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堯的改革提案如同一道閃電,劃破了大清朝的寧靜,瞬間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和珅坐在自已的書房裡,聽著外面傳來的訊息,內心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一次,李侍堯的動作顯然不同於以往,他的改革提案不僅觸及到了大清朝體制的根基,還將直接挑戰和珅的權力。
那一日,和珅召集了阿桂以及自已最為信任的幾位核心大臣,在和珅府中密謀對策。阿桂、趙廣泰等人都已到場,大家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
“和大人,李侍堯這次顯然是打算一舉撼動我們。”阿桂低聲道,“他的提案已經在朝中傳開,許多大臣都在討論,甚至有些支援他的聲音越來越大。”
和珅的眼睛閃爍著一絲冷冽的光,他輕輕地撫摸著桌面,陷入沉思。“李侍堯的提案看似簡單,卻含有深意。改革固然是為了改變朝中的腐敗,但卻在暗中針對我所依賴的權力體制。這一次,他不僅僅是挑戰我個人,更是直接向乾隆帝示威,試圖借改革之名,剷除掉我在朝中的根基。”
趙廣泰也沉聲道:“和大人,若李侍堯的提案被採納,恐怕您在朝中的權力會遭遇前所未有的削弱。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採取行動。”
和珅點了點頭,目光堅定。“我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穩住乾隆帝的心。改革的風波,若得不到陛下的有效把控,必將引發更大的混亂。我必須去一趟宮中,親自與陛下溝通。”
“和大人,您此行要萬分小心,李侍堯和他的一些支持者已經開始在宮中佈網。”阿桂提醒道,“雖然您目前在朝中的影響力依舊很大,但這場改革提案已成了朝中的風頭,若不小心,恐怕會陷入不利局面。”
和珅深吸了一口氣,眼中閃過一抹決然。“這場局面無論如何都要突破,不能被動挨打。我去宮中,定要讓乾隆帝明白,改革雖然必要,但也必須顧及大清朝的根本,否則一切都會陷入混亂。”
當天,和珅便親自前往宮中,他一路沉默,心中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宮中氣氛異常緊張,改革提案的風波已經波及到了整個朝廷,而乾隆帝此時的態度,也尤為關鍵。
和珅進入乾隆帝的寢宮,跪下請安,語氣平穩卻充滿自信。“陛下,臣聞得最近改革提案事宜,深知此事關乎大清的未來。臣不敢不言,懇請陛下三思而行。”
乾隆帝坐在龍椅上,目光深邃地看向和珅。“和大人,你有所不知,近日有許多大臣提出改革建議,認為現在是適當的時機。你也知道,朝中積弊已久,若不改革,必將導致朝政腐化,甚至可能危及國家根本。”
和珅心中一緊,但面上依舊保持冷靜。“陛下,臣並不反對改革,朝中的弊端確實需有所調整。然而,改革一旦不加審慎,必會動搖國家根基。若改革過於急功近利,勢必會引發政治動盪,甚至導致朝中權力失衡。”
乾隆帝的目光略微閃爍,似乎對和珅的言辭有所思考。“但你也知道,若朝中腐敗不除,如何能夠長期穩定?若一味守舊,只會導致人民怨聲載道。李侍堯等人的提案,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和珅心中暗暗發力,見乾隆帝並未完全反對改革,便繼續說道:“陛下,臣所言並非無理,改革必須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大清的體制,千百年來形成的根基,不可輕易動搖。若能從小處著手,逐步推進,必定能穩定人心,避免朝中出現動盪。”
乾隆帝深深地看了和珅一眼,神色中似乎有些動容。他沉思片刻,緩緩開口:“和大人所言有理,改革確實應從細微之處著手。朕會再細緻思考這些提案,確保萬無一失。”
和珅心中稍感寬慰,但他知道,這場博弈才剛剛開始,眼前的勝利僅僅是一個小小的階段性成果。李侍堯及其支持者,絕不會輕易放棄,他們會繼續尋找突破口,尋找機會對付自已。
和珅離開宮後,便開始密切監視朝中的動向。他知道,自已需要在這場風波中保持足夠的敏捷與謹慎。而與此同時,李侍堯顯然並未因為一次失敗而收手,反而變得更加激進,他與部分不滿現狀的大臣們開始私下聯絡,醞釀著下一步的行動。
“趙廣泰,阿桂,”和珅緊緊皺著眉頭,低聲命令道,“我們必須儘早掌握更多的情報,不能讓李侍堯和他的支持者再有所動作。必要時,我們要採取更為強硬的手段。”
趙廣泰和阿桂都是心思縝密之人,聽到和珅的命令,他們沒有任何猶豫,立即開始著手準備行動。和珅深知,這場權力的博弈已經進入了最為危險的階段,任何一刻的疏忽,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就在和珅忙於宮中和朝堂之間的較量時,李侍堯卻並不急於動手,而是選擇了等待時機。他深知,和珅此時雖暫時穩住了乾隆帝的態度,但他並未完全擺脫困境。李侍堯暗中策劃著,計劃利用改革的名義,拉攏更多的大臣,向乾隆帝施壓,逼迫和珅徹底退出權力的中心。
一切,都在暗流湧動之中。
4o 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