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454 章 徐庶荀攸對決一

一眾楊氏被年輕人的言論嚇了一大跳:“威公,你可知後果?”

楊儀笑就笑,隨即眼光冷露:“後果就是誅九族!呂布若是不狠,成就不了此番功業,若是他不懂籠絡人心,也不會有如此多人跟隨他。”

“所以,呂布已經為我們開了先河,我們站在他們浪頭上,迎風而上,開創我楊家大業!”

楊儀一轉身,看向一眾老輩人:“諸位叔父長輩,若是有心讓楊氏更進一步,請各位長輩不計遺力支援。”

“若是敗露呢?”為首之人擔憂地問道。

“所以我們要匿藏一部分族人,讓他們改名換姓,藏匿他鄉。”楊儀說道:“若是我們功成名就,就讓他們迴歸,若是我們失敗,至少還有血脈流傳。”

為首的幾位老人聞言,竊竊私語良久,隨即同意了楊儀的想法:“好!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威公有此心志,我們當全力支援。我們稍後便去聯絡其他家族,說服他們一起參與。”

第二天,楊家人分開行動,拉攏各個家族。襄陽的各個家族的人,開始不斷向外面忙碌。

“什麼?”徐庶兩眼露出不可置信目光:“樊城呢?樊城被攻陷沒有?”

下面一名士兵稟手答道:“不知道,我看到蔡陽的樣子,我不敢留下,趕快向大人稟報。”

這是蔣琬和馮習快步走進來,神色異常嚴肅:“軍師,剛才聽聞復陽、襄鄉、蔡陽都已經被趙雲焚燬,想必樊城也難逃一劫。若是他們渡過漢水,襄陽恐怕在劫難逃。”

“軍師,不如讓我領一路兵馬殺回去。”馮習說道:“斷了他們的糧草,再和龐大人裡應外合,將趙雲滅於襄陽城外。”

徐庶看了看馮習,很顯然他很想這樣做,但是如今自已卻被荀攸拖住了。

“襄陽有五萬兵馬,趙雲想要破城,很難。”蔣琬說道:“以龐大人的能力,恐怕還會反擊。所以襄陽不急,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將荀攸這個傢伙趕出去。”

徐庶思考片刻說道:“讓趙烈回一趟樊城和復陽,沿著管道一路查探情況。還有,三城已被焚燬,這數萬百姓定然四處流竄,必會造成不穩定,馬上命各地官府開啟城門接納百姓。”

“也只能如此!”蔣琬說道:“荀攸大軍已經至順陽鈷山,范陽退至順水河畔,範慈已率兩萬兵馬前往。”

“前鋒主將是何人?”徐庶問道。

“張繡!”

“馮將軍,你馬上再領一萬兵馬隨我前往。”隨即吩咐蔣琬:“公琰,宛城就交給你了。”

“大人且放心!”

馮習和徐庶一路直奔順陽,此時順陽已聚六萬兵馬。

“拜見大人!”范陽和範慈見徐庶前來,連忙行禮。

范陽面帶歉意,稟手說道:“大人,末將無能,敗退南鄉,請大人責罰。”

“勝敗乃兵家常事,範將軍不必如此。”徐庶說道:“如今荀攸在何處?”

“大人隨我前來。”范陽帶著徐庶來到沙盤前,指出荀攸的位置說道:“大人,目前荀攸已至丹水和順水交匯處,此處若無水軍,恐怕難於逾越。”

徐庶點了點頭,這裡可是必爭之地,也是兇險之地,河水湍急,暗礁無處不在,就算水性極為了得的人,不熟悉地形,也是吃大虧。

“沿途的漁民船伕可曾撤走?”

范陽一怔:“未曾!”

徐庶頓時怒氣上頭:“你可知,若是漁民船伕載其渡江,我們會遭受多大損失?能堅守的只有順陽城。”

“馬上傳令下去,若無我的命令,漁民和船伕不可渡江作業,否則殺無赦!”

范陽腦門冷汗直冒,連聲退去。范陽退去後,徐庶帶著馮習查探順水情況。

“大人!”一名校尉來到徐庶面前,稟手說道:“前方二十里處有一渡口,乃是尋常百姓暗中所用,可需要派人把守?”

“帶我去看看!”

來到渡口處,只見渡口比較隱蔽,距離官道有五里地,渡口的水流遠比交匯處平緩,只不過河灘上蘆葦甚多,綿延整條河道。

河面上還有許多漁民還在打魚,徐庶馬上讓馮習將他們叫上岸,並且給予他們補償。

“範慈,馬上帶五千兵馬在這裡佈防。”徐庶下令道:“這裡蘆葦甚多,只要稍微小心,便不會暴露。另外,派人在周圍查探,還有沒有其他渡口。”

“是!”範慈領命。

範慈走後,徐庶指著不遠處的山峰對馮習說道:“馮將軍,你帶一萬兵馬,埋伏在那裡,若是範慈失敗,你就可以在那裡伏擊張繡。”

馮習看去,只見徐庶指的那座山並不高,但卻沿著河道連綿不絕,宛若一道天然的關卡。馮習點了點頭:“是!”

看著洶湧的江水,典韋、慕容燕、張繡、段煨、王方、北宮良兄弟站在荀攸的後面,荀攸問道:“慕容燕,你看如何渡江?”

慕容燕恭聲說道:“稟大人,我已命人收集五百舟船和五百船伕。不過,此處水流太過湍急,不宜行舟。”

“熟悉此處的船伕提議,在下方三十里處,有一處渡口,乃是尋常百姓渡江所用,那裡水流平緩,而且無官兵把守。”

“屬下以為我們在此處營造大舉渡江之態,晚上到渡口處渡江。”

荀攸笑了笑說道:“你若是徐庶,你會如何佈防?”

“這……”慕容燕一時語塞:“大人以為如何?”

“徐庶在荊州多年,對各處情況定然瞭然於胸。”荀攸說道:“所以定然會在渡口處設下伏兵。”

“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實則虛之,虛則實之。他們以為我們不敢從這裡渡河,我們就要從這裡渡江。不過也須安排一些人前去三十里渡口,以迷惑徐庶。”

慕容燕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荀攸:“大人,此處水流如此湍急,而且暗礁甚多,即使熟悉此處之人,也難免觸礁。”

荀攸笑了笑:“不著急,聽我安排便是。”

“大人有何妙策?”

“走,回去將那些船伕帶來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