田正同時說:
“車的事我們聽說過,可一點技術都沒有,連車的影子沒見過……”
“你們全力接觸美國人,從美國找一個見過的隨便鼓搗就行了,我去見見丁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