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李儒的回憶:
忽然孫堅麾下士卒前來稟報孫堅,那士卒在孫堅耳邊竊竊私語道:“將軍,關上有一將領來我們軍帳中說有要事要求見將軍。”
“袁將軍既然此件事已經明瞭,那麼孫某便告辭了。”孫堅聽完之後直接辭別了袁術迴歸了自己的營寨。
孫堅剛回到營寨便喚來那位將領。
“不知這位乃是何人”孫堅問道。
“在下董卓麾下李傕李稚然”李傕先是看了一眼發現是孫堅後回答道。
“久聞將軍大名,將軍可是董卓麾下愛將難道是有什麼事嗎?怎麼會來我這裡呢?”孫堅用著略帶譏諷的語氣說道。
“孫將軍何必如此語氣,要知道所謂的十八路諸侯中丞相唯一看中的只有孫將軍。
如今丞相特意派李某來勸說,畢竟丞相認為孫董兩軍本無私怨,恰好聽聞孫將軍有子以年過十六剛好丞相有女與孫將軍之子年齡相仿,丞相有意與將軍永結同好。”李傕誠懇的勸說道。
“董賊逆天而行背離人倫道德,擅立天子,我欲剿滅其九族以告謝天下,怎麼可能會與逆賊永結同好。
今日我饒你一命放你離開,你回去之後若早早獻上汜水關我可饒你一命,若遲遲不知罪過我定當將你粉身碎骨。”孫堅憤怒的說道。
“那將軍我們只能戰場上見真章了。”李傕說完後大步離開。
孫堅旁邊的程普示意道要不要拿下李傕,孫堅搖了搖頭畢竟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最終還是放李傕離去了。
李傕回去之後立馬派人通知李儒,在虎牢關的李儒接到來信之後開始了思考。
如今的洛陽應該是待不下去了,李儒先是找幾個情報部門開始在洛陽散佈“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其實大體的放棄掉洛陽蠱惑董卓帶著天子跑到長安去才可能避開關外諸侯,背靠關隘整備軍力重新逐鹿中原。
李儒等過了兩天童謠徹底傳起來之後親自面見董卓。
“稟丞相,如今孫堅已經明確的拒絕了我們,外加外面十八路諸侯我們真正削弱的諸侯無過於區區幾人,如今洛陽已經不適合我們繼續待在這裡了。”李儒對董卓說道。
“怎麼可能,我可是擁有二十多萬大軍,區區十八路諸侯心都不齊我們怎麼可能會敗。”董卓不可置信的說道。
董卓不願意離開洛陽這繁華之地完全在李儒的算計之中隨後李儒說道:“丞相,溫侯新敗,我軍早已無軍心,如若此時遷都不正應了最近新起的童謠,‘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臣對此言思量再三‘西頭一個漢’,正是應了高祖崛起於西都長安,傳位了一十二位皇帝。;‘東頭一個漢’乃是對應了光武帝崛起於東都洛陽同樣傳位了一十二位皇帝。
丞相遷都長安乃是天運回轉,若丞相完成此舉定可保丞相無憂啊!”
李儒說完之後,董卓先是踱步再三,看著董卓如此模樣李儒一點也不急,因為他知道他已經把董卓的命脈給拿捏的死死地,已經享受過繁華的董卓不可能輕易的把性命交代在這裡的。
但同時李儒又覺得有些可惜,總感覺董卓已經不是當年的董卓了,他不知道董卓到底經歷了些什麼,最早的時候還是多虧了董卓接濟他,他才有機會在涼州這個地方讀的下去書。
那時候的董卓英雄豪邁,記得那時候圍在董卓家的人有很多那時候董卓經常接濟那些吃不起飯的糙漢子,不過董府那邊人太多很難擠進去,不過李儒那瘦弱的身材太扎眼了在涼州屬於很少見的那一種。
最早並不是特別受董卓的青睞直到有幾次之後李儒靠著他的一些計謀和在涼州學院那種滿是漢子的地方學的一些知識幫助董卓收編了幾股馬賊之後李儒就得到了董卓的青睞。
當時在涼州學院裡面還有一起讀書的有賈詡還有荀攸,不過荀攸當時是因為避難才來的出身外州的荀攸身材比李儒還瘦弱,不過那時的賈詡卻是個熱血青年經常幫助荀攸,荀攸跟個跟屁蟲似的經常跟在賈詡的屁股後面。
可是後來賈詡在那時變了,變的沉默寡言只有在自己身旁時才會多說兩句話,眼神裡經常藏著一股陰鷙,這個轉變還得從他舉孝廉去當侍郎這一件事說起。
可是他走之後沒多久就傳過來賈詡因病辭官早就換人了,可是賈詡這麼久都沒回來李儒知道賈詡讓人算計了。
李儒讓董卓叫了一群兄弟東找西找終於找回了賈詡,不過那時李儒甚至都沒敢相認。
那是在幾十號氐人裡面搶回來的賈詡,李儒看著賈詡哪怕是拖著已經斷掉的雙腿都在拼命的往前爬行,李儒看到那些殘餘的衣服殘片已經猜到了些什麼。
最後看到賈詡抱著那煮熟到肉已經脫骨的殘骸震驚了,從那之後賈詡好像瘋了,徹底的瘋了那個當年滿口報效國家正直忠君的賈詡被那叛變之後的幾十號氐人徹底毀了,後來李儒拜託董卓照顧好賈詡,董卓把他安排到了牛輔的身邊,而李儒也趁著拿到手宮中的官職徹底踏上了前往洛陽的路上。
到後面李儒再次見到董卓的時候是董卓進京,李儒不知道為什麼他認識的人都變了變的一個個都不似當年的模樣,唯一沒變的好像是荀攸,當年就是一個熱血的中二青年現在還是真是不知道教訓。
之前遇見他居然是因為刺殺董卓,雖然李儒承認董卓變了很多但不至於無藥可救,可荀攸居然想憑證他們幾個文人來刺殺董卓要不是
他和賈詡死命的保他早就跟何顒、伍瓊一樣被處死了不過好歹還是保下了他,李儒甚至都懶得管他把他扔進了牢裡。
剛開始荀攸見到賈詡的模樣還非常驚訝,是啊我見到賈詡變成那樣的那一刻我也十分的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