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
“慧智禪師帶著義淨,很快整理了一下僧裝,起身到了住持的禪房。
之所以稱住持為”方丈“,是慧智禪師和義淨對住持的尊敬。
土窟寺的住持為人謙和,在寺廟裡,他主持著弘法、講經、早晚課、告香、嚴明寺規戒律等,平時僧眾修持、行政寺務、財務開支以及其他日常事務都由他統籌。
在他之下,有一些人負責各種具體的工作事務。
土窟寺很小,沒有那麼嚴整的班底,因此,慧智禪師和義淨在寺廟中也需要承擔一些相應的事務,尤其是弘法、講經和早晚課等。
將住持稱為”方丈“,一開始是因為住持本身在寺廟裡成為了精神領袖,德位相稱,於是用住持所居住的禪房應接待客人數量較多這一需求,往往大約一丈見方,由此取居室面積來稱呼他,以表達對他的尊敬。
善遇法師和慧智禪師到寺廟裡的時間較長,住持已更換了幾次。
最近一次住持的調整,發生在慧智禪師得到當今聖上召見之後。
當時曾經有不少僧人主張,慧智禪師得到了當今聖上的召見,應推舉為住持。
但慧智禪師卻以德行不足以領導寺廟、經濟創收能力不堪重任等理由明確拒絕了。
由於慧智禪師毫無爭競地遠離住持的選擇圈,土窟寺很快就選定了住持。
這幾年,住持對慧智禪師禮遇有加,而慧智禪師也選擇了更加敬重的方式回應住持,包括對住持的稱呼也毫不含糊。
聽到慧智禪師的聲音,住持從房內迎了出來,行禮道:”兩位來了?慧智禪師請。
“義淨在慧智禪師回禮的幾乎同時稍微靠前一點的時間,便主動向住持行禮問好。
住持隨意道:”都別客氣,屋外冷,到裡面敘話。
“進到屋內,房間裡,火炕已很暖和。
住持招呼慧智禪師和義淨分別落座之後,給兩位沏上了剛泡好的茶水:”嚐嚐這個,前幾天有禪師從餘杭郡過來,在本寺掛單,昨天離開,給寺裡留下了一些從錢塘帶來的茶葉。
那裡的茶葉,比咱們附近泰山所產的不同,你們感受一下。
“慧智禪師嚐了一口,道:”對茶,貧僧完全沒有了解,方丈認為是好茶,定然差不了。
剛才嚐了一口,彷彿這水不是本地產的?“住持看著義淨,問:”你也嚐嚐。
“義淨嚐了一口,看了看茶葉,讚了一句:”色清而味甘,確實是好茶。
如師父剛才所說,弟子也覺得不像是本地的水能夠泡出來的茶。
“義淨自稱弟子是有道理的,從七歲他入土窟寺,至今已近三十年。
在這三十年裡,雖然主要是跟隨善遇法師和慧智禪師,但整個寺廟裡,不少僧人是從他進寺廟的時候就在,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給予過或多或少的幫助,對此,義淨由衷感激,對他們也師事之。
住持笑了:”看來,你們還是一如既往的嚴謹,多一句猜測之詞都不肯。
“說著,住持從兜裡拿出一個小紙包來,遞給慧智禪師道:”今天喝的就是這種茶。
根據前來掛單的禪師所言,在錢塘一帶,這茶被稱為女兒紅,是龍井茶裡的極品。
有詩盛讚這種茶:院外風荷西子笑,明前龍井女兒紅。
之所以這麼稱呼,還是因為,這茶在清明節前採摘的,炮製出來的茶最好,所以有女兒紅的美譽。
禪師留下的茶葉不多,本來就準備給禪師送過去一些,正好今天有事找您有事商議,就備好了,請不要嫌棄。
“慧智禪師聽了,躬身合掌表達謝意,接過茶葉,開啟,看到那些扁平光滑挺直的茶葉,讚歎了一句:”果然是好茶葉呀。
“住持笑了:”平常的茶葉可不敢在您面前拿出來。
這聽說是專門用於上貢朝堂的茶葉,不知是否屬實。
你們剛才說這水不像本地的,其實還真是本地的。
不過,並不是井水,而是前來掛單的禪師親自到寺廟旁邊樹林裡,趁著早晨有露水的時候採集的。
禪師說,咱們本地的水重,沖泡這茶,難以品出味道來。
禪師走後,我囑咐弟子用此茶,依平時的方法煮了一些,雖然有些味道,但與貢品的名稱難以匹敵。
所以,今天將禪師採集的露水取出來,請您和義淨品鑑。
“原來是露水!義淨心裡感慨,喝一個茶,竟然要如此講究!但他沒有說話,只靜靜地又品了一口茶。
慧智禪師則收起茶葉,感謝道:”感謝方丈賜茶,更懂得了這茶的一些炮製方法。
“住持見慧智禪師收下了茶葉,便迴歸了正題,對慧智禪師道:”這次請兩位來,是有事相商。
義淨這次回來,十里八鄉已傳得沸沸揚揚,不少善男子善女人前來請求義淨講法。
你們也知道,接近年關了,前來請求入家做法事的本地大家族多了不少,而我們平時營無盡藏食,也需要多賙濟貧苦百姓才好。
正因為如此,我想,這一年我派其他禪師、法師帶著小沙彌們去各大家族中,為他們誦經祈福。
而在土窟寺經堂中登壇講法的事,想請您師徒兩人多操勞。
“慧智禪師應道:”謹遵方丈安排。
“義淨也雙手合十答應。
住持招呼兩位喝茶,慧智禪師看著住持道:”我們今天正好也有一事向方丈稟告。
“看了看義淨,慧智禪師接著道:”義淨年後應該會前去完成夙願了。
“住持一聽,眼睛一亮:”真的準備去五天竺了?“義淨躬身道:”是的,終於下定決心了。
“住持撫掌道:”好啊,那咱們得召集所有僧眾佈置佈置,大家在年關將訊息全面傳播出去。
“義淨有些為難:”還不知道是不是能成行,這樣大張旗鼓……“慧智禪師笑著打斷了義淨:”聽方丈的安排吧,不會錯的。
“義淨聽慧智禪師如此說,很清楚自己又有什麼地方沒有想到,於是選擇了閉嘴。
茶飲畢,慧智禪師和義淨告退,抬頭看了看太陽,正好過了午飯最後的飯點。
慧智禪師笑著對義淨說:”方丈是個有心人啊,很清楚咱們師徒過午不食,安排得如此妥帖周到。
“義淨點頭稱是。
他馬上又向慧智禪師問:”剛才弟子在禪房中一直在想,要不要向方丈彙報弟子前一段時間的顧慮。
“慧智禪師看了看義淨,回道:”那些思慮不必多說,因為那本就是你多慮了。
無論咱們土窟寺怎麼做,離長安很遠,離東京也不近,就算有那影響力,說出來也是笑話。
何況,咱們哪有那影響力?你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心意,專心致志求解佛教戒律中的困惑,並將你所學逐漸融會貫通就行。
“義淨點了點頭。
慧智禪師朝義淨揮了揮手:”心知肚明宜守口。
去吧,專注於當下每一件事情,就像喝茶一樣,就像唸經一樣,想太遠的和可能不會發生的將來的事,只是杞人憂天。
“說罷,轉身離開。
義淨靜靜站著,直到看到慧智禪師消失在視野裡,才躬身向著自己的禪室走去。
既然方丈已有安排,義淨知道自己應該稍微多做一些準備了。
方丈室內,方丈看著兩個影子一前一後消失在門外,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