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軍隊最先收到訊息,慕容氏雙雄怒容滿面,但因為最無缺嚴令禁止擅自行動,不得不選擇按兵不動。
但雙方連通商都暫時斷絕,劍拔弩張之勢再明顯不過。
作為沙場名將,慕容氏雙雄自然明白,梁蕭敢如此主動出兵,顯然是底氣十足,因此他們也不希望慕容氏的嫡系部隊蒙受嚴重損失。
與最無缺相似,慕容氏也不想直面梁蕭的主力,等待奉旨主持大局的最無缺過來是最好的選擇。
另一邊,匈奴斥候也緊急趕回大本營,向單于彙報劉並這支軍隊的情況。
單于正在督軍猛攻琅琊,聞訊也立即保持警惕,當即下令。
“梁蕭親領主力來援,朕等候已久!右賢王,你領騎兵前往西南河岸巡邏,朕會派遣水軍助你禦敵,敵軍若敢登岸,便予以迎頭痛擊!”
“再派人催促西秦出兵,雙管齊下,徐州必破!”
沒有水軍的話,騎兵就算有再好的機動性,也無法在水上作戰。
右賢王神情凝重,當即領命。
曾經給他帶來恥辱的徐州武君,天策上將,如今再度領兵來襲!
但這一次梁蕭將面對三十餘萬匈奴軍隊!
右賢王帶領五萬騎兵,徑直趕往西南,意在阻斷劉並部隊。
赫連克統領兩萬匈奴狼騎,配合一萬匈奴玄甲,阻斷琅琊南方支援。
匈奴單于則在日夜督軍猛攻,只求早日拿下琅琊,破了徐州之局。
秦勳率眾死守琅琊,一連打退單于數次進攻。
“敵勢已疲,武君援軍正在從西南趕來的路上,敵軍必敗!”
琅琊守軍受到鼓舞,人心振奮。
細作緊急趕回去向單于彙報,也進一步證實了西南援軍的說法。
東方海域,梁蕭的船隊緊急北上,白袍兵每日輪流登岸,清理沿途可能出現的斥候。
憑藉新式戰船逆風疾行的效率,梁蕭的船隊已經追擊並殲滅了十幾艘匈奴戰船,這些船隊是匈奴人的探子。
直到正月初一。
梁蕭正在船頭,察覺風向突變,眺望西北,目光銳利。
“春風已至,隨我入黃河,破胡虜!”
一聲令下,船隊調轉方向,竟遠離琅琊海岸,一路繼續向北,準備轉進西北黃河入海口。
正月初一,甲子變局!
江南。
京城西南方。
天和教起義軍慘遭武朝各地官兵聯合圍剿,卻排除千難萬險,在建安郡聚會,合兵一處。
南宮無定,南宮無痕,南宮琉璃,兄妹三人陪同大聖賢,進入建安郡,身後跟著萬千教眾。
大聖賢放目遠眺。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困苦,不言而喻!
入眼所見,盡是白骨,大聖賢悲憤交加,深吸了一口氣,咬緊牙根,在萬眾矚目之下,登上祭壇,當眾頌詞。
這一刻,天際驚雷滾滾。
甲子年的第一聲春雷,更為他平添了幾分神聖感與神秘感,臺下教眾為之精神一振,注視著祭壇上那道蒼老而不屈的身影。
“城內醉金屋,門閥盡歌舞。城外人相食,千里皆白骨……驚聞鬼夜哭,何悔入血途!天街踏盡公卿骨,方有萬民重生路!”
“蒼天已死,吾當替天行道!為蒼生求問天和,以吾身為藥石,醫天下之頑疾。以天道為利刃,斬武朝之龍脈。聯九州之黎庶,撼三家之王庭!”
“聚沙成塔,領大道而求天和。甲子起義,載厚德而驅邪魅。攔我天和大業者,當受天誅!”
“貧道在此,曉諭天下:請武朝赴死!請門閥赴死!”
“即日起,本教萬眾一心,誓要推翻帝制,毀滅門閥,均貧富,等貴賤,開創人和!”
臺下萬千教眾隨之慷慨悲歌。
“為天下者,有廟堂袞袞諸公,王侯將相。為百姓者,放眼天下,唯大聖賢一人!願誓死相隨!推翻帝制,毀滅門閥!均貧富,等貴賤,開創人和!”
“今日任命南宮無定與南宮無痕為副教主,冊封南宮琉璃為本教聖女,貧道死後,由三人依序繼承教主之位,延續天和大業!”
兄妹三人接受萬眾朝拜。
兄弟倆目光堅定,悲憤交加。
南宮琉璃致謝之後,看了一眼大聖賢枯槁而憔悴的臉龐,又眺望遠方,百感交集。
成為聖女的那一刻,她註定走向與徐州的梁蕭一家的對立面。
為了保障起義的穩定,凝聚人心,她的爺爺並沒有在此會提及梁蕭。
但實際上,顧念百姓利益者有之,萬民敬仰者亦有之……都是梁蕭。
但在爺爺和兩位兄長看來,梁蕭終究只是個帝王將相,天和大業不該因此而停下。
原本天和教各部約定於今日起義。
但因為梁栻告密壞了大事,天和教不得不倉促起義。
這一日,天和教仍是如期匯合,掀起武朝有史以來最壯烈的農民起義篇章。
隨著天和教起義愈演愈烈,大聖賢與武帝皆對彼此徹底失望,為各自立場,反目成仇。
武帝與世家大臣的目標罕見的一致。
“奸邪亂世,每借天來造一不可窮究之說,以惑民心。天和教訛言‘替天行道,開創人和’,結交內應,豈能欺天哉?不過自欺欺人耳!萌此異心,應獲惡報!”
“即日起,全境清剿天和教,投降者免死,執迷不悟者,斬立決,誅其三族!”
朝會上,武帝蒼白的臉上盡是悲憤,毅然下詔,號召全國剿匪。
他無法接受岳丈與外甥的背叛,尤其是在徐州最需要支援的節骨眼上,天和教的起義無疑是給了江南朝廷致命一擊。
詔書迅速下達,號召各地剿匪。
武朝各地世家豪族趁勢而起,藉機招兵買馬,並以“勾結邪教”為名排斥異己。
一時間,朝廷剿匪也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的冤假錯案,無數無辜者只因為得罪權貴而慘遭權貴殺害,進一步激化武朝各地矛盾。
江南朝廷似要滑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唯有徐州,宛如人間樂土,百姓仍是安居樂業,正常春耕。
今年徐州又開拓屯田一百餘萬畝,千里沃野,能保障更多的糧食產出,養活更多百姓。
七日之後。
劉並的部隊乘舟北上,一路向北方泰山地區進發,虛張聲勢,掩人耳目。
右賢王的部隊駐紮在北岸,又有匈奴上萬水軍駐留在黃河支流,嚴陣以待。
同一時間,梁蕭的船隊來到黃河入海口。
春暖花開,在經歷去年罕有的嚴寒之後,黃河河面迅速解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