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0章 新的風暴

衣衫襤褸的流民,與現場達官貴人形成鮮明對比。

如此之多的流民當眾哀求,讓武帝鬱悶不已。

江南的流民還是太多了,這無異於當眾打他這個天子的臉。

以京城的人口,還有這麼多流民能夠突破重重封鎖,那些世家大族絕對是暗中推手。

反觀世家大臣們,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現場眾人也被這群突如其來的流民嚇了一跳,紛紛退避,生怕與他們接觸。

但此事已經捅到自己面前來了,武帝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詢問梁蕭。

“梁愛卿,你意下如何?”

梁蕭的目光掃過流民隊伍,鄭重表態。

“為國分憂,臣子職責所在,臣的隊伍先行一步,請陛下派兵護送這些百姓到江岸邊,渡江之後,廣陵郡接收百姓。”

“此外,徐州願意再為江南接收至多二十萬百姓,並廣發通告,向天下米商高價收購糧食。”

“至於為何會有這麼多百姓流離失所,甚至不惜北渡遷居徐州,就該問問戶部這群官員是不是飯桶!”

武帝心中感動,連連點頭。

“准奏!”

“到頭來,真正能為朕分憂的,仍是梁愛卿!至於戶部乃至整個六部,朕也該整頓了!”

戶部尚書端木宏神色一變,連忙解釋道:“陛下,武君,戶部也已經盡力了……歐陽侍郎!”

端木宏又朝戶部侍郎歐陽亭狂使眼色。

“陛下,臣等定當用心善待流民……”歐陽亭無奈,只得表態。

端木宏臉色更難看了。

不消多言,歐陽家現在是誰也不想得罪,這不是端木家想要的。

在他們看來,不管怎樣,徐州接收琅琊郡百萬民眾之後,其儲糧不足以支援數百萬人的消耗,他們只想讓徐州因為糧荒而陷入困境。

到時候,這些江南米商可以把一石糧食的價格抬高到幾百上千文錢,梁蕭不買,有的是人買!

武帝不再理會端木宏和歐陽亭,只是讓玄奇釋出現場通告。

“武君願為國家再接收二十萬江南百姓,允許遷居徐州,加以善待!”

訊息傳開,現場流民無不感恩戴德。

蒙著面紗躲在宗室子弟隊伍後方的梁清霜,遠遠望著梁蕭,目光溫柔,心中擔憂。

徐州的儲糧有限,應該不足以支援三四百萬人度過今夏。

梁蕭身側的鐘離晚雪很快注意到了梁清霜,美眸一亮,卻見梁清霜對自己微微點頭後縮回隊伍之中,也只能保持沉默。

她也想不明白,這位清霜妹妹一直在默默關注她的蕭哥哥,卻為何始終不願出來相見……

人群中,南宮無痕的臉色也不好看。

這些流民都去了江北,對天和教的起義相當不利。

梁蕭回望人群,考慮到江南註定不會安全,忍不住向武帝請求。

“請陛下派人留意那位謝公子……”

遠處的梁清霜隱約聽清,眼眶一熱,強忍眼淚,香肩微微聳動,不敢吱聲。

武帝一口答應,朝玄奇遞交提前備好的手諭。

玄奇立即帶領所有黃門高聲宣佈。

“陛下有令:全場臣民,恭送武君!”

為了表示對梁蕭的敬重,武帝與梁蕭道別之後,帶領文武百官來到前頭,目送梁蕭的隊伍離去,直到他們消失在視野。

“陛下有令:疏散人群——”

梁清霜拭去眼角的淚花,心中祈禱之後,轉身返回西宮別苑。

離京時,少年聲名不顯。

再回京,將軍名動天下。

此去,天子率領數萬臣民相送,極盡榮寵。

門閥眾人無不彈冠相慶。

司徒落月及其父兄得知梁蕭離去,心中的石頭總算落地。

他們看得出來,梁蕭根本沒有把司徒家當回事,連打壓的慾望都沒有。

畢竟她的父兄一個被革職查辦,一個為了躲避這場風波而被迫辭官,司徒家可謂是一敗塗地。

反觀鍾離家,只因為全力支援梁蕭,從一個不起眼的沛郡米商迅速崛起,得以躋身徐州權力中心,鍾離晚雪受封一品誥命夫人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至於所謂的“驃騎將軍外孫女”這種名頭,明眼人都知道是因為梁蕭。

“落月……”司馬凌雲見司徒落月鬱郁難平,不斷安慰,“我家數百年經營,底蘊深厚,這不過是一時困境罷了。我對你的承諾,還是作數!咱們約定婚期吧!”

司徒落月唯有強顏歡笑,默默點頭。

以司馬家如今的情況,鳳儀之姿,真的不會化為泡影麼?

“你要相信我家!”司馬凌雲見她如此反應,連忙取出一張情報單,“這是徐州那邊送來的訊息,如今整個徐州府庫的存糧已經不足一百萬石,連三十萬流民都養不起,他梁蕭還敢再接收二十萬流民?不過是取死之道!”

“武夫,終究只是武夫!”

司徒家三人看完情報單,欣喜若狂。

武帝回去之後,立即向秦牧下令,讓他派遣羽林軍,護送京城周邊一帶流民,前往徐州。

秦牧自然是樂此不疲。

他當然清楚,徐州勞動力緊缺。

光是製造戰船所需的木工,都需要數以千計。

徐州,沛郡不斷迎來梁蕭的秘密信使。

卓子房瞭解梁蕭在京城的動向之後,也大喜過望,立即釋出公文,敦促各郡分別在各處江河岸邊製造戰船,以備不時之需。

徐州先前砍伐了大量的樹木,除了取樹皮造紙,還為製作戰船提前儲備木材。

無論是西秦、匈奴入寇,還是等將來渡江南下奪權,大量的戰船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尤其是在梁蕭提供改進戰船的設計圖之後,徐州方面也需要提前嘗試各種型號的新式戰船是否可靠。

與造船通告一起傳送的,是徐州各郡長官封存府庫,嚴禁閒雜人等接近,同時通知本地民眾,在本地釋放徐州缺糧的訊號。

與此同時,廣陵,下邳,東海,三地臨海的鹽場源源不斷產出品質遠高於市場的海鹽,運往徐州各地。

“武君有令:徐州出售官鹽,本地每斤售價——二十五文!”

一場新的風暴,即將從徐州席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