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裡的緘默者
次日清晨,宋慈再次來到楓林村。他隱隱感覺,這裡或許藏著破解案件的關鍵。
村裡的一名老者終於鼓起勇氣,在一個偏僻的小院中對宋慈低聲說道:“宋大人,那些年,我們村子裡時常有一隊黑衣人押著犯人路過。他們從不與我們交談,只是在江邊停留片刻,然後繼續往山裡去……”
“黑衣人?”宋慈追問,“他們的裝束,可有什麼特徵?”
“黑色勁裝,腰間佩劍,像是……禁軍模樣。”老者的話語中帶著一絲顫抖,“後來我們聽說,那些犯人再也沒有回來,而楓林村也成了陰氣重的地方,許多人不敢久留,都搬走了。”
“禁軍?”宋慈心中一震。他知道,禁軍並非專職押解犯人的兵種,但若有人利用禁軍執行秘密任務,那就說明,這背後可能牽涉到更高層的權謀。
江中浮現的名單
就在宋慈試圖追溯禁軍的蛛絲馬跡時,江中的搜尋工作也有了突破。一塊浸水的竹簡被從河底撈出,儘管表面已經殘破不堪,但仍能辨認出上面刻著一部分名字。
“林季鴻、徐道元、蔡安榮……”宋慈輕聲念著竹簡上的名字,眉頭越皺越深。
“這些人……”他回憶了一下,猛然想起,“這些名字,曾經出現在朝廷內鬥的一樁大案中!”
這樁大案發生在十多年前。當時,有一批學者和士人因“圖謀不軌”被定罪,其罪狀是秘密散佈“反朝廷”言論。然而,這些言論是否真實,案件是否公正,始終是個謎團。
“若這些人就是那起案件的受害者,那說明他們的死亡是一次大規模的滅口行動。”宋慈的臉色愈發凝重。
通向京城的線索
宋慈決定將手中的證據帶回京城,進一步查明真相。他知道,這起案件牽涉廣泛,潮州地方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支撐深入的調查。
出發前的夜晚,他獨自站在惠江邊,凝視著江面上反射的月光,腦海中浮現出那些無辜枉死者的面孔。
“你們的冤屈,我一定會查清。”宋慈低聲道,目光堅定。
尾聲:暗潮洶湧
回到京城後,宋慈在刑部大堂上據理力爭,將潮州的發現和疑點呈報給皇帝。然而,朝堂之上卻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人竭力反對,稱宋慈的調查動搖了朝廷的根基;也有人暗中支援,認為這是還歷史清白的機會。
然而,就在宋慈準備進一步揭露更多線索時,一封匿名信突然送到他的書案上。信中只有短短几句:
“汴京的夜,比潮州的江更深;大人若想探真相,還請小心腳下的路。”
宋慈握緊信紙,心中警鐘大作。他知道,這場風暴才剛剛開始,而他的對手,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更危險。
迷霧之城
暗夜裡的潛伏者
京城的冬夜寒意逼人,北風捲起街巷中的落葉,掀起層層漣漪。宋慈站在書房內,手中緊握那封匿名信,燭光將他眉宇間的凝重映得更加深刻。
“汴京的夜,比潮州的江更深……”他反覆念著這句話,心中警覺陡增。這不僅是一封警告信,更是一種潛在的威脅:有人盯上了他,甚至試圖阻止他繼續調查潮州骸骨案的真相。
正思忖間,忽然窗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聲響。宋慈眉頭一動,將燈燭吹滅,悄無聲息地靠近窗邊。他撥開一角窗簾,目光穿透黑暗,只見一名黑衣人正潛伏在院牆邊,似乎在窺探什麼。
“有意思。”宋慈嘴角勾起一絲冷笑,迅速從書案上拿起一柄短劍,翻身躍出窗外。
黑衣人顯然沒料到宋慈會主動出擊,見勢不妙立刻拔腿逃竄。宋慈緊追其後,黑衣人靈活地在巷道中穿梭,試圖甩掉追蹤。然而,宋慈的腳步穩健如影,始終與他保持一段距離,既不讓他徹底逃脫,也不讓他輕易甩開。
穿過幾條幽深的巷道,黑衣人終於體力不支,被宋慈逼入一處死衚衕。
“朋友,你尾隨我許久了,該是說出你的來意的時候了。”宋慈冷冷開口,手中的短劍閃著寒光。
黑衣人一言不發,忽然拔出腰間匕首,朝宋慈猛衝過來!
宋慈早有防備,身形一側,手腕一翻,短劍直擊對方手腕。黑衣人悶哼一聲,匕首落地,宋慈趁機用劍尖抵住他的喉嚨。
“是誰派你來的?”宋慈厲聲問道。
黑衣人咬牙冷笑,竟咬破舌頭,口吐鮮血倒地。宋慈迅速上前探查,卻發現他已斷氣,顯然是服下了毒藥。
“果然是一條死線。”宋慈嘆了口氣,心中卻更加確信,這樁案件牽連極廣,背後之人極其狠辣。
丟失的文書
第二日,宋慈來到刑部,將潮州骸骨案的線索再次遞交給上級。然而,負責管理刑部檔案的官員卻帶來了一個意外的訊息。
“宋大人,您要查的那幾份舊檔案……在三日前失竊了。”
“失竊?”宋慈聞言大驚,“刑部的檔案一向戒備森嚴,如何會輕易失竊?”
官員滿臉慚愧,低聲說道:“下官也不知,這些檔案本來被封存於庫房最深處,平日裡無人問津,可不知為何,竟在三日前被人盜走。”
宋慈聽到這裡,心中已然明瞭。這並非普通的盜竊,而是有人刻意銷燬證據,阻止他追查潮州骸骨案的真相。
“除此之外,可還有什麼異常?”他沉聲問道。
官員搖搖頭:“暫未發現更多線索,但盜賊似乎十分熟悉刑部的佈局,下手幹淨利落。”
宋慈點點頭,心中暗忖:這個盜賊,或許正是朝中某個權貴的走狗。而這一切的幕後主使,顯然並不滿足於暗中威脅,他開始直接動手了。
皇城中的陰影
當晚,宋慈受邀前往都察院,與好友謝清揚一同商議對策。謝清揚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素以剛直不阿聞名,對宋慈的調查始終支援有加。
“潮州的骸骨案,牽涉到的恐怕不僅是地方官員,還有朝中某些不願見光的陰謀。”謝清揚緩緩說道,語氣凝重,“這次的檔案失竊和刺客行刺,都是對你發出的警告。”
宋慈點頭道:“我已經料到會有阻力,但沒想到會來得如此迅速。”
謝清揚嘆了口氣:“那些死者的冤屈,你我都看在眼裡。可如果要將這樁案子查到底,就必須動搖某些人的根基。你準備好迎接更大的風浪了嗎?”
宋慈目光如炬:“只要還活著一天,我必將真相昭告天下。”
謝清揚聞言點頭,從袖中取出一份密信遞給宋慈:“這是我最近查到的一些線索,或許能對你有所幫助。你且回去慢慢研讀,但一定要小心,切莫讓外人得知。”
宋慈接過密信,鄭重地點了點頭:“多謝老友。”
密信中的謎題
回到府邸,宋慈展開密信,只見上面寫著幾個關鍵的名字,以及一些地點。
“周廷暉、李子良、杜康平……”這些名字都與潮州骸骨案中的嫌疑人名單有所重疊,但卻並非簡單的重複。宋慈注意到,密信中還提到了一個地方:東郊廢驛站。
“廢驛站?”宋慈心中一動。他很快想起,這個驛站曾經是朝廷用來押送犯人的中轉點,但由於年久失修,早已廢棄。
“也許,這裡正是關鍵所在。”宋慈喃喃自語。他決定次日一早親自前往檢視。
廢驛站的隱秘通道
翌日,宋慈帶著幾名信任的捕快,悄然前往東郊的廢驛站。
驛站荒涼破敗,牆壁上佈滿藤蔓,屋頂也已坍塌大半。宋慈帶人仔細搜尋,很快在驛站的後院發現了一塊鬆動的地磚。
“把它撬開!”宋慈一聲令下。捕快們迅速動手,很快揭開地磚,露出一個幽深的地下通道。
“果然如此。”宋慈點頭,率先踏入通道。
通道內昏暗潮溼,空氣中瀰漫著腐朽的氣息。沿著通道走了約莫百步,他們發現了一間封閉的密室,裡面堆滿了各種舊物。
宋慈仔細檢視,發現其中有一些發黴的文書,還有刑具、鎖鏈,以及幾件鏽跡斑斑的盔甲。盔甲的肩章上,隱隱可見“禁軍”二字。
“這裡,曾經關押過那些被秘密處死的囚犯。”宋慈低聲說道。
他翻開一份破舊的文書,上面寫著幾行模糊的字跡:
“奉上命,押解……秘密處置……”
“上命?”宋慈心中一震。這兩個字說明,這場滅口行動,背後牽涉到朝廷高層!
他的目光逐漸深邃,手中的文書微微顫抖。他知道,真相的輪廓正逐漸清晰,而他,也正一步步逼近深不可測的深淵。
驚雷驟起
揭開禁忌之地
在東郊廢驛站的密室裡,宋慈發現了大量物證,這些文書、刑具和盔甲共同指向了一個令人心驚的真相:十多年前的“謀反案”受害者並非被正當審判,而是被秘密押解、處置,其背後的黑手很可能就在朝廷的高層權力中樞。
宋慈將密室中的物證仔細封存,並安排捕快將其安全送回刑部。但他心中清楚,這些線索還不足以動搖真正的幕後主使。他需要更多的證據,尤其是能夠直接指向“上命”的決策者的物件。
臨走前,他在密室的角落發現了一份被壓在沉重箱子下的紙卷。展開紙卷,竟是一幅手繪地圖,地圖上詳細標註了幾處隱秘地點,其中一處用硃砂圈出的地方讓宋慈倍感好奇——那是一座名為“金井谷”的山谷。
“金井谷……”宋慈輕聲念道。這個地方,他曾在一些古籍中見過記載:位於京城以北的深山中,向來人跡罕至。宋慈立刻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迷霧籠罩的金井谷
三日後,宋慈一行抵達金井谷。這裡果然如傳聞般幽深險峻,四周高山環繞,谷中常年籠罩著薄霧,偶有鳥鳴迴盪,顯得格外詭秘。
“宋大人,這地方陰氣極重,怕不是普通的山谷。”一名捕快低聲說道,臉上顯露幾分懼意。
宋慈目光如炬,沉聲道:“陰氣背後往往藏著人間罪惡。小心行事,繼續前進。”
沿著谷中的羊腸小道,他們很快發現了一座廢棄的營地,營地中央的石碑上刻著“肅清營”三個大字。宋慈立刻意識到,這裡曾是某種秘密軍事行動的據點。
搜查過程中,他們在一處倒塌的木屋內發現了一具白骨。白骨的手腕處仍然戴著鏽跡斑斑的鐵鏈,而鐵鏈上清晰可見“大宋刑部”的印記。
“看來,這裡是關押那些所謂‘謀反者’的地方。”宋慈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壓抑的憤怒。
“宋大人,這裡還有東西!”捕快從另一間屋子裡拿出了一份被火燒燬大半的文書。儘管文書殘破,但仍能辨認出幾行字跡:
“肅清營……按上意行事,不得外洩……死者盡棄於井中。”
“井中?”宋慈皺起眉頭。他立刻命人四處尋找,很快在營地後方的一處山坡上發現了一口深井。井口被亂石掩蓋,顯然是有人刻意封堵。
井下的沉冤
宋慈指揮捕快清理井口,隨後用繩索將一名身手敏捷的捕快放入井中進行勘查。不多時,井下傳來驚呼聲:“宋大人!這裡有大量白骨!”
宋慈臉色一沉,命人將骨骸打撈上來。井水清澈,但越往深處,水底淤泥中夾雜著大量人骨,甚至還有一些隨葬物品,包括玉佩、髮簪和書簡。
當他翻開一塊竹簡時,發現上面寫著一段遺言:
“我本清白,冤死於此。家人切勿尋蹤,以免禍延……”
宋慈握緊竹簡,心中翻湧著憤怒與悲痛。這些人,究竟是如何落得如此慘烈的結局?而他們的家人,又是如何在痛苦中度日?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已冷靜,隨後對捕快說道:“將這些遺骨一一整理歸檔,務必妥善儲存。我要讓所有枉死之人得以昭雪。”
朝堂上的風暴
回到京城後,宋慈將金井谷的發現一五一十地呈報給皇帝,並將相關證據提交刑部。然而,這份調查報告卻在朝堂上掀起軒然大波。
“大宋朝綱如此嚴明,怎會有這種事發生?宋慈,你這是在汙衊朝廷!”工部侍郎何振山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言辭犀利。
“何大人,這些證據都是確鑿無疑的事實。若要查清真相,恐怕還需工部協助,核查金井谷營地的建設情況。”宋慈針鋒相對,目光冷冽。
“此事必有蹊蹺!我懷疑這些證據是有人偽造,用以陷害忠良!”兵部尚書王祺緊接著發難,試圖為“肅清營”的存在開脫。
一時間,朝堂上爭論不斷,而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始終面無表情,只是在宋慈闡述完後,低聲問道:“宋愛卿,你認為此事背後另有主謀,那此人究竟是何人?”
宋慈微微低頭,拱手說道:“臣暫未查明,但肅清營的設立必有上命,請陛下允准臣繼續調查,直至真相大白。”
皇帝沉吟片刻,終於點頭道:“准奏。但朕警告你,此事若無確鑿證據,休想攀扯朝廷權貴。”
“臣謹遵聖命。”宋慈沉聲應道,心中卻明白,這場較量才剛剛開始。
暗流湧動
當晚,宋慈收到了一封密信,內容只有短短一句話:
“肅清營的建立之人,名為周廷暉。”
“周廷暉?”宋慈回憶起這個名字,立刻將其與潮州骸骨案中的名單對比,發現此人確實出現在名單之中。
然而,更令人震驚的是,他還發現了一件驚天秘密:周廷暉在十年前曾是刑部的高官,卻在案發後突然辭官出京,從此銷聲匿跡。
“他,或許是破解這一切的關鍵。”宋慈喃喃道。
然而,就在宋慈準備追查周廷暉下落時,一場更大的陰謀,正在朝他襲來。