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陵寒鴉
大宋汴京城中正值暮春,柳絮紛飛,青瓦屋簷下是熙熙攘攘的百姓。然而這份表面上的繁榮與寧靜,卻難掩深宮之中的波詭雲譎。宋慈抵達京城時,太府寺緊急召見。剛進正堂,便見禮部尚書許言之滿臉憂色地迎了上來。
“宋大人,這次朝廷託您徹查的,是一件連陛下都寢食難安的大事。”許言之壓低聲音,語氣凝重,“陛下的祖陵永安陵近月來接連發生三起詭異命案。”
帝陵的三樁命案
永安陵是大宋歷代皇室陵寢之一,位於汴京城南百里之外的永和山腳。近一個月以來,陵寢守衛接連身死。第一位守衛被發現懸掛在松樹上,雙手被繩索反綁,臉上竟呈現極度驚恐之狀;第二位守衛則被發現倒斃於陵前石階,脖頸上有一道奇怪的灼痕;第三位守衛的屍體則更為離奇,他被發現時浸泡在永安陵的護陵池中,池水竟被血染得通紅,彷彿一片修羅場。
更駭人的是,三具屍體周圍均有烏鴉盤旋而過,而案發後,附近的百姓也紛紛傳言**“帝陵顯靈,怨鬼索命”**,令永安陵附近人心惶惶。
聽完描述後,宋慈問許言之:“三名死者之間可有共同之處?”
“他們都是陵寢的近衛。”許言之答道,“但他們之間並無親戚關係,生前也並無顯著矛盾。這正是讓人疑惑之處。”
“案發時間可有規律?”宋慈追問。
“皆發生於月夜。”許言之沉聲道,“每次案發前一晚,永安陵附近都會傳出詭異的哀嚎聲,彷彿冤魂啼哭,令人不寒而慄。”
宋慈若有所思,點頭道:“無論這些說法是真是假,真相必然藏於細節之中。容我即刻啟程。”
初探永安陵
宋慈帶著劉安與兩名隨行衙役,當天傍晚便趕到永安陵。陵寢依山而建,青松環繞,遠觀莊嚴肅穆,但近處卻透著幾分陰森。陵門前聚著一些百姓,正圍著一個算命先生竊竊私語。
“帝陵顯靈,三魂索命,誰敢靠近,定遭天譴。”那算命先生搖頭晃腦地說道。
宋慈皺眉,上前厲聲道:“滿口胡言,擾亂民心!可知詆譭皇陵是何等重罪?”
那算命先生嚇得噤聲,周圍百姓也迅速散開。宋慈目光掃過陵寢大門,吩咐劉安清場後,自已緩緩步入陵中。
第一案發現場:懸屍之謎
根據記載,第一起命案發生在陵寢後山的一片松林中。宋慈親自勘察,發現死者懸掛的松樹上仍留有一段斷裂的麻繩。他仔細檢查繩索斷口,發現其並非自然斷裂,而是被鋒利的利器割斷。
“能割斷如此粗的麻繩,兇器必然非常鋒利,”宋慈說道,“這說明兇手的動手時機與工具都經過精心設計。”
進一步觀察後,他在松樹下的泥土中發現了一些細碎的鞋印,印記凌亂,似乎有兩人曾在這裡搏鬥過。但奇怪的是,鞋印的另一端竟然直接通向山崖下的一片荊棘叢。
宋慈命衙役沿著荊棘叢繼續搜尋,很快發現了一片布料,上面沾著斑駁的血跡。布料的質地粗糙,明顯不是官兵服飾所用。
第二案發現場:石階之死
宋慈來到第二名守衛死亡的石階前。石階的表面極為光滑,但在一塊石板的邊緣,他發現了一處細微的灼痕,灼痕呈現不規則的半月形。
“這灼痕非普通火焰所致。”宋慈觀察後說道,“更像是一種高溫金屬器具留下的痕跡。”
他又注意到石階的另一側,有幾根散落的松針。松針的表面似乎沾有某種粘稠液體,聞起來有些刺鼻。
“這是……松脂?”劉安低聲問道。
宋慈點頭:“松脂可燃,若加以引燃,或許能解釋這奇怪的灼痕。”他繼續推測道,“兇手極有可能利用松脂與某種燃燒器具製造了致命武器,但為何選在此處動手,尚需探明。”
第三案發現場:血池謎影
護陵池位於陵寢中央,池水深不過一尺,平日用於祭祀清洗儀器。然而第三起命案發生後,池水被清理一空,如今僅剩乾涸的池底,隱約可見些許血跡。
宋慈蹲下觀察,發現池底有一處凹陷的地方留有殘存的鐵屑。他將鐵屑取出,細看後皺眉:“鐵器殘片,極有可能是某種鉤狀工具。”
“難道是用鉤子將人拖入水中?”劉安猜測。
“不,僅靠鉤子無法解釋池水染紅的原因。”宋慈搖頭,“更重要的是,池水染紅,說明死者失血量極大。但為何這裡的池水會被兇手特意清理?”
劉安愣住:“難道……兇手想掩蓋什麼?”
“很有可能。”宋慈點頭,“但掩蓋的究竟是何物,得從池水的去向著手調查。”
哀嚎的真相
當夜,宋慈在陵中佈下暗哨,自已則親自在池旁守候。不久後,遠處果然傳來一陣似人非人的哀嚎聲,幽幽迴盪在陵寢四周。
宋慈屏氣凝神,順著聲音摸索過去,卻發現聲音來源於陵寢的後山。那裡是一座廢棄的祭祀臺,臺上的火盆中竟然燃燒著微弱的火光。
他靠近後,發現火光中有幾片燒焦的羊皮紙。宋慈用木棍撥弄,撿起其中一片,依稀可見上面的文字:
“皇權不復,血祭還魂。”
宋慈震驚:這是一種企圖對皇陵進行邪祟儀式的象徵。眼前的一切,似乎不僅僅是命案,而是一次針對皇室的陰謀。
更深的黑幕
隨著調查的深入,宋慈發現三名死者生前或曾知曉某些關於永安陵的秘密,而兇手則透過巧妙的手段將他們一一滅口。更重要的是,這三起命案背後還隱藏著一個關於永安陵地下密道的驚人秘密——密道直通皇城,而密道中藏著的,是一筆足以動搖朝廷根基的贓銀……
地下密道的驚天秘密
次日清晨,宋慈召集衙役與陵寢守衛,命人徹底封鎖永安陵後山的廢棄祭祀臺。他推測,這裡是兇手掩埋秘密的重要地點,甚至可能是隱藏地下密道的入口。
經過整整半日的挖掘,祭祀臺下方果然露出一片青石板。石板表面滿是風化的痕跡,但中央刻著幾道模糊的符號。宋慈細細辨認,發現這些符號與北宋早年間使用的軍用暗語極為相似。
“這不是普通的石板。”宋慈沉聲道,“它很可能是早年戰爭時期修建密道的標記。而現在,有人借用這條密道做掩護,進行不可告人的勾當。”
石板下是一道狹窄的入口。宋慈命劉安取來火把,自已率先進入。
密道中的疑團
密道陰冷幽深,牆壁上滿是蛛網與苔蘚,顯然已有多年無人通行。但地面上卻有一條新鮮的腳印痕跡,鞋底印記清晰,正是普通守衛的靴紋。
“兇手最近一定來過這裡。”宋慈低聲道。他順著腳印一路前行,發現密道逐漸變寬,最終通向一個石室。
石室中空蕩蕩的,只有正中央擺放著一隻雕刻精美的青銅箱。箱蓋微微開啟,露出裡面整整齊齊堆放的金銀珠寶,足有數百件之多。
劉安看到這一幕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大人,這是賊贓?還是……”
“這是軍餉。”宋慈一語道破,“這批財物來自大宋早年的軍庫。”他撫摸著箱蓋上的花紋,目光冷厲,“若我沒猜錯,這批財物原本是朝廷用於西北邊防的,卻被某些權臣暗中截留。”
此時,他突然注意到青銅箱旁邊有一卷殘破的帛書,上面記錄著一串人名,字型潦草,顯然書寫匆忙。
“陳懷義、陸衡、許世林……”宋慈輕聲念著這些名字,眼神逐漸冰冷,“這些都是朝廷中的高官,而他們的名字同時出現在這張帛書上,絕非巧合。”
密道陷阱
正當宋慈繼續檢視石室中的線索時,密道深處忽然傳來一聲慘叫!
“糟了!”宋慈迅速拔出隨身匕首,帶著劉安衝向聲源。
只見一名陵寢守衛正倒在血泊中,胸口插著一柄匕首,周圍的地面滿是滑膩的油脂,顯然是人為設定的陷阱。
守衛用盡最後一口氣喃喃道:“兇……手……是……”話未說完,便氣絕身亡。
宋慈沉思片刻,從地上的油脂中取出一塊碎布,發現布料與昨夜荊棘叢中的那片布完全一致。
“兇手就在我們身邊!”他目光如炬,“只有熟悉密道結構的人,才能精準佈下如此殺人陷阱。”
守陵隊長的異動
經過宋慈縝密的推理,他將懷疑的目光投向了永安陵守陵隊長周烈。此人自案發以來表現得極為積極,但言行間卻總流露出一絲不自然的緊張。
為了試探周烈,宋慈故意公開了關於密道寶藏的發現,同時假裝對案件真相有所掌握。當晚,宋慈命人暗中監視周烈,果然發現他趁夜色悄然潛入密道。
宋慈帶著劉安尾隨其後,親眼目睹周烈在石室中開啟青銅箱,將一塊刻有皇室印記的金牌揣入懷中。
“原來是你!”宋慈大喝一聲,現身喝止。
周烈見狀大驚,拔刀欲戰,但顯然並非宋慈的對手,很快被擒下。他咬牙切齒地說道:“宋慈,你殺了我吧!反正這世道早已不公,我只是替自已謀條活路罷了!”
宋慈冷冷道:“如實招來,或許還能留你一命。”
陰謀大白
在宋慈的審訊下,周烈終於道出真相。原來,這批密道中的金銀財物正是陳家餘黨當年利用永安陵密道秘密存放的。周烈因參與守陵多年,無意中發現了密道的存在,並將此事賣給了某些朝廷權臣。
而三名死去的守衛,皆因偶然得知密道之事,試圖將秘密洩露,才被周烈滅口。至於帛書上的人名,則是幕後操控者的名單——那些權臣一直試圖掩蓋密道中寶藏的存在,甚至不惜借周烈之手殺人滅口。
“這些權臣的勾結已然形成巨網。”宋慈臉色凝重,“一旦失察,不知會有多少人因此喪命,朝廷更可能因此陷入動盪。”
更大的漩渦
將周烈押解回京後,宋慈呈上密道中的證據與帛書。然而,他敏銳地察覺到朝中某些高官對案件的態度極為冷淡,甚至試圖將案件輕輕揭過。
這時,宋慈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僅一句話:
“金牌在手者,亦非兇終者。”
宋慈細細品味信中之意,深知永安陵一案不過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幕後主使仍在暗中操控一切,而他正一步步接近真相的深淵。
他轉身望向大理寺的天空,呢喃道:
“是非因果,終須見證於蒼天。”
金牌之謎
自從永安陵事件後,汴京的空氣愈加凝重。宋慈感到一股無形的力量正在暗中操控著一切,真相似乎被一層層薄紗遮掩,難以觸及。而那封匿名信帶來的警示,更讓他心生疑竇:金牌在手者,亦非兇終者——這句話的深意,宛如一把利劍,直指朝廷權力的心臟。
宋慈的調查已經觸及到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然而真正的幕後黑手依舊如幽靈般遊走在陰影中。
密令中的隱秘權力
宋慈收到了朝中一位年長官員的秘密召見——這是大理寺左少卿、曾經的國師周子恆的邀請。周子恆曾在皇帝年幼時輔佐朝政,政績赫赫,但近年已退居幕後,專注於藏書和經學研究。
“宋大人,久仰大名。”周子恆面帶微笑,目光卻藏著深意,“你的調查已經接近核心了。”
宋慈面無表情地答道:“周老先生,您的話是什麼意思?”
周子恆緩緩道:“最近汴京政壇風起雲湧,一些事情,雖然表面上安靜無事,實際上卻如火山下的岩漿,隨時可能爆發。”
宋慈心中一震,眉頭緊鎖:“您是說,永安陵一案背後,不只是金銀寶藏的失竊?”
周子恆點頭,低聲說道:“這背後涉及的,是一場關於皇權與國運的巨大陰謀。那枚金牌,不僅僅是物質財富,它關乎一項密令,而這項密令,可能改變整個大宋的命運。”
“密令?”宋慈疑惑地看向周子恆。
“是的。”周子恆緩緩開口,“那金牌的背後,正是大宋的國運守護密令。若有人能控制這項密令,便能在關鍵時刻左右朝廷,甚至動搖朝中權力的平衡。”
宋慈感到事態的嚴重性,他知道,這條線索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刑偵案件,而是牽扯到整個朝廷的根基。他緊握拳頭,冷聲說道:“周老先生,若真如您所言,那我必須儘快查明真相。”
周子恆嘆了口氣:“宋大人,切記,越是深入,危險越大。很多時候,真相和謊言,只在一線之間。”
金牌的行蹤
根據周子恆的指引,宋慈開始追查金牌的去向。他得知,在永安陵命案發生之前,金牌曾由陛下親自交給大理寺用以保管,但在某個夜晚,金牌突然失蹤,至今未曾找到。
宋慈將目光投向大理寺的檔案館。那裡儲存著朝廷的許多機密文書,包括皇室的密令和檔案。根據過往記錄,金牌的丟失並非單純的盜竊事件,而是一起深思熟慮的計劃。
他悄悄潛入大理寺,找到一份被鎖在暗格裡的檔案,檔案裡詳細記載了金牌的歷史和用途。金牌本是皇帝用來簽發“國運密令”的象徵,一旦頒佈,能調動朝中各大權力機關的力量,甚至左右國策。
宋慈翻閱著那些古老的記錄,漸漸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線索——金牌並非一枚,而是兩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