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自那日之後,便更加小心謹慎,深知局勢越是複雜,越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然而,他的冷靜並未能改變朝中權力鬥爭的風起雲湧。雖然表面上乾隆帝依舊穩坐皇位,政權表面上看似安定,但暗流早已翻湧。
深夜,紫禁城的燈火漸漸昏暗,只有和珅書房內的一盞燈火仍舊明亮。和珅倚在書案前,手中捧著一份奏摺,眼神透過紙面向遠方凝望,心中早已湧動著無數的計謀與思慮。
“李侍堯與張廷玉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和珅低聲自語。
他自知,若單純以表面上的聯盟或權力爭鬥來看待這件事,是遠遠不夠的。李侍堯在宮中的地位一度升高,而張廷玉這個深諳權術的老臣,卻並非不知情。兩人共同策劃的改革,實際上藏有一顆深不見底的棋盤。而那個棋盤的背後,正是乾隆帝。
“乾隆帝若真心信任我,豈會放任這般局面發展?”和珅心中暗道。他清楚,乾隆帝不可能對朝中的所有動向都置之不理。皇帝深知,任何一位臣子,若能在朝堂中順勢而為,便有可能改變未來的權力格局。
然而,和珅並非完全失去信心。他始終相信,自已的智慧與手腕足以幫助他度過眼前的風波。況且,乾隆帝既已警告過他,那麼就更意味著自已仍然有機會逆轉乾隆心中的判斷。
“只要能藉此機會,讓皇帝看到我的忠誠與價值,便可消弭一切疑慮。”和珅的嘴角微微上揚,一股自信的氣息悄然在心中湧現。
就在和珅深思熟慮之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和珅回過頭,看到崔應元匆匆走了進來,臉上帶著一絲緊張的神色。
“大人,出事了。”崔應元急忙跪下,神色間帶著一抹擔憂。
“什麼事?”和珅眉頭微微皺起。
“李侍堯與張廷玉的密謀,已經暴露。”崔應元低聲道,“而且,這一切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似乎有人故意在幕後推波助瀾,欲將兩人的關係撕裂。”
“誰?”和珅的眼中閃過一絲冷意。
“曾國藩。”崔應元答道。
和珅聽聞此言,心中一震。曾國藩,這個名字在宮中如雷貫耳。雖然他年紀尚輕,但憑藉其過人的智慧與高深的政治手腕,已經逐漸在朝中嶄露頭角。最為致命的是,曾國藩的支持者並非單純的年輕官員,而是宮中一部分勢力強大的大臣與官員。
“曾國藩?”和珅緩緩站起,眼中閃過一絲凝重。“他究竟是如何做的?”
崔應元上前一步,遞上了一份密摺,輕聲說道:“據說,曾國藩暗中散佈訊息,揭露了李侍堯與張廷玉的合謀,且將其中牽涉到改革內容的機密一一洩露。若這事傳到皇帝耳中,恐怕這兩人必定難以善終。”
和珅的眼中閃過一絲寒光,接過密摺,一字一句地閱讀其中內容。原來,曾國藩透過自已廣泛的人脈與資訊渠道,找到了李侍堯與張廷玉的合作證據,將兩人之間的改革計劃公之於眾,並且暗示這項計劃極有可能改變朝廷的權力結構,甚至威脅到皇帝的統治。
“果然,他果斷而聰明。”和珅心中暗道,曾國藩不愧是心思縝密的人,連這種細節都能捕捉到。“不過,這只是他的一步棋罷了。”
和珅並未因此而慌張。相反,這種局面的變化,恰恰給了他一個絕佳的機會。若他能在這個關鍵時刻做出反應,將曾國藩視作一個盟友,乃至以此為契機徹底削弱李侍堯與張廷玉的勢力,或許能夠改變朝中的格局,甚至讓他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更加穩固。
“崔應元,立即安排與曾國藩接觸。”和珅目光堅定,緩緩說道,“不過,切記,務必謹慎行事,任何一步都不能暴露我們的意圖。”
“是,大人。”崔應元答應道,眼中閃爍著一抹期待。
和珅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深邃的光芒。他知道,自已所面臨的,是一場波瀾壯闊的權力鬥爭,而這場鬥爭的勝負,將決定未來的大清朝將會走向何方。
“曾國藩……”和珅自言自語,“我願意與你共謀,但前提是,你能與我站在同一條船上。”
然而,和珅並未意識到,曾國藩的真正意圖,遠非如此簡單。宮中風雲驟起,人人都有自已的算盤,而和珅能否在這場複雜的博弈中獲得勝利,還需要更多的智慧與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