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章 繡坊詭事

南宋臨安城,恰似一幅錦繡繁華的畫卷,於江南煙雨中徐徐鋪展,車水馬龍,喧鬧非凡。城中東市一隅,有一座聞名遐邇的繡坊——錦華繡坊,坊中繡品仿若被賦予了靈魂,針法細膩入微得如同春日裡的綿綿細雨,輕輕灑落,潤物無聲。所繡花鳥魚蟲,似能聞其聲、嗅其香;人物山水,仿若可與之攜手同行,踏入那畫境之中。這般巧奪天工的技藝,備受城中達官顯貴、富商巨賈的追捧,使得繡坊聲名遠揚,門庭若市。

一日清晨,陽光透過薄霧,輕柔地灑在臨安城的青石板路上。繡坊主母李氏,一位風姿綽約、精明幹練且眼光獨到的婦人,如往常一般外出採買繡材。行至一處隱秘集市,她聽聞有一批源自遙遠異域、輾轉多地才至此的稀罕絲線。據說,這絲線誕生於神秘莫測的深山幽谷,由一種世間罕見的蠶繭精心繅制而成。其色澤鮮豔奪目至極,仿若破曉時分穿透雲層的第一縷曙光,又似晚霞燃燒天際時那最為濃烈絢麗的綺霞,在微光的輕撫下,流淌著如夢似幻的光暈,攝人心魄。李氏眼中閃過一抹驚喜,這等奇珍,若能為繡坊所用,必能繡出驚世之作,提升繡坊威望。當下,她不顧那令人咋舌的高價,毅然決然地將這批絲線購入囊中。

繡娘阿柔,在錦華繡坊一眾繡娘裡堪稱翹楚,她的雙手仿若被上天眷顧,靈動得如同春日枝頭翩翩起舞的彩蝶。自幼研習刺繡,技藝精湛得爐火純青,心思更是細膩如絲,尤其在繡制神佛畫像方面,有著旁人難以企及的天賦。主母李氏斟酌再三,將用這批神秘絲線繡制觀音大士像的重任鄭重交付於她,期望能為城中一位德高望重、富甲一方且篤信佛教的富戶趕製一幅供奉精品。此作若成,繡坊不僅可得豐厚報酬,更能聲名大振,在臨安城刺繡界穩坐翹楚之位。

阿柔領命後,仿若被注入了無窮動力,日夜端坐於繡臺前,心無旁騖,全身心沉浸其中。每一針每一線,都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仿若在與觀音大士隔空對話,精心雕琢著這尊神聖的法相。起初,一切進展順利,觀音像在她的妙手下逐漸顯露出輪廓,寶相莊嚴,慈悲祥和,令人心生敬仰。然而,隨著繡制漸入佳境,詭異莫名的事情卻如同鬼魅般悄然纏上了她。

每當夜幕深沉,萬籟俱寂,唯有阿柔房間內那如豆的燭火在黑暗中頑強閃爍,阿柔獨自伴著這昏黃的光亮,在繡房內全神貫注地趕工。此時,她隱隱察覺那絲線仿若被神秘力量喚醒,擁有了生命。繡針每一次穿梭,絲線竟似有一雙無形的巧手在暗處撥弄,輕輕自行纏繞,令阿柔心頭猛地一震,以為是自已連日勞累,致使眼花耳鳴,出現了幻覺。她趕忙放下手中針線,揉了揉酸澀脹痛的雙眼,深吸一口氣,強自鎮定下來。可還沒等她緩過神來,更為驚悚的一幕驟現——燭火搖曳不定,光影飄忽,昏黃的光暈下,她不經意間抬眼望去,頓覺頭皮發麻,渾身寒毛直立。只見繡架上那觀音像的眼睛仿若瞬間被注入了靈魂,幽深得仿若無盡深淵,竟真的眨動了一下,緊接著,一股森冷寒意仿若實質化的冰霜,從那畫像上撲面而來,讓阿柔如墜冰窟。

一晚,阿柔強撐著如灌了鉛般沉重的眼皮,耗盡最後一絲精力,終於將觀音像的最後一針落下,大功告成。此時,她身心俱疲,仿若被抽乾了所有精氣神,連洗漱的力氣都沒有,便一頭栽倒在床上,瞬間陷入沉沉夢鄉。

睡夢中,那原本端莊聖潔、普度眾生的觀音像竟陡然間活了過來,身形仿若被施了膨脹咒法,須臾間放大數倍,幾乎將整個房間撐得滿滿當當。只見觀音面容扭曲猙獰,仿若被惡魔附身,慈悲祥和全然不見,怒目圓睜,仿若兩輪燃燒的烈日,厲聲怒斥:“爾等螻蟻般的凡人,竟敢用這等邪異絲線褻瀆神佛,罪無可恕!”言罷,兩隻由絲線纏繞而成的巨手仿若兩條猙獰的蟒蛇,迅速纏向阿柔纖細嬌嫩的脖頸。

阿柔頓感呼吸困難,好似有一雙無形的大手扼住了她的咽喉,她拼命掙扎,雙手胡亂揮舞,試圖掙脫這致命的束縛。在生死一線間,她從噩夢中驚醒,大口大口喘著粗氣,冷汗如決堤的洪水,瞬間浸溼了後背。驚恐未定間,她下意識地看向床邊懸掛的繡像,這一眼,卻仿若被一道驚雷擊中,令她寒毛直豎——只見那繡像嘴角溢血,殷紅的鮮血仿若蜿蜒的小蛇,順著繡布緩緩滴落,眼中滿是怨毒之色,原本靜止的雙手竟已脫離繡布,在空中扭曲伸展,直直地伸向自已,仿若要將她拖入無盡的黑暗深淵。

阿柔驚恐至極,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尖叫,那聲音仿若一道凌厲的閃電,劃破寂靜長夜,在繡坊內迴盪。坊中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慘叫驚醒,紛紛披衣起身,匆忙趕來。

眾人湧入阿柔房間,屋內燭火通明,將一切照得清晰透亮。然而,呈現在眾人眼前的,除了阿柔驚恐萬分、瑟瑟發抖地蜷縮在床上,脖頸處那一道觸目驚心的青紫勒痕外,那繡像依舊完好無損地掛在繡架上,平靜祥和,仿若剛剛什麼都未曾發生,正微笑著俯瞰眾生。眾人面面相覷,眼中滿是疑惑與驚恐,噤若寒蟬,一時之間,屋內唯有阿柔那止不住的抽泣聲。

自那夜之後,阿柔仿若丟了魂魄,整日精神恍惚,時常在恍惚間看到那恐怖的觀音幻像,仿若被鬼魅纏身。繡坊也自此被詭異陰雲籠罩,怪事頻發。絲線無故斷裂,斷裂處仿若被利刃齊刷刷斬斷,切口平整光滑;繡品常現血斑,那殷紅的血漬仿若有生命一般,無論如何清洗都無法祛除,反而愈發鮮豔。城中漸漸傳出錦華繡坊觸怒神靈的流言蜚語,昔日那些慕名而來、熙熙攘攘的顧客仿若受驚的鳥雀,紛紛散去,繡坊生意一落千丈,門可羅雀。

主母李氏心急如焚,仿若熱鍋上的螞蟻,遍請高僧、道士前來作法驅邪。那誦經聲、符咒聲在繡坊內此起彼伏,卻仿若泥牛入海,毫無成效。無奈之下,繡坊最終只能關門大吉,曾經的輝煌仿若一場黃粱美夢,消散於風中。而那批引發禍端的詭異絲線,也在繡坊關閉後,如人間蒸發一般,悄然消失,不知所蹤,徒留下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傳說,在臨安城的市井街巷中,被人們在茶餘飯後反覆提及,多年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