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章 這不是靈異事件

“這不是靈異事件,而是有人在暗中施毒。”宋慈斷言。

宋慈決定從陳景庭的家眷與僕人中尋找線索。他逐一詢問家僕的生活細節,發現一個細節:四名死者中有三人在事發前,均曾到過陳家後院的一間密室,那是陳景庭亡妻生前最常使用的房間,裡面陳設不變,塵封已久。

宋慈進入密室,發現房間內空氣渾濁,牆角放置著一個古老的香爐,香爐內殘留著一種特殊的香灰,似乎有催眠作用。宋慈心中一動,命人將香灰取樣分析,果然發現其中混有一種罕見的迷幻藥物。

“有人利用香爐中的藥物,製造幻覺,誘使家僕們自認為看到了亡靈。”宋慈說。

接下來的問題是,誰在暗中操控這一切,又為何針對陳家?宋慈將視線轉向陳景庭的家人。在一番細緻的調查後,他發現陳景庭的繼子陳宇軒行蹤可疑,且與一名神秘女子私下往來密切。

宋慈將陳宇軒帶至府衙審問,經過一番嚴詞逼問,陳宇軒終於供認,原來,他因不滿父親獨佔家產,與亡母的貼身侍女聯手策劃了這場連環毒殺案,企圖透過製造“亡妻顯靈”的假象,嚇退家僕和其他親屬,以便獨吞家財。

“你們為了私利,不惜毒害無辜之人,天理難容。”宋慈冷然道。

陳宇軒與其同夥被依法嚴懲,溫州城的恐慌也隨之平息。陳景庭對宋慈感激涕零:“宋大人,您讓真相大白,讓我家不再蒙冤,您是我們的救星!”

宋慈微微頷首:“為民伸張正義,是我的職責。願此地再無疑雲,唯有和睦安寧。”

狄青深受觸動:“大人,每次您揭開真相,都讓我明白,正義的力量無可替代。”

宋慈目視遠方,眼中充滿堅定:“真相雖會被遮蔽,但終會被揭開。我們所守護的,是世間的公平與正義。”

解決溫州陳家毒殺案後,宋慈與狄青踏上前往福州的旅程。然而,剛入福州境內,便有當地知縣前來求助:福州城中發生了一起離奇的連環盜墓案,幾座古墓相繼被掘,墓中珍貴陪葬品盡數失竊,城中百姓紛紛議論,甚至有人稱墓主“屍變”作祟。

福州知縣鄭大人向宋慈詳細說明案情:“宋大人,這些被盜的墓葬多為唐宋年間的名士之墓,墓主人生前地位顯赫,墓中陪葬品極為珍貴。城中百姓因恐懼紛紛請願,希望能夠儘快緝拿真兇,平息恐慌。”

宋慈決定親自檢視被盜墓葬。來到一處墓穴前,宋慈發現墓門被人粗暴撬開,墓室內凌亂不堪,陪葬品幾乎一掃而空。然而,在墓室深處的石壁上,宋慈發現了一行刻字:“盜此寶者,必遭天譴!”

“此字似為盜賊所留,似乎意圖恐嚇追查者。”宋慈分析道。

宋慈決定從盜賊的作案手法入手,追查幕後主使。他調取了福州城中所有近年內在盜賊案中被捕者的檔案,發現其中一名叫“黑狼”的盜賊,曾以盜墓為業,且手法極為老練。黑狼雖已銷聲匿跡多年,但他的幾名舊部仍在福州活躍。

宋慈命人秘密跟蹤這些舊部,經過幾天的追查,終於發現他們在城郊一處廢棄的寺廟內聚集。宋慈帶領狄青與衙役們夜間埋伏,果然在寺廟內發現了大批被盜的陪葬品,以及幾名正在清點贓物的盜賊。

宋慈一聲令下,衙役們衝入寺廟,將盜賊一一擒獲。經過審問,這些盜賊供認,他們受僱於一名自稱“白衣先生”的神秘人,專門盜取古墓中的珍貴文物,再透過地下渠道販賣。

宋慈順藤摸瓜,繼續追查“白衣先生”的身份。經過一番調查,他發現此人竟是福州城中一位頗有名望的古玩商賈王允,平日裡以正人君子自居,實則暗中操控盜墓集團,牟取暴利。

宋慈設計引蛇出洞,假意出高價收購一批古墓文物,與王允約定交易地點。在交易現場,宋慈率人將王允當場擒獲,搜出了大量贓物證據。

王允面對鐵證,無從狡辯,只能低頭認罪:“宋大人,我一時貪心,才走上這條不歸路,願受法律制裁。”

“你為私慾,不惜盜墓掘墳,觸犯天理,必受懲罰。”宋慈冷然道。

王允與其同夥被依法判刑,福州城內的盜墓風波終於平息,百姓們紛紛為宋慈豎起大拇指。

鄭知縣感激地對宋慈說:“宋大人,您以智慧與勇氣,為我們追回了珍貴的歷史遺產,讓福州百姓重拾安心。”

宋慈微微一笑:“守護公正與歷史,是我職責所在。願此地無驚擾,長享寧靜。”

狄青看著被追回的文物,感嘆道:“大人,您總是能在迷霧中找到真相,讓我們更加堅定地守護正義。”

宋慈目光堅定:“不論黑暗多深,總有光芒能穿透。我們所做的,就是讓這光芒永遠不滅。”

福州的盜墓案平息後,宋慈與狄青稍作休整,準備前往泉州。然而,就在他們即將啟程時,泉州城內傳來一樁更為離奇的案件:城中知名的商賈顧府發生火災,顧家一家七口在火中慘遭毒手,而唯一倖存的幼子顧小童卻在大火熄滅後,神秘失蹤。

宋慈接到泉州知縣的緊急求助,立即前往案發現場。顧府大火後的殘骸尚未清理,空氣中瀰漫著焦木與煙燻的氣息。宋慈仔細察看火場,發現火勢從顧府的正廳蔓延,但令人費解的是,正廳並非起火點,而是後院的一間柴房。

宋慈帶著狄青前往柴房,發現柴房內的火源異常集中,且在地面上有一小撮尚未完全燃盡的黑色粉末。他小心地取樣,經過分析,這些粉末竟是硝石與硫磺的混合物,顯然是有人故意縱火。

“此案不是意外,是蓄意謀殺。”宋慈斷言。

宋慈進一步調查顧府上下的僕人,發現火災前夕,曾有一名陌生男子出現在顧府附近,舉止異常。經過比對,宋慈發現此人是一名遊走於各地的江湖郎中,名叫柳成風,以煉製奇藥聞名。

宋慈派人尋找柳成風的下落,經過幾番周折,終於在城外一處偏僻山林中發現他的蹤跡。宋慈率領衙役突襲,將柳成風捉拿歸案。面對宋慈的質問,柳成風起初矢口否認,直至宋慈亮出在火場發現的硝石與硫磺,他才不得不招供。

“我與顧府素無仇怨,實是受人指使。”柳成風顫聲說道。

“誰指使你?”宋慈追問。

柳成風支支吾吾,最終道出幕後真兇:顧府的族叔顧紹清。原來,顧紹清因財產爭奪與顧府積怨已久,見顧府逐漸壯大,心生忌恨,遂勾結柳成風,意圖透過火災一舉滅絕顧家。

“可顧小童為何會失蹤?”宋慈眉頭微皺。

柳成風搖頭:“那日火起後,我便離開,不知後續之事。”

宋慈決定從顧紹清身上下手。經過深入調查,發現顧紹清在火災發生後,曾秘密安排一名家僕將顧小童帶往郊外的一座莊園。宋慈立即趕往莊園,果然在莊園內找到了被關押的顧小童。

顧小童雖然受驚,但尚無大礙。宋慈將顧紹清與其同夥繩之以法,顧府案終得大白於天下。泉州百姓紛紛感慨宋慈的智勇無雙,知縣感激不已:“宋大人,您不愧為大宋的擎天柱,挽救了我們泉州城的安寧。”

宋慈謙遜地說道:“為民除害,是我份內之事。願泉州再無憂患,長享太平。”

狄青望著被解救的顧小童,感慨道:“大人,每次看到您揭開真相,伸張正義,我都更加堅定了跟隨您的信念。”

宋慈神色堅毅:“正義不會因險阻而屈服,真相也不會因黑暗而埋沒。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光明長存,百姓無懼。”

泉州顧府案告一段落後,宋慈與狄青繼續前行,途徑一座名為清溪的小鎮時,一名衣衫襤褸的年輕女子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女子自稱王秀,哽咽著向宋慈訴說了一樁蹊蹺的命案。

“宋大人,我的未婚夫李文書一月前慘死於家中,鎮上的人都說他是因痴情自殺,可我知道,文書絕不會做出這樣的事!”王秀哽咽道,“我懇請大人明察,還文書一個清白!”

宋慈聽罷,決定前往小鎮一探究竟。李文書的家位於鎮外的一片竹林中,簡陋的屋舍中透著一股悽清之氣。根據鎮上的說法,李文書是一名落魄的書生,因屢次科舉不中而意志消沉,最終在家中上吊自盡。

然而,宋慈仔細勘察現場,發現了幾處異樣之處。李文書的屍體雖被懸掛於橫樑上,但腳下的凳子擺放位置十分怪異,彷彿有人刻意擺放。此外,屋內的一張書桌上放著一本翻開的書,書頁邊緣有明顯的血跡。

宋慈將書拿起仔細檢查,發現書中夾著一張被撕下的紙片,上面隱約寫著幾個字:“非自盡,求真相。”這簡短的幾字,似乎是李文書在臨死前留下的線索。

“此案絕非簡單的自殺。”宋慈斷定。

宋慈決定追查李文書生前的社交情況。經過走訪,發現李文書生前與一名富商之子劉偉有過數次爭執。據說,李文書曾與劉偉爭奪一處地契,最終未能如願,而劉偉卻輕鬆取得地契,似乎背後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宋慈將劉偉帶至衙門,進行詳細問詢。起初,劉偉矢口否認與李文書之死有關,但在宋慈層層逼問下,劉偉終於承認,李文書發現了他的秘密:他透過賄賂官員非法奪得地契,並威脅李文書不得洩露。

“那日,我只是想嚇唬他,沒想到他竟然……”劉偉欲言又止。

“你想讓他永遠閉嘴,便偽造了他的自殺現場。”宋慈冷然道。

劉偉被宋慈的推理擊中要害,不得不低頭認罪:“是,我是讓人偽造了現場,但我從未想過要取他的性命!”

“你的貪慾與惡行,最終害了無辜之人。”宋慈正色道,“天理昭昭,罪責難逃。”

劉偉與同夥被依法處置,小鎮恢復了寧靜。王秀在得知真相後,淚如雨下,對宋慈連連叩首:“宋大人,您讓文書得以昭雪,真是天大的恩情!”

宋慈扶起王秀:“這是我職責所在。願你今後能平安幸福。”

狄青看著平靜的小鎮,感慨萬千:“大人,每次您揭開真相,百姓的眼中便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

宋慈目光堅定:“真相如光,雖有時被遮蔽,但終會照亮黑暗。我們所守護的,是這份光明永不熄滅。”

清溪鎮案告破後,宋慈與狄青繼續踏上旅程,來到了臨安城。正值繁華的集市上,宋慈卻注意到一股詭異的氣氛:城中頻頻傳出詭異的傳聞,稱一名曾在宮中任職的繡娘趙婉,自被賜死後,夜間常有鬼影出現在她的舊居,附近百姓夜不能寐,甚至有幾人聲稱見到趙婉的“魂魄”徘徊。

臨安知府請宋慈前往調查。宋慈認為此事並非簡單的靈異現象,而極可能另有隱情。他決定從趙婉的身世著手,深入探究。

趙婉生前是一名技藝精湛的繡娘,因繡制了一幅驚豔宮廷的《千里江山圖》而受到皇上賞識。然而,不久後,宮中傳出趙婉被誣陷偷盜宮中寶物,被賜死於家中,家人皆被貶為賤民。此事當時雖被定案,但過程頗多疑點。

宋慈夜探趙婉舊居,發現屋內雖陳設簡陋,但有一間密室似乎從未被人發現。密室內擺放著一架織機,機上繡品未完,邊角有微微散落的金線。宋慈將金線取下,發現其質地非凡,與宮中傳聞丟失的寶物金線相似。

“此金線或許與趙婉的死有關。”宋慈若有所思。

宋慈決定查訪當年與趙婉來往密切的人。經過一番探訪,他得知趙婉曾與一位宮廷總管郭承平交情甚密。宋慈約見郭承平,在一番試探性對話中,郭承平似乎對趙婉之死諱莫如深。

宋慈見狀,故意提及密室中的金線。郭承平神色驟變,頗為緊張,最終忍不住吐露真相。原來,趙婉生前發現宮中有人貪墨寶物,因而被陷害。那人正是郭承平。為了掩蓋罪行,郭承平將罪責推到趙婉身上,致其含冤而死。

“趙婉之死,是你一手策劃?”宋慈目光銳利。

郭承平低頭不語,終於哀嘆:“一時貪念,釀成大錯,實在悔不當初。”

宋慈將郭承平與其同黨一併押送至臨安府,案件真相大白。百姓們得知趙婉蒙冤,紛紛為她申冤。趙婉的冤魂傳聞也隨著真相揭曉而煙消雲散。

臨安知府感慨地對宋慈說:“宋大人,您不但為趙婉平反昭雪,更讓臨安城恢復了平靜。此等功勞,百姓將永記於心。”

宋慈平靜地說道:“真相如明月,雖時有陰雲遮蔽,但終會再現光芒。我所做的,只是驅散這些陰雲。”

狄青望著月光下的臨安城,感嘆道:“大人,您每一次撥開迷霧,揭開真相,都讓這世間的公正更加清明。”

宋慈點頭:“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不會缺席。我們所守護的,是這份清明長存。”

臨安城的趙婉冤案告破後,宋慈和狄青在城內稍作歇息。然而,未及數日,又有一樁詭譎的命案傳來。臨安城郊的竹林寺,一向香火旺盛,卻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兇案現場。寺中方丈妙智大師和三名僧人,皆於深夜慘遭殺害,案發後,寺內的佛像上竟留有一行血字:“因果報應,惡有惡報。”

臨安知府再度請宋慈出山。宋慈聞訊,立即趕赴竹林寺。寺內氣氛凝重,四周瀰漫著肅殺之氣。宋慈在案發現場仔細勘察,發現幾具屍體皆身中利器,且位置分散,顯然兇手行兇後刻意佈置,以製造恐慌。

更為奇怪的是,寺中供奉的佛像前擺放著一張生滿鏽跡的銅鏡。宋慈拿起銅鏡,發現鏡面上有幾道淺淺的劃痕,似乎曾被人刻字。經過清理,鏡面上隱約現出幾個字跡:“苦海無邊,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