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章 古寺鐘聲

北宋年間,蒼茫巍峨的群山深處,靜臥著一座千年古剎——靜雲寺。遙想往昔,晨鐘暮鼓,梵音嫋嫋,香客似雲來,僧眾誦經聲此起彼伏,整座寺廟沉浸在一片莊嚴肅穆、祥和安寧的佛光普照之中。怎奈歲月無情,塵世變幻莫測,由於寺廟隱匿於偏遠幽僻之地,山徑崎嶇難行,加之周遭民生凋敝,前來進香祈福之人愈發稀落。寺內年輕力壯的僧眾為謀求生計,相繼離去,唯餘幾位年高德劭、信念篤定的老僧,宛如深山古松,紮根於此,執著堅守著這方佛門淨土最後的餘暉。

小和尚慧明,襁褓之時便被遺棄在寺門之前,幸得寺內慈悲為懷的師父們收養,自此與古寺結下不解之緣,在青燈古佛的庇佑下成長。他生就一副純真無邪的面容,心性善良質樸,對寺內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乃至每一處佛像、每一卷經文,皆懷抱著孩童特有的熾熱好奇與無盡探索欲。每當師父們於蒲團之上,講述古寺源遠流長的往昔傳奇,或是闡釋佛經中微言大義的精妙奧義,他便會像一隻乖巧的小鹿,瞪大雙眼,全神貫注地聆聽,澄澈的眸子裡滿是對佛法真諦的嚮往與憧憬。

一日夜幕深沉,萬籟俱寂,輪到慧明值守夜課,敲響那高懸於鐘樓之上的洪鐘。夜色仿若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將整座寺廟輕柔包裹,唯有山間呼嘯而過的風聲,偶爾打破這份靜謐,仿若在與這亙古的山林竊竊私語。慧明身著一襲略顯寬大的僧袍,手持粗重的鐘杵,身姿挺拔而莊重,仿若一位肩負神聖使命的使者,穩步邁向那承載著厚重歷史與莊嚴佛法的大鐘。

當鍾杵重重撞擊鐘壁,沉悶雄渾的鐘聲轟然響起,“咚——咚——咚——”,一聲接著一聲,仿若洪鐘震響於天地之間,雄渾的聲波如洶湧的潮水,在幽深的山谷中層層激盪,悠悠迴盪,餘音嫋嫋,不絕如縷。那鐘聲仿若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似要喚醒沉睡的萬物,又仿若在向蒼茫塵世宣告著佛法的威嚴與慈悲,驅散一切邪祟與陰霾。

敲完鍾後,慧明長舒一口氣,完成了這晚的課業,心中滿是安寧與滿足,恰似一灣靜謐的湖水,波瀾不驚。他正準備回禪房歇息,然而,就在轉身的瞬間,一陣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誦經聲,仿若一道陰冷的電流,悄然鑽進了他的耳朵。那聲音低沉沙啞,仿若從無盡的地底深淵緩緩傳來,透著一股深入骨髓的哀怨與悲慼,令他頓感頭皮發麻,周身寒意頓生,仿若瞬間被捲入了一片黑暗的漩渦。

慧明心中一驚,好奇心與佛門子弟與生俱來的使命感相互交織,促使他循聲而去。月光如水,傾灑而下,卻仿若被一層無形的陰霾所籠罩,驅不散這深山古寺的陰森寒意。他腳步急促卻又小心翼翼,仿若一隻受驚的野兔,穿過庭院,繞過迴廊,來到了寺後一座廢棄已久的地宮入口。地宮的大門半掩著,門縫中透出絲絲縷縷的寒意,仿若一隻蟄伏於黑暗中的巨獸張開的血盆大口,正虎視眈眈地等待著吞噬闖入者。

慧明站在門前,深吸一口氣,雙手合十默默禱告一番,而後鼓起全身的勇氣,伸手輕輕推開了地宮的大門。一股腐朽潮溼的氣息撲面而來,仿若腐朽的靈魂在遊蕩,令他不禁皺了皺眉頭。抬眼望去,裡面陰暗潮溼,牆壁上滿是青苔,仿若綠色的幽靈在暗夜中肆意舞動。腳下的石板路崎嶇不平,積著一汪汪汙水,倒映著他那略顯驚恐的面容,仿若鬼魅在窺視。

他強忍著內心的恐懼,一步步向前走去,每一步都仿若踏在生死邊緣。走著走著,一尊巨大的佛像映入眼簾。佛像莊嚴肅穆,慈悲祥和,仿若在這黑暗中守護著一方淨土,散發著柔和的金光,給這片陰森之地帶來了一絲希望的曙光。然而,在佛像前,卻有一個老和尚的身影背對他而立,佝僂的身軀一動不動,口中唸唸有詞,那低沉哀怨的誦經聲正是從他口中傳出。

慧明心中滿是疑惑,輕聲道:“師父,您為何在此?”他的聲音在這空曠陰森的地宮中迴盪,卻仿若石沉大海,那老和尚仿若未聞,依舊沉浸在自已的誦經聲中,機械地重複著那仿若來自地獄的梵音,仿若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操控著,陷入了無盡的執念之中。

慧明愈發覺得不對勁,他緩緩走近,顫抖著伸出手,輕拍了一下老和尚的肩膀。那一瞬間,時間仿若凝固,空氣仿若也停止了流動。老和尚緩緩轉過頭,慧明的雙眼瞬間瞪大,驚恐地瞪大了雙眼,緊接著,雙腿一軟,癱倒在地。只見老和尚面容乾枯如柴,仿若被抽乾了水分,眼眶空洞無神,仿若兩個幽深的黑洞,嘴巴卻還在機械地開合,繼續著那詭異的誦經,彷彿被一種無形的大陸操控著,無法自拔。

此時,周圍的黑暗中仿若有了生命,湧出一群同樣模樣的“僧人”,他們身形飄忽,仿若幽靈一般,口中喃喃低語:“還我寺中安寧,還我命來……”那聲音此起彼伏,仿若一首來自地獄的招魂曲,在慧明的耳朵裡迴盪,令他驚恐萬分,全身的寒毛都豎了起來,仿若置身於萬鬼叢中。

原來,百年前,一場突如其來、仿若惡魔咆哮的大火席捲了這座古寺。火勢兇猛,仿若要將一切吞噬殆盡,寺中的僧人們驚慌失措,四處奔逃。然而,不知為何,地宮的出口竟被莫名堵住,他們被困在地宮中,無法逃脫,只能絕望地呼喊、祈禱,最終在烈火與濃煙中活活燒死。怨念自此在這地宮中積聚不散,仿若陰霾籠罩,久久不散。

慧明驚恐萬分,慌亂中,他的腦海中突然閃過師父平日裡的教誨,師父曾說,佛光可驅邪,能破除一切陰霾與怨念。在這生死一線的危急關頭,他仿若抓住了救命稻草,拼命向地宮佛像跑去。雙腿如同灌了鉛一般沉重,但求生的慾望讓他不顧一切。終於,他跑到了佛像下,蜷縮在佛像的懷抱中,仿若找到了最後的庇護所。他緊閉雙眼,雙手合十,用盡全身的力氣,念起了佛經。

隨著佛經聲起,一道柔和而溫暖的佛光仿若從天而降,在地宮中緩緩閃現。那佛光仿若金色的漣漪,一圈圈盪漾開來,所到之處,怨靈們發出一聲聲淒厲的慘叫,仿若被佛光灼燒,他們的身影在佛光中漸漸模糊,最終退去。

慧明劫後餘生,逃出地宮。自此,每晚他都會在寺前虔誠地誦經超度,心中滿是悲憫與愧疚,盼望著能憑藉自已的誠心與佛法的力量,平息這百年的怨念,讓古寺重新恢復往日的寧靜與祥和。月光灑在他那幼小卻堅毅的身影上,仿若見證著他這漫長而又艱難的救贖之路,也為這古老的寺廟增添了一抹別樣的溫情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