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一早,林夕特意提前兩個小時來到診所。她想趁著沒人的時候,好好調查一下王姨提到的那個五年前的實習醫生。
診所的檔案室在走廊盡頭,平時都是鎖著的。但林夕注意到,每天早上保潔阿姨都會進去打掃。她裝作在整理檔案,等保潔阿姨開門時跟了進去。
\"我來幫您整理一下。\"林夕主動說道。
檔案室裡的檔案按年份排列。林夕很快找到了五年前的人事檔案,但翻遍了整個資料夾,都沒有找到任何實習醫生的記錄。
正要離開時,她無意中發現一個被塞在角落的檔案袋,上面用紅筆寫著\"藥物事故調查報告\"。
開啟檔案袋,裡面只有薄薄的幾頁紙:
【仁心心理診所藥物事故調查報告】
時間:五年前
事件:實習醫生張雨在整理藥品時發生意外
結果:當事人已離職
備註:相關藥品已封存,此事到此為止
這份報告過於簡單,很多關鍵資訊都被省略了。但林夕注意到一個細節:報告右上角貼著一個紅色標籤,編號是317。
這個數字......和那個神秘病人的編號一樣。
\"你在這裡做什麼?\"突然,張主任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林夕鎮定地轉身:\"張主任早。我在幫保潔阿姨整理檔案。\"
張主任看了看她手中的檔案袋:\"這些舊檔案就不用管了。你去前臺幫李護士整理今天的病歷吧。\"
來到前臺,林夕假裝不經意地問李護士:\"診所以前是不是出過藥物事故?\"
李護士的手明顯頓了一下:\"沒有啊,我們診所的安全記錄一直很好。\"
\"可是我剛才......\"
\"林小姐。\"李護士打斷她,\"我建議你專注於當前的工作。\"
這種刻意迴避的態度更加引起了林夕的懷疑。她決定找王姨瞭解更多情況。
午休時間,她在茶水間等到了王姨。
\"王姨,能跟我說說那個實習醫生的事嗎?\"
王姨左右看了看:\"不是讓你別問了嗎?\"
\"我只是想知道真相。\"林夕壓低聲音,\"她是不是叫張雨?\"
王姨的臉色變了:\"你怎麼知道?\"
\"我看到了一份報告。說是藥物事故,但感覺很可疑。\"
王姨沉默了一會兒:\"那孩子和你一樣,總是愛打聽。有一天,她發現了一些不該看的東西。\"
\"什麼東西?\"
\"她在整理病歷的時候,發現有些病人的記錄很奇怪。明明是第一次來,病歷上卻有很多就診記錄。而且......\"王姨壓低聲音,\"那些病人後來都不見了。\"
林夕心跳加快:\"然後呢?\"
\"她太較真了,非要調查清楚。結果......\"王姨嘆了口氣,\"有一天下午,她說要去檔案室查點東西。那是最後一次有人見到她。\"
\"她失蹤了?\"
\"第二天,診所就釋出了藥物事故的通告,說她已經離職了。但我記得很清楚,那天她的病歷被改成了紅色標記。\"
這時,外面傳來腳步聲。王姨趕緊說:\"別問了,當做什麼都不知道。\"
下午,林夕注意到診所裡多了一些陌生的維修工人。他們似乎在檢查每個診室的通風系統。
\"例行檢查。\"李護士解釋說,\"每個月都要做。\"
但林夕發現,維修工人手上拿著的圖紙很奇怪。上面標註的管道走向,和牆上實際的通風口位置不太一樣。而且,那些不存在的通風口,位置剛好和診室的編號對應。
她開始在腦海中整理線索:
1. 五年前的實習醫生髮現了病歷異常
2. 她最後出現在檔案室
3. 第二天被宣佈因藥物事故離職
4. 她的病歷被標記為紅色
5. 診所的通風系統有問題
突然,她想到了什麼。如果那些消失的病人,和通風系統有關呢?
正想著,一個護工推著藥品車經過。林夕注意到車上放著一排顏色各異的藥瓶,顏色順序正好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這是什麼藥?\"她問。
\"鎮定劑。\"護工說,\"不同濃度用不同顏色區分。\"
林夕若有所思。鎮定劑的濃度和病歷的顏色編碼,會不會有什麼聯絡?
她決定去查一下張雨經常工作的地方。既然是在整理藥品時出事的,那應該是在藥房。
藥房在走廊拐角處,門上貼著\"非工作人員勿入\"的標籤。林夕找了個藉口混了進去。
藥房裡的櫃子按照顏色分割槽,每個區域都有嚴格的溫度控制。她注意到,紅色區域的櫃子上裝著特殊的鎖,需要指紋和密碼雙重驗證。
在角落裡,她發現了一個老舊的記錄本。翻開一看,是五年前的藥品使用記錄。有幾頁被撕掉了,但她在剩下的頁面上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內容:
- 某些藥品的使用量異常大
- 記錄時間集中在下午4點後
- 使用者的編號都是三位數
- 有些記錄被塗改過
最後一頁寫著一行潦草的字:\"他們在用病人做實驗......\"
字跡戛然而止。
林夕的心跳加快了。這會不會就是張雨發現的秘密?難道診所在用病人進行某種藥物實驗?
但她不敢再看下去了。王姨的警告言猶在耳,她得更加小心。
收起記錄本,她若無其事地走出藥房。路過3號診室時,她聽到裡面傳來談話聲:
\"最近的實驗資料很理想。\"
\"是啊,特別是317號的反應。\"
\"不過那個實習醫生好像起疑心了。\"
\"沒關係,等她的顏色變到紅色......\"
林夕趕緊離開。她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王姨要警告她了。這個診所的秘密,遠比她想象的要可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